第二這也是王鵬對無線電廠崔廠長他們的一個考量,如果這件事情做成了,那麼後續的cvd、dvd、錄像機、pbp機、手機,甚至計算機技術都可以不間斷地傳送給他們。
    王鵬害怕的是七十年代末的人們還沒有從故步自封中走出來,不會復制和模仿。
    因此,他說完商務上的事情以後,給崔廠長講了很多,包括一些勵志的雞湯。
    在七十年代末的人肯定不會想到電子技術會成為今後社會的支柱產業,但是,重生一世的王鵬卻知道社會發展的趨勢,而且他知道上一世的無線電廠別看現在生產的電視機供不應求,很快的再過幾年就會破產退出歷史的舞台,他也是想為家鄉企業尋找一個出路,讓它在這一世成為像上一世海爾、格力、聯想一樣的企業。
    因此,他會一步一步以領先市場三到五年的時間持續給無線電廠提供一些產品信息,不間斷地推動它的技術發展。
    王鵬知道電子產品的技術核心在于電子元器件,電子元器件的發展歷史就是電子工業的發展歷史。
    1906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真空三極管,用來放大電話的聲音電流。
    此後,人們強烈地期待著能夠誕生一種固體器件,用來作為質量輕、價廉和壽命長的放大器和電子開關。
    1947年,點接觸型鍺晶體管的誕生,在電子器件的發展史上翻開了新的一頁。
    但是,這種點接觸型晶體管在構造上存在著接觸點不穩定的致命弱點。
    在點接觸型晶體管開發成功的同時,結型晶體管論就已經提出,但是直至人們能夠制備超高純度的單晶以及能夠任意控制晶體的導電類型以後,結型晶體管才真正得以出現。
    1950年,具有使用價值的最早的鍺合金型晶體管誕生。
    1954年,結型 晶體管誕生。此後,人們提出了場效應晶體管的構想。
    隨著無缺陷結晶和缺陷控制等材料技術、晶體外誕生長技術和擴散摻雜技術、耐壓氧化膜的制備技術、腐蝕和光刻技術的出現和發展,各種性能優良的電子器件相繼出現,電子元器件逐步從真空管時代進入晶體管時代和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逐步形成作為高技術產業代表的半導體工業。
    自20世紀50年代提出集成電路的設想後,由于材料技術、器件技術和電路設計等綜合技術的進步,在20世紀60年代研制成功了第一代集成電路。
    集成電路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的誕生和發展推動了銅芯技術和計算機的進步,使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以及工業社會的結構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憑借優越的科學技術所發明的集成電路使研究者有了更先進的工具,進而產生了許多更為先進的技術。
    這些先進的技術又進一步促使更高性能、更廉價的集成電路的出現。
    對電子器件來說,體積越小,集成度越高;響應時間越短,計算處理的速度就越快;傳送頻率就越高,傳送的信息量就越大。
    半導體工業和半導體技術被稱為現代工業的基礎,同時也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高科技產業。
    香港的電子業起家于60年代,胡孝清被稱為“香港電子工業之父”,1924年出生于上海,曾于交通大學修讀管理學。1948年一家人坐船到香港,身上只有800元美金,經同鄉介紹,盤了一間彌敦道樓梯口開的電器行。
    他沒有學過電子,但對此很有興趣,從每天100港幣的銷售收入艱難起步。
    1954年,他看到了收音機的發展方向,並獲得了德國藍寶收音機的香港分銷權。
    1958年3月,胡孝清成立香賓電業有限公司,並進口日本晶體管組裝晶體管收音機,成為了香港第一家電子公司。
    日本索尼公司在此前一年開發了第一台全晶體管袖珍收音機,體積非常小,這是一項全球性的商業成功,改變了“一家一台收音機”的局面,進入了“一人一台”的個人消費電子時代。
    但索尼在英國等市場遇到了阻力,政府征收高關稅以保護當地電子行業免受廉價日本進口產品的影響。
    因為當時香港還是英聯邦的一部分,盛田昭夫認為在香港組裝收音機可以解決他的問題,因此將香賓作為在香港組裝索尼收音機的分包商。
    這是索尼在海外的第一個生產工廠。最開始是在一個住宅單位里設立了兩條生產線,采用日本引進的晶體管收音機套件進行組裝,這更像是家庭作坊。
    該工廠組裝了tr510和tr623,一個月可以安裝4000台,然後發往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其他英聯邦國家。
    好景不長,1960年3月,索尼因為在屬于英聯邦的愛爾蘭設立了一個工廠,所以停止了合作。
    這反而給胡孝清帶來了嶄新的機遇。香賓公司得到花旗銀行的貸款,擴大產能到每月上萬台收音機,還自創“bue be”品牌制作收音機。
    因為二戰之後的嬰兒潮,美國有強大的市場需求,香港收音機對美國的出口在 19601961年間增長了15倍。
    到1961年,香港有12家組裝收音機的公司,其中胡孝清的公司仍然是最大的,並且由于勞動力和管理成本低,香港制造居然能比日本制造更有競爭力。
    到1962年,香港的收音機總產量超過100萬台,其中一半以上運往美國。
    同年,日本政府決定禁止向香港出口晶體管,香港制造商很快用英國和美國的晶體管進行了替代。
    胡孝清很努力,從1961年到1979年退休,他飛了美國和歐洲超過50次,飛日本超過200次。
    1962年5月,成立環球電子整合了業務。
    到1967年,atas每月生產25萬台收音機。公司非常成功,于1969年在新成立的遠東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第一家在香港股市上市的電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