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大名鼎鼎的亞里士多德。
    西方的說法此公出生于公元前384年,死于公元前322年。
    此公可不得了,被譽為百科書式的思想家。
    他創立了亞里士多德學派,涉獵的學科非常廣泛。
    有邏輯學、修辭學、物理學、生物學、教育學、生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美學等等。
    可謂是著作等身,所著的各類書籍幾百萬字之巨。
    問題來了,這些鴻篇巨制以什麼為載體呢?
    要知道那個時代,亞里士多德同學是沒有紙的。
    如果是寫在羊皮上,當時全世界的羊要都宰了都不夠。
    竹簡他們當然是沒有的,只有莎草紙編制而成類似草席的玩意。
    這種草席不能折疊、成產工藝復雜、成本昂貴。
    寫幾百萬字要多少草席啊。
    記載亞里士多德學問的無論是羊皮還是草席,現在西方是根本拿不出來的。
    一件都拿不出來。
    更讓人費解的是,就這麼個全才,居然在西方十三世紀以前的文獻中從來沒有提到過。
    不像龍國的聖賢,比如孔子、老子、墨子等等。
    那是各個時代都有清清楚楚記錄的。
    爹是誰,媽是誰,成長經歷如何,跟誰學習的,有沒有後代,後代又是誰。
    一切明明白白,脈絡清晰。
    對于亞里士多德,西方十三世紀之前完全沒有文獻記錄。
    甚至拿不出哪怕一件文物可以證明其存在的。
    雖說孤證不立,但是西方人哪怕拿出一件也行啊。
    很遺憾,什麼都拿不出。
    現在有碳斷代技術,什麼妖魔鬼怪,測一測就能知道是什麼年代的。
    所以這位了不起的亞里士多德,幾千年來西方人自己一直都是不知道的。
    直到1831年到1870年之間,德國人貝克爾編撰出版了十大卷三百多萬字的《亞里士多德》全集。
    至此,亞里士多德才橫空出世,取得了西方人的身份。
    而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于1644年4月25日自縊身亡于煤山。
    從此之後永樂大典等文獻下落不明,這個時間點就不得不說很妙了。
    明朝倒塌,各種文獻消失。
    辮子朝和西方傳教士各種苟且,然後西方開始了百年翻譯運動。
    百年翻譯運動,翻譯的是什麼?
    明眼人一看就懂。
    亞里士多德的成功杜撰,讓西方人膽子變得更大了。
    反正自己的老百姓都是些傻瓜蛋子。
    而整個精英階層早已沆瀣一氣,實在是沒有什麼可以擔心的。
    既然亞里士多德都出來了,那麼多偽造幾個人又有何不可?
    于是人類歷史上就莫名其妙多了一群沒有爹沒有媽、也沒有後代的“偉大科學家。”
    笛卡爾解析幾何之父)、韋達代數之父)、帕斯卡帕斯卡三角形)、費馬費馬大定理)
    拉格拉日分析數學之父)、拉普拉斯分析概論之父)、達朗貝爾達朗貝爾原理)
    勒讓德解析數論之父)、蒙日畫法幾何學之父)、彭賽列射影幾何學之父)、柯西柯西不等式)
    傅里葉傅里葉變換)、龐加萊龐加萊猜想)、伽羅華群論之父)、格羅藤迪克現代代數幾何之父)
    以上的這些大師,身兼數科︰力學、光學、動力學、機械學......。
    這些人每一個都是恐怖如斯的存在,不要說放在十七十八世紀了。
    就是放在今天也是了不得的存在,隨便拉出一個都是很能打的那種。
    就是這麼多了不起的大人物,居然都還相互認識,而且很熟悉。
    只能說歐洲實在太小了。
    他們不光認識,其實他們都是同學,對的,沒錯這些大牛都是同學。
    因為他們通通在同一個學院學習——梅森學院。
    同一個學院居然能培養出這麼多‘之父’簡直太恐怖了。
    上面只是稍微的列舉,在梅森學院學習的大拿可不只這些,前前後後一共有140多個。
    對于任何教育機構而言,這種人才,但凡能有一個就謝天謝地了。
    可人家梅森學院一共培養出了140多個。
    能培養出這麼多優秀人才的梅森學院一定很牛逼吧。
    這種教育界的奇葩,那名頭不比什麼哈佛、牛津大了去了?
    可為什麼大家都不知道呢?
    這就很不符合常理了。
    事實上,這個創建于十七世紀的學院,它只是個修道院。
    沒錯梅森學院就是梅森修道院,梅森修道院就是梅森學院。
    修道院當然是培養傳教士的,而這些傳教士也就是百年翻譯運動的骨干。
    很顯然上述的那些科學大牛都是這些傳教士筆下生出來的。
    估計他們的翻譯工作實在太過繁重。
    在設計這些人物的時候比較馬虎,所以這些大咖們既沒有爹媽,也沒有傳承,統統被設計成絕戶人。
    沒人有後代,一個都沒有。
    崇禎死于1644年,然後老朱家那些不爭氣的後代,讓辮子撿了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為了維持統治,辮子朝一邊在國內閹割文化,一邊又與西方人狼狽為奸。
    大量的龍國先進文明被西方人剽竊。
    然後開展了一百多年轟轟烈烈的大翻譯時代。
    絲綢、茶葉、瓷器在龍國來說正常的消費品,卻是那個時代西方貴族的奢侈品。
    就好比一個普通人買件衣服,穿不了兩三個月就要扔了換新的。
    而這件要扔掉的衣服,卻被某個國家的貴族階層視為珍寶。
    這種貴族含金量能有多高?
    科技能有多先進?
    所以十七十八世紀的西方是什麼情況,稍有邏輯就不難看出端倪。
    不過一步錯步步錯,人家西方把翻譯過去的科學技術吃透發展是不爭的事實。
    銘記歷史是為了以正視听。
    更重要的是奮發圖強,不要給老祖宗丟人。
    靠實力奪回文化的話語權,佔領橋頭堡。
    屠國強心里非常清楚當下要做的工作是什麼。
    電腦屏幕上有新郵件的圖標閃爍了幾下,屠國強連忙打開了郵箱。
    本來就是要公開發表的論文,所以用電子郵件發送並無不可。
    看著那麼多的論文,屠國強心潮澎湃。
    急忙就點開了文件,剛看完題目屠國強就傻眼了。
    作者名字居然叫米飯最養人。
    這是什麼情況?屠國強又連忙打開了其他的論文。
    好家伙,就沒有一個正常的,口袋見底的小富婆、半壺老酒、一杯豆漿、我愛吃大龍蝦、沒事別煩我.......
    這——,屠國強滿臉的不可思議。
    這些可是解決十大數學難題的論文啊,含金量多高啊,所有文章中都只有第一作者。
    而這些作者的名字一看就不正經,這是不是太不嚴肅了?
    這樣怎麼發表嘛,簡直是兒戲。
    屠國強一個頭三個大,他千算萬算,沒想到首先打敗他的不是高深的數學知識,而是作者的名字。
    以後要是開表彰大會,總不能說︰有請口袋見底的小富婆、我愛吃大龍蝦、米飯最養人,上台領獎吧。
    這實在是太兒戲了。
    屠國強也顧不得看論文內容了,急忙給尤溪元去了電話。
    “尤部長,這作者署名是不是太兒戲了?”電話剛接通,屠國強就急急忙忙道。
    “呵呵,屠主編,這個我也沒辦法,作者們就是這樣堅持的。”尤溪元笑呵呵回應。
    “那這樣發表,對作者起不到宣傳作用啊。”
    屠國強知道,名利都是世人在乎的,解決十大數學難題這種事,那帶來的名譽有多大,實在是難以估量。
    別說十大數學難題了,就是每年一次的諾貝爾獎,獲得了基本也能躺在名譽上吃一輩子了。
    更何況是解決了十大數學難題?
    那名譽的含金量不知道要高多少。
    “嗯,我勸過了,這些數學家統統不想出名,只想好好做事。”尤溪元道。
    “對了,其中不是有幾道題有一百萬美刀的懸賞嗎?方便的話,你幫他們盯著點,能拿獎金的時候,說一聲。”尤溪元又交代了一下。
    “哦,好的,尤部長。”屠國強被尤溪元的話震驚了,他是真沒想到還有這樣毫不在乎名譽的人。
    而且應該不是一個,而是一小群。
    頓時,他對這些人升起了無盡的好奇心。
    ......
    喜歡開局上交核聚變,能給份工作嗎?請大家收藏︰()開局上交核聚變,能給份工作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