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透視開始暴富

第454章 買不起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樂江 本章︰第454章 買不起

    “三…… 三億六千萬?” 趙小麥听見自己的聲音飄在空中,帶著連職業假笑都繃不住的顫抖。

    眼前的珊瑚樹在紫光下流淌著深海火焰般的色澤,可她此刻只覺得那抹赤紅燙得晃眼。

    作為一線女星,她拍一部大制作電影的片酬能到千萬級別,可這株珊瑚樹的標價,夠她不眠不休拍滿28部票房冠軍的電影。

    原來自己還是個窮人。

    “王哥,你認真的?” 她終于找回自己的聲音,帶著點破罐破摔的喟嘆,“這玩意兒擺店里,是打算給顧客當許願樹嗎?”

    她半開玩笑地說著,指尖卻忍不住撫上自己頸間的珍珠項鏈 —— 那串南洋珠曾是她最得意的珠寶,此刻在珊瑚樹的血色光芒下,竟顯得像串玻璃珠子般廉價。

    出身珠寶世家的肖听雨比旁人更清楚,這株珊瑚樹的稀有度,早已超出了 “商品” 的範疇,3.6億的價格並不離譜︰“紅珊瑚現在已經禁采了。這種級別的極品紅珊瑚古董,確實值這個價,而且和頂級翡翠一樣,以後肯定還要漲。”

    王景行解釋︰“3.6億的價格,肯定會比現在的市場價貴一些。”

    “我開設金石閣的初衷,是為了提升整個金石商場的格調與定位。”

    “店里每一件商品都是可以上拍的,因而定價會高于市場價,大家進店看一下就知道了。”

    以王景行的格局,這類臻品級的珍寶自然不會按普通市價出售。

    他的定價策略本就留有空間——標價適度拔高,若遇識貨之人便是緣分,即便暫時未遇買家也無妨。

    畢竟這些藏品的核心意義,在于充當金石商場的品質標桿與格調窗口。

    有如此量級的藏品坐鎮,樓下那些動輒數十萬的服飾箱包,相較之下便顯得稀松平常了。

    大家繞過珊瑚樹往里走,才知道王景行剛才說的“每一件商品都是可以上拍”是什麼意思了。

    只見空曠的店鋪里,擺著十幾個展台,每個展台都有防彈玻璃罩著,需要輸入密碼才能打開。

    每個展台就擺放一件展品,感覺是進了博物館。

    就連牆上掛著的6幅畫,也是有防彈玻璃罩著。

    眾人的目光首先被正中懸掛的《巨龍圖》攫住——陳容筆下的墨龍並非工筆細描,而是以潑墨與焦墨交替,龍身盤踞如鐵索橫空,鱗爪間似有雷霆隱現。

    最驚人的是龍楮,用辰砂混合膠礬水點染,在燈光下竟透出琥珀般的活光,仿佛下一秒便要破壁而出。

    “這是陳容存世最完整的龍圖!”董建川的指尖幾乎觸到展櫃玻璃,“南宋畫龍以陳容為宗,他首創‘以水襯龍’之法,你們看這雲霧,看似隨意暈染,實則每一筆都暗合風水走勢。故宮那幅《九龍圖》殘卷,單龍神韻都不及此作。”

    旁邊範寬的《秋山圖》以全景式構圖展現層巒疊嶂,雨點皴筆法讓山石呈現出毛茸茸的質感,仿佛能觸摸到太行山脈的蒼勁。

    王景行特意讓燈光從斜上方打落,絹本上的墨色竟分出多種層次︰“這是典型的‘雨點皴’,範寬當年在終南山隱居,日日觀山影變幻,才能把水墨技法用到極致。你們注意看主峰右側的留白,那不是雲霧,是用雲母粉薄敷,月光下會泛銀光。”

    唐伯虎的《美女撫琴圖》則透著一股江南的靈秀。仕女身著藕荷色紗衣,指尖撥弄琴弦的瞬間,衣褶的顫動與發絲的飄逸被捕捉得淋灕盡致。

    沈周的《秋溪釣隱圖》充滿文人意趣,疏朗的構圖中,垂釣者獨坐扁舟,遠處秋山如黛,近處水波不興。

    最後一幅董其昌的《關山雪景圖》則以淡墨輕染,營造出雪山蒼茫的意境。

    林文碩拿出手機對照拍賣圖錄︰“去年佳士得拍過一幅董其昌的雪景手卷,尺寸不到這幅三分之一,成交價8700萬。這幅是立軸大畫,還是少見的‘沒骨雪景’技法……”

    他沒說完的話讓空氣都微微凝滯,趙小麥下意識攥緊了手包。

    書畫區轉角處,一個獨立的玻璃展櫃被紫色避光簾環繞,里面靜臥著一只黝黑的茶盞。

    董建川的呼吸陡然加重,三步並作兩步上前——那是一只宋代建窯曜變天目盞。

    盞口微撇,深腹圈足,通體黑釉上散布著大小不一的藍色斑點,最神奇的是,這些斑點在燈光下竟會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暈,仿佛將整片星空凝于一器。

    “這……這是傳世曜變天目!”董建川的聲音帶著顫抖,“全世界公認的宋代曜變天目只有三件半,都在日本被奉為國寶,其中靜嘉堂文庫那只‘稻葉天目’,當年拍出過1.2億人民幣的天價!”

    他指著盞內一處斑點,“看這核心的藍色油滴,周圍環繞著銀灰色光暈,轉動角度時,光暈會變成金色,這是窯變時鐵元素結晶的奇跡,現代科技都無法復制。”

    王景行看到董建川失態的樣子,想著還好沒有把傳說中的藍盞拿出來,要不然還不懂會怎麼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隔壁展櫃中的“奉華”款汝窯桃形筆洗則透著另一種含蓄的美。

    筆洗呈粉嫩的桃形,釉色是典型的天青色,如雨後初晴的天空,釉面開片細密如蟬翼,在光線下泛著淡淡的金色紋路。

    筆洗內側刻有“奉華”二字,字體娟秀,是宋高宗寵妃劉貴妃的宮殿名。

    董建川見到汝窯筆洗,整個人都要失態了︰“汝窯也賣?”

    王景行連忙搖頭︰“沒有沒有,今天是開業展示,其他都可以賣,這件汝窯筆洗、曜變天目建盞、範寬的《秋山圖》和陳容的《巨龍圖》這四件是不賣的,過幾天就收起來。”

    “這還差不多,嚇死我了,汝窯存世不足百件,帶‘奉華’款的更是鳳毛麟角。”董建川說道。

    王景行調出資料屏︰“這只筆洗經過熱釋光檢測,確認是北宋晚期制品。你們看桃尖處的釉色,比其他部位略深,這是因為施釉時重力作用,釉料在尖端堆積,形成了‘雨過天青雲破處’的典型效果。”

    展廳最里側的展台上,一個銀冬瓜被金絲絨襯墊托舉著。

    “這是……銀冬瓜?”趙小麥瞪大眼楮,“怎麼這麼大?”

    王景行輸入密碼,打開玻璃罩,指了指旁邊的銘牌︰“高26厘米,最大直徑16.2厘米,瓜身陰刻‘大清順治三年 敕造銀冬瓜 歲以為常’。”

    “底部刻有‘一千兩’‘內務府造’字樣。”

    “比我們現在常見的冬瓜要小,但重達37.3公斤。”

    “這是順治初年,清廷曾鑄造的千兩銀錠,用作國庫儲備,民間根本見不到。”

    董建川輕輕撫摸銀錠表面︰“你們看這蜂窩狀氣孔,是高溫熔銀時氣體逸出形成的,只有千兩以上的大錠才有這種特征。”

    “這種銀冬瓜在史料里有記載,說‘形如瓜瓞,重逾千兩,藏于內庫,鎮國之器’,但實物還是第一次見。”

    林文碩問︰“前幾年港島一枚明代“內承運庫”千兩銀錠殘件估價超500萬港元。”

    “去年香港甦富比拍過一件五百兩的順治銀錠,成交價620萬。這千兩的……”他看向王景行︰“標價多少?”

    王景行微微一笑,指了指展櫃角落的電子屏︰“這件銀冬瓜是順治年實物,且完整度、銘文清晰度遠超同類殘件,市場溢價空間顯著。目前售價1200萬,林老板的話可以打個98折。”

    林文碩知道王景行開玩笑,擺擺手︰“買不起,買不起。”

    ......

    喜歡從透視開始暴富請大家收藏︰()從透視開始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從透視開始暴富》,方便以後閱讀從透視開始暴富第454章 買不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從透視開始暴富第454章 買不起並對從透視開始暴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