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雪晴看著王景行,眼中滿是期待︰“這三套院子各有千秋,你更喜歡哪套?”
真要選的話,王景行自己是最喜歡緊鄰什剎海邊上的那套,推窗即見“銀錠觀山”經典景觀,可以體驗“荷花映日、月色湖光”的詩意生活。
不過現在所在的緊臨皇城根的四合院,也讓王景行很心動。
孫洪鑫在一旁笑著說︰“王老弟,不著急,你慢慢考慮,三套隨你選。”
邊說邊坐到六角涼亭的石凳上。
王景行幾人也過去坐下。
沉思間,眼光透過石桌,王景行突然發現石桌下面居然是一排階梯,地下有個地窖。
再透視進去,卻看不清里面有什麼。
看到這,王景行毫不猶豫,對孫洪鑫說道︰“孫總,我想好了,就要這套。”
孫洪鑫比起大拇指︰“聰明,選房子就是選地段,你選的這套和皇城就隔了一道牆。”
然後看了看表,說道︰“時間差不多了,咱們先去吃飯,今兒帶你們去個連老京城人都未必知道的地方。”
四人穿過紫禁城東側的筒子河,轉過太廟紅牆,一扇不起眼的朱漆門出現在眼前。
推門進去,穿過狹窄的過道,眼前豁然開朗。
一座三進四合院靜立在月光下,正房檐下掛著四盞氣死風燈,燈罩上繪著《清明上河圖》片段。
章雪晴注意到院角的石榴樹下擺著個舊石磨,磨盤上殘留著些淺黃粉末——像是桂花。
“這院子原是御膳房外廚,”孫洪鑫踩著青磚介紹,“光緒年給瑾妃做甜酪的崔嬤嬤就住這兒。你們聞聞,風里是不是有股子奶香味?”
正房內的陳設比想象中樸素︰一張八仙桌,四把榆木椅,牆上掛著幅泛黃的《膳單》,用朱砂筆圈著“冰糖肘子”“櫻桃肉”等菜名。
坐下沒一會,穿著漢服的漂亮女服務員就端著一個食盒出來,揭開蓋子,露出里面的青瓷碗——碗里臥著十二顆鴿蛋大小的丸子,在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
“這是‘金瓖玉丸子’,”服務員一邊上菜一邊介紹︰“用的是黑豬的梅花肉,剁成泥後摻著東北野山參須,蒸的時候在籠屜里放塊和田玉,肉香里就帶了玉的清潤。”
王景行嘗了一顆,舌尖先觸到肉糜的綿軟,最後在喉間泛起一縷若有若無的參香,竟比尋常宴席上的鮑參翅肚更讓人回味。
第二道菜是用瓷盆盛的炖菜,掀開蓋子,熱氣里裹著濃郁的醬香。
“這叫‘福壽雙全’。”孫洪鑫用公筷夾起塊豆腐,豆腐表面布滿蜂窩狀的孔洞。
“選的是特制的石膏豆腐,在老湯里泡足,吸飽了海參、鮑魚、干貝的鮮味。”
“老湯是用雞骨、豬骨、牛骨熬了十二個時辰,最後撒把松露碎提香。”
王景行舀了勺湯,入口醇厚卻不膩,松露的香氣與豆制品的質樸相得益彰,倒像是尋常人家的家常菜,卻又處處透著講究。
酒過三巡,服務員端來個漆盤,里面擺著四只小瓦罐。
“這是‘夜宴羹’,”服務員揭開罐蓋,熱氣中飄來股奇特的香氣︰“用的是長白山雪蛤、滇南的松茸、閩南的桂圓,最關鍵的是加了兩滴玫瑰露——那是陳師傅的祖上當御廚時的看家本領。”
只見羹湯呈琥珀色,表面浮著幾顆枸杞,像落在雪地上的紅豆。
王景行嘗一口湯,這道“夜宴羹”的味道層次豐富得如同展開一幅古畫。
雪蛤的綿密帶著長白山冰雪的清透,與松茸的山林鮮甜交融,在口腔鋪出清鮮基底。
桂圓的蜜餞甜漿被松仁微脆中和,在舌尖交織出時光釀就的復雜回甘。
接著上來的是四個青瓷碗,揭開碗蓋,露出里面的櫻桃肉。
拇指大的肉球上,每顆都嵌著半顆櫻桃,碼放在青瓷碗里,宛如一朵盛開的紅梅。
“這道菜叫‘紅娘自配’。” 服務員每上一道菜都要介紹︰“用的是小豬里脊肉,先腌三日,再蒸九次,最後用櫻桃汁收湯。當年慈禧太後賞給李蓮英的就是這道菜。”
王景行看著碗里的櫻桃肉,忽然想起見過的一本《膳夫經手錄》,里面記載唐代宰相韋陟家廚做櫻桃畢羅,也是這般精巧。
孫洪鑫見他出神,說道︰“王總且嘗嘗,這櫻桃汁是用冰窖藏果熬的,現在市面上,也就我這兒還能尋到這味兒。”
最後一道菜是一只鎏金的鳳凰造型食盒。
當食盒被緩緩打開,里面是十二只玲瓏小盞,每盞里盛著不同顏色的米糕。
“這是‘十二花神糕’。” 服務員介紹︰“每塊糕對應一個月份的花神,用的是甦市的糯米,摻和著玫瑰露、桂花蜜等對應的花蜜。”
王景行拿起一盞三月桃花糕,淺粉色的糕體上點綴著真桃花瓣,花瓣邊緣還凝著細小的糖霜,像清晨枝頭未落的霜。
咬開時,糯米的軟糯里裹著桃花蜜的清甜,卻不似尋常花蜜的黏膩。
細品之下,竟有一絲若有若無的苦意,如春日細雨里微寒的風,正是桃花最妙的風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月花神糕用的是平谷山桃。”孫洪鑫是這里的老主顧,見狀解釋︰“花蕊要在子時采摘,用白酒腌三日去澀,再拌著甦市冬蜜蒸,苦意是留的‘花魂’。”
六月荷花糕通體雪白,糕面上用抹茶粉畫出荷葉脈絡,中央點綴著一粒蓮子芯。
章雪晴喜歡它的淡雅,但又擔心蓮子芯會苦。
孫洪鑫提醒︰“這蓮子芯是用蜜水泡過的,小姑娘放心嘗嘗。”
果然,咬開後先是糯米的清甜,接著是荷花瓣的清香,最後在舌根泛起一絲極淡的苦 —— 那苦意轉瞬即逝,卻像突然吹來的一陣涼風,讓整個口腔都清爽起來。
章雪晴感覺自己置身西湖泛舟,荷葉的清香混著水汽撲面而來。
七月玉簪花糕呈淡紫色,糕體上撒著細小的茉莉花碎。
八月桂花糕最是樸實,卻在掀開盞蓋時香飄滿室。深黃色的糕體上嵌著整朵的金桂,花瓣雖經蒸制,卻依然保持著完整的形態。
九月菊花糕呈琥珀色,糕體透明如瓊脂,里面漂浮著杭白菊的花瓣。
十月芙蓉糕粉白相間,用兩種顏色的糯米粉做出花瓣的層次感。
十一月山茶糕呈深紅色,糕面上用巧克力醬畫出山茶花的紋路。王景行聞著那香氣,發現不是尋常的花香,而是帶著一絲果香 —— 原來用的是雲南山茶花,花瓣里天生帶著股子野果的酸甜。入口時,糯米的綿密與山茶花的酸甜交織,巧克力醬的微苦則像畫龍點楮之筆,讓整個味道都立體起來,仿佛在舌尖上演了一場冬日山茶花的盛宴。
十二月臘梅糕最是特別,糕體呈淡黃色,上面撒著細小的姜末。
十二花神糕每一朵都漂亮到極致,味道也做到極致。
王景行望著桌上的十二只空盞,忽然覺得那些糕點的味道還在舌尖流轉。
不是簡單的甜與香,而是每個月份獨有的氣息︰正月的清冽、二月的明媚、三月的微苦、四月的華貴……
原來真正的美味,從來不是食材的堆砌,而是對時光的敬畏與懂得。
就像這些四合院,一磚一瓦里都藏著歲月的故事,一草一木間都透著對生活的講究。
喜歡從透視開始暴富請大家收藏︰()從透視開始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