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王景行就被港島清晨那帶著咸濕氣息的海風喚醒。
窗外,維多利亞港已漸漸熱鬧起來,船只往來穿梭,汽笛聲隱隱傳來。
他簡單洗漱後,便來到客廳。
方雅已經準備好早餐。
劉世杰也已經在那里客廳。
吃完飯,王景行問道︰“劉哥,上午是去哪里?”
劉世杰搖搖頭︰“就在這里,我約了在家里交易。”
吃完飯,一壺茶沒喝完,賣家就來了。
一位身形高大、面容冷峻的中年男子,帶了個助手。
“景行,來,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吳老板,這次郎窯紅瓷器的賣家。”劉世杰笑著說道,“吳老板,這就是我的鑒定師。”
吳老板微微點頭,目光在王景行身上打量了一番,神色間帶著一絲懷疑。
在他看來,眼前這個年輕人太過年輕,實在難以與鑒寶高手聯系起來。
“劉先生,你確定這位小友能鑒定我這寶貝?這可是我費了好大周折才到手的,可不能有半點馬虎。”吳老板的聲音低沉,透著一絲謹慎。
王景行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說道︰“吳老板放心,既然劉哥信得過我,我自然會全力以赴。瓷器鑒定,講究的是多看多學多研究,年齡可不是衡量水平的唯一標準。”
吳老板听了,微微皺眉,似乎對王景行的回答並不完全滿意。
但看在劉世杰的面子上,也不好再說什麼。“那行吧。”
說完讓助手把拿著的一個精致的木盒放桌上。
木盒打開,一層柔軟的錦緞下,一件造型優美的瓷器漸漸露出真容。
里面便是傳說中的郎窯紅。
郎窯紅,是清代康熙年間江西巡撫郎廷極督理景德鎮窯務時所創燒的一種紅釉瓷器。
其釉色深沉鮮艷,猶如初凝的牛血一般,故又有“牛血紅”之稱。
這件瓷器造型規整,口沿處呈現出一圈明顯的“燈草邊”,底部施白釉,款識為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書款。
從外觀上看,確實與真品極為相似。
但在王景行的透視下,瓷器內部的結構瞬間清晰可見。
他首先觀察瓷器的胎質,真正的郎窯紅,胎質應是潔白細膩、堅致緊密的。
透過透視,他看到這件瓷器的胎質雖然看上去較為細膩,但在微觀層面,卻能發現一些細小的顆粒排列並不均勻,與康熙時期官窯瓷器的標準稍有差距。
再看死亡氣泡,明顯不是康熙的瓷器,而是不到五十年的仿品。
但水平確實非常高,品質也非常好。
“吳老板,我想先請教一下,你這件瓷器是從何處得來的?”王景行一邊仔細觀察,一邊開口問道。
吳老板微微一怔,似乎沒想到王景行會突然問這個問題。“這……是我從一位海外收藏家手中購得的。他家族世代收藏,據說這件瓷器是祖輩傳下來的,有一定的傳承記錄。”
王景行點了點頭,把瓷器放回木盒,對劉世杰說道︰“劉哥,這件瓷器我看不準。”
劉世杰一听就明白了,對吳老板說道︰“老吳,不好意思,麻煩你走一趟了。”
吳老板也听出來了,王景行這是說他的瓷器是假的。
內心很不服氣,王景行上手沒到五分鐘,就這麼武斷地說他的瓷器是假的。
不由說道︰“朋友,你這上手不到五分鐘就能判斷瓷器的真假?如果是假的,你說說看哪里不對了?”
王景行看了看劉世杰,劉世杰無所謂,說道︰“沒事,我也想听听。”
王景行于是繼續說道︰“從外觀上看,這件瓷器的釉色、造型、款識都很符合郎窯紅的特征。”
“不過,瓷器鑒定不能只看表面。”
“就拿這胎質來說,康熙時期的郎窯紅,胎質極為精細,顆粒均勻緊密。”
“而這件瓷器,胎質的顆粒排列有些許不規整,這與真品存在一定差異。”
吳老板還是不服氣,說道︰“你可別亂說。這可是有傳承的東西,怎麼可能胎質有問題?是不是你看錯了?”
王景行自信地笑了笑︰“當然,僅憑胎質這一點還不能完全判定它是贗品。我們再看看其他方面。”
說著,他又將目光聚焦在瓷器的釉色上。
郎窯紅的釉色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釉層肥厚,在高溫燒制過程中,釉汁垂流但不流到底足,形成了獨特的“脫口垂足郎不流”現象。
王景行通過透視,觀察到這件瓷器的釉層雖然看起來肥厚,但在釉層與胎體的結合處,有一些細微的氣泡分布異常。
正常情況下,康熙郎窯紅的氣泡應該是大小均勻、疏密有致地分布在釉層之中,而這件瓷器的氣泡在結合處卻顯得有些密集,這也是一個疑點。
“吳老板,你看這釉層與胎體結合處的氣泡。”王景行指著瓷器說道,“真品的郎窯紅,氣泡分布是有規律的。而這件瓷器的氣泡在這里過于密集,這不符合康熙時期郎窯紅的燒制工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且,郎窯紅的釉色在燒制過程中,由于窯溫等因素的影響,會呈現出一種自然的層次感和流動感。這件瓷器的釉色雖然鮮艷,但卻少了那種自然靈動的韻味。”
吳老板的臉色愈發難看,他盯著瓷器,眉頭緊鎖︰“你說的這些我不太懂。但我花了大價錢買下這件東西,總不能就憑你幾句話就認定它是假的吧?”
王景行耐心地解釋道︰“吳老板,瓷器鑒定是一門嚴謹的學問,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來判斷。”
“除了胎質和釉色,我們還可以從款識來分析。”
“康熙時期的青花款識,所用青料是浙料,發色鮮艷,濃淡有致。”
“而這件瓷器的青花款識,發色雖然也不錯,但在一些筆畫的起筆和收筆處,顯得有些生硬,缺乏真品那種流暢自然的韻味。”
為了讓吳老板和劉世杰更直觀地理解,王景行起身,拿出一個便攜式的高清放大鏡,仔細地將款識部分放大展示給他們看。
“你們看,這個‘康’字的第一筆,真品應該是起筆圓潤,富有力度。而這件瓷器上的筆畫,起筆處顯得有些尖銳,像是刻意模仿的。”
劉世杰看著放大鏡下的款識,又看了看王景行,心中不禁對他的專業能力感到由衷佩服。
“景行,听你這麼一分析,還真覺得這東西有些不對勁。”
吳老板的額頭微微沁出了汗珠,他沉思片刻後說道︰“王老弟,就算你說的這些有道理,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這是一件有瑕疵的真品吧?說不定是當時官窯燒制時的次品呢?”
喜歡從透視開始暴富請大家收藏︰()從透視開始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