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杰听了,立刻拿起一把鏟子,迫不及待地說道︰“走,帶我下去看看。”
王景行點了點頭,帶著劉世杰,還有最信任的保鏢阿龍。
上次王景行跟劉世杰出海發現銀錠時,還分了一份給阿龍。
三人穿戴好潛水裝備,再次潛入海底。
王景行帶著他們來到之前發現匕首的大致位置,指了指一處被海草和泥沙覆蓋的地方。
劉世杰和阿龍心領神會,開始拿著鏟子小心翼翼地挖起來。
海底的泥沙又細又軟,挖起來並不輕松,每一下都需要耗費不少力氣。
不一會兒,他們就挖到了一個腐爛的箱子。
箱子已經腐朽得不成樣子,輕輕一踫,就有碎木屑掉落。
劉世杰和阿龍對視一眼,眼中都充滿了期待。
他們小心翼翼地清理掉箱子周圍的泥沙,露出了一根根金條。
這些金條呈長條形,猶如縮小版的磚塊,長度大約在 15 厘米左右,寬度約為 5 厘米,厚度接近 2 厘米,邊緣線條筆直而硬朗,雖然在海底浸泡多年,但依然能看出當年鑄造時的規整。
金條的表面並非完全光滑,仔細觀察,能看到一些細微的紋理,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
三人此時滿心都是發現寶藏的喜悅,也沒細看,只管把金條放進網兜。
一根、兩根、三根…… 隨著金條不斷被放入網兜,網兜也逐漸變得沉甸甸的。
把挖到的幾十根金條全部收好之後,王景行又帶著劉世杰和阿龍來到另外一處距離大約三十多米的沙地。
這里看起來和周圍並無太大區別,但王景行憑借透視眼,知道這里埋了一箱瓷器。
他們再次開始小心挖起來。
這一次,挖的過程比之前更加艱難,沙地下面的泥沙似乎更加緊實。
但三人沒有放棄,依舊努力地挖掘著。
終于又挖出一個腐爛的大木箱。
木箱的蓋子已經腐朽得幾乎要掉下來,輕輕一掀,里面的景象映入眼簾 —— 全是瓷器。
可惜的是,不少瓷器在海底的漫長歲月中已經破碎。
他們小心地在里面挑選著,把完好的瓷器挑了滿滿兩網兜。
三人才艱難地帶著三網兜的東西回到游艇。
一回到船上,他們顧不上休息,就開始仔細查看這些收獲。
王景行拿起一根金條,那沉甸甸的重量讓他切實感受到了它的價值。
每根金條大約在 1 千克左右,這個重量既方便在交易和儲存時進行操作,又能確保每根金條都蘊含著足夠的財富。
在金條的一端,清晰地印有東印度公司的標志。
這個標志由一個圓形和內部復雜的圖案組成,圓形象征著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內部的圖案則是公司的象征,也許是一艘乘風破浪的帆船,代表著公司依靠強大的海上力量進行貿易和掠奪。
劉世杰看著金條,興奮地說道︰“這些金條真的來自荷蘭東印度公司,可以肯定,這艘沉船就是東印度公司的。”
王景行輕輕捧起一件青花瓷盤,盤子直徑約三十厘米,胎體潔白細膩,質地堅硬,迎光透視,可見胎體微微泛出淡淡的肉紅色,這正是康熙後期瓷器胎質的典型特征。
盤沿微微外撇,線條流暢自然,宛如美人的裙擺。
盤心繪制著一幅精美的花鳥圖,畫面中,一只五彩斑斕的鳥兒停歇在綻放的花枝上。
鳥兒的羽毛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得栩栩如生,每一根羽毛都根根分明,仿佛能感受到它在微風中輕輕顫動。
花朵的色彩鮮艷奪目,花瓣層層疊疊,花瓣邊緣用淡淡的青花勾勒,更顯立體感。
花瓣上的青花發色濃郁,深入胎骨,呈現出一種深沉而神秘的藍色,宛如藍寶石般迷人。
盤身的外壁則繪制著一圈纏枝蓮紋,蓮紋的線條婉轉流暢,疏密有致,每一朵蓮花都形態各異,卻又相互呼應,構成了一幅和諧而美妙的圖案。
這種海撈瓷因特殊保存環境而獨具特點。
由于長時間處于海水和海底泥沙中,胎質吸收水分和礦物質。
王景行發現這件瓷盤胎質顏色變深,帶有明顯的水漬痕跡,呈現出不均勻的色澤。
長期浸泡後,釉色變得更加深沉、溫潤,原本的青綠色調出現微妙變化,顏色更加柔和。
瓷器的釉層出現開片現象,開片紋路如同蜘蛛網,且紋路中滲入海底的礦物質等物質,導致顏色與周圍釉色不同,形成獨特的 “沁色” 效果。
由于一直埋在泥沙中,倒是沒有藤壺、貝類等海洋生物的殘骸或附著印記。
底部居然有落款,還是“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雙行楷書款。
這一箱瓷器,也是王景行在海底精心選擇的。
他通過透視發現埋著的大量瓷器,大部分都是沒有落款的。
有一些落有吉祥語款,如 “福”“壽” 等。
只有少數有落“大清康熙年制”楷書款或篆書款。
這種有落款的瓷器,基本都是官窯燒制的外貿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類官窯外貿瓷數量有限,主要供應給外國皇室、貴族等高端客戶。
其他民窯外貿瓷的落款形式多樣,有的落干支紀年款,方便記錄生產年份。
有的落堂名款,代表窯廠或商家名號。
還有的落一些吉祥語款。
但更多的民窯外貿瓷為了節省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都是沒有用落款的。
王景行選的就是最珍貴的“大清康熙年制”款。
把青花瓷盤放下,王景行又拿起一件大概45厘米高的花觚。
花觚的口沿呈喇叭狀,微微外撇,線條流暢自然。
頸部修長,裝飾著一圈如意雲頭紋,雲頭紋繪制細膩,線條婉轉,給人以靈動之感。
腹部圓潤飽滿,上面繪制著精美的西洋人物圖案。
這些人物形象生動,姿態各異,有的在交談,有的在漫步,還有的在翩翩起舞。
人物的服飾刻畫得極為細致,褶皺、紋理清晰可見,色彩鮮艷豐富,藍色的青花在白色的瓷胎上顯得格外醒目,人物的面部表情也栩栩如生。
花觚的底部為圈足,足牆較高,修足規整。
底部施有一層白釉。
在底部的中心位置,用青花書寫著 “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雙行楷書款,字體工整秀麗,筆畫剛勁有力,雖然經過海水多年的侵蝕,字跡依然清晰可辨。
這件花觚在海底沉睡的歲月里,經歷了海水的沖刷和侵蝕,表面留下了獨特的痕跡。
釉面微微泛著幽光,這是海水長期浸泡的結果,使得原本就精美的瓷器更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從這些瓷器的風格和特點可以推斷,它們極有可能是康熙後期專門為外貿而燒制的。
在當時,中國的瓷器在國際市場上備受青睞,遠銷歐洲、東南亞等地。
為了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需求,工匠們在瓷器的造型、裝飾和圖案上進行了創新和改進。
這些瓷器既保留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又融入了一些西方的藝術風格,成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
喜歡從透視開始暴富請大家收藏︰()從透視開始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