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透視開始暴富

第317章 書畫交流會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樂江 本章︰第317章 書畫交流會

    從疆省回到金陵,王景行再度過上了鑒寶看店的悠閑日子。

    每日夜晚與章雪晴甜蜜約會,手牽著手漫步在金陵的街頭巷尾,或是找一家安靜的咖啡店,分享彼此一天的見聞。

    然後睡到自然醒,簡單吃過早飯後,便慢悠悠地踱步前往金石閣。

    店鋪里,楊子安早已泡好了茶,兩人一邊品茶,一邊閑聊著古玩行里的趣事,或是探討最近收到的幾件小物件,日子過得愜意又自在。

    這天,王景行剛到店鋪沒多久,手機便突兀地響了起來。

    他拿起一看,屏幕上顯示著錢文墨的名字。

    “景行老弟,明天有空嗎?”電話那頭傳來錢文墨帶著幾分笑意的聲音。

    想到上次一起競拍之後還沒見過面,王景行嘴角微微上揚︰“明天有空,錢老有什麼事?”

    錢文墨哈哈一笑,興致勃勃地說︰“我上次不是拍下王時敏的《山林雅聚圖》嘛,幾個朋友鬧著要辦一場書畫交流會,每個人帶一幅書畫作品,大家在我的清雅齋交流交流。你也來吧。”

    王景行一听,心中猛地一動。

    他恰好從津門得來76幅字畫,每一幅都是國寶級別的珍品。

    這次交流會,無疑是個絕佳的機會,可以拿一幅相對安全的出來,試探一下市場的反應。

    “好啊,錢老,我一定準時到。”王景行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第二天王景行到達的時候,清雅齋里已經聚集了好幾個人。

    除了錢文墨,還有陳德章、李邦柱這兩位老朋友。

    此外,還有三位王景行不認識的人。

    經錢文墨介紹,才知道分別是來自甦城的書畫鑒賞家張明遠、杭城的古玩商人周子謙,以及一位金陵本地的收藏家李文軒。

    三人看上去都是五十多歲的年紀,舉手投足間透著一股自信。

    大家先是禮貌地寒暄了幾句,諸如“久仰大名”“最近可收到什麼好物件”之類的話語,隨後便迅速進入了正題。

    錢文墨作為東道主,率先展示了他那幅王時敏的《山林雅聚圖》。

    畫卷緩緩展開,畫中山水清幽寧靜,遠處山巒連綿起伏,雲霧繚繞其間,仿若仙境。

    近處溪水潺潺流淌,溪邊幾位文人雅士圍坐一起,或吟詩作畫,或舉杯暢飲,人物栩栩如生,神情姿態各異。

    筆墨細膩入微,每一處皴擦、每一抹渲染都恰到好處,意境深遠悠長,引得眾人連連贊嘆。

    “錢老,這幅畫可真是王時敏的精品啊,這意境,仿佛能把人帶入那個山林雅聚的場景之中。”陳德章由衷地贊嘆道。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錢文墨自然哈哈大笑,這幅王時敏的畫,確實是他最珍貴的收藏了。

    當陳德章展開手中八尺素絹時,剎那間,空氣中似乎有松風拂面而來。

    居然是文徵明的《雲壑松風圖》。

    這幅畫以青綠為底,墨色皴擦出的山石肌理猶如斧劈刀削般剛勁有力,山腰間數株古松虯曲盤桓,枝干以篆籀筆法勾勒,古樸而蒼勁。

    松針細若毫芒,卻根根分明,在微風中仿佛輕輕顫動。

    文徵明特有的“細文”筆法在遠景處展現得淋灕盡致——用淡墨漬染出的層巒在霧靄中若隱若現,似有似無,宛如夢幻之境。

    溪橋上拄杖老者的衣紋竟以游絲描繪就,細膩至極,連腰間玉佩的纓穗都清晰可辨,仿佛能隨風飄動。

    陳德章輕撫卷軸側邊的火漆印,一臉自豪地介紹道︰“這是衡山先生七十三歲盛年之作。諸位請看這‘停雲館’收藏印,與《石渠寶笈》著錄的鈐印方位完全吻合。”

    他指向畫心右上角朱文方印,在題款“徵明寫于玉磬山房”下方,果然有項元汴“天籟閣”騎縫章半枚,印證此畫曾為明代收藏大家經手。

    “這可是傳承有序的珍品啊。”李邦柱忍不住感慨道。

    李邦柱掏出放大鏡,仔細地觀看著墨色︰“陳老您看這山石皴法,濃墨中摻入石青層層積染,這般設色手法與故宮所藏《真賞齋圖》如出一轍。”

    眾人聞言紛紛頷首,張明遠更是擊節贊嘆︰“觀此作如見衡山居士本尊揮毫,這般細密而不板滯的筆意,今人再也摹不出半分神韻了。”

    陳德章的畫,比錢文墨的還要珍貴。

    接著,李邦柱也展示了他的畫,同樣不簡單,是鄭板橋的竹石。

    這幅《墨竹圖》甫一露面,便引得滿室清芬,仿佛能聞到竹子的清新氣息。

    六尺宣紙上,三竿墨竹破空而出,主枝以飛白筆法逆鋒而上,充滿了力量感,竹節處墨色突然沉郁,仿佛能听見春雨敲打竹節的清脆聲響。

    最具匠心的是竹葉布局——濃墨重葉如驚鴻乍起,充滿了靈動之美;淡墨新篁似流雲漫卷,輕盈飄逸。

    鄭板橋獨創的“個”字、“介”字疊葉法在此化作萬千氣象,變化無窮。

    “諸位且看這題跋。”李邦柱輕點畫心左側狂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這墨色與竹葉的宿墨痕跡完全一致,證明詩畫乃一氣呵成。”

    錢文墨俯身細察紙張縴維,突然撫掌笑道︰“李總您這‘康熙內府造’水印紋暗記藏得妙啊!這十竹齋特制玉版宣,怕是比畫作本身還要金貴三分。”

    眾人又是一陣驚嘆,每一幅畫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

    看來大家都把壓箱底的寶貝拿出來了。

    張明遠帶來的是倪瓚的《容膝齋圖》,雖然不足三尺,但當這幅畫展開時,整個空間陡然變得空曠寂寥,仿佛置身于一片寧靜的山水之間。

    倪瓚標志性的“一河兩岸”構圖在此臻于化境——前景坡岸上五株古柏以渴筆勾勒,枝干上的蟹爪皴似斷還連,充滿了古樸的韻味。

    中景留白處仿佛有江霧流動,給人以無盡的遐想空間。

    遠景山巒僅用淡墨披麻皴略作交代,卻在觀者心中喚起萬千氣象,仿佛能感受到那山水間的寧靜與悠遠。

    最令人震撼的是十二則歷代題跋。

    從明代沈周到清代翁方綱,蠅頭小楷布滿詩塘。

    王景行注意到明代詩人吳寬的題識︰“其畫簡而意繁,筆枯而氣潤,真逸品也!”

    不禁感嘆︰“這些題跋簡直構成半部中國書畫史,單是文徵明臨摹倪瓚筆意的這段跋文,就夠開個專題研討會了。”

    眾人紛紛湊上前去,仔細觀賞這些珍貴的題跋。

    沒想到元畫都出來了,確實是難得一見。

    喜歡從透視開始暴富請大家收藏︰()從透視開始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從透視開始暴富》,方便以後閱讀從透視開始暴富第317章 書畫交流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從透視開始暴富第317章 書畫交流會並對從透視開始暴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