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村的玉米稈剛泛黃,小亮就背著帆布包站在村口老槐樹下。省城農業大學的校徽在胸前晃蕩,映著樹疤上新漆的“石”字ogo。他蹲下來摸了摸土地,指甲縫里嵌進的黑土比課本里的照片還燙︰“爹,俺帶著大棚種植證書回來了。”
    二柱子開著三蹦子突突突地顛過來,車斗里的廣播放著二人轉︰“大佷子,可把你盼回來了!加工廠的殺菌鍋鬧脾氣,比俺的瘸腿還難治!”小亮看著發小曬得黝黑的臉,突然想起在城里面試時,hr說“農業碩士去種地,不如考公務員”,此刻卻覺得三蹦子的柴油味比寫字樓的咖啡香更得勁。
    加工廠的控制室里,小亮盯著新安裝的智能溫控屏直皺眉︰“王叔,這溫度傳感器咋歪了?”老王撓著頭笑︰“俺們按老辦法調的,哪知道這玩意兒跟智能手機似的,得掃碼配對!”少年掏出筆記本電腦,指尖在鍵盤上飛舞,屏幕上的數據流漸漸歸位,殺菌鍋發出均勻的“咕嘟”聲。
    最絕的是他設計的溯源系統。每個罐頭瓶底的“石”字刻痕旁,多了個肉眼難辨的二維碼,用手機一掃,能看見種植戶的照片、施肥記錄,甚至收割當天的天氣。三嬸舉著罐頭對著陽光看︰“俺的照片咋比身份證還俊?城里人看了,準知道這酸菜是俺三嬸親手攪和的!”
    更讓龍煞驚喜的是凍干技術。小亮從省城帶回的設備能把野山菌變成輕如雪花的干貨,保質期延長三倍,價格卻翻了番。“這玩意兒比俺們當年曬蘑菇省力多了!”李老漢摸著凍干機的外殼,“就是跟俺的旱煙袋似的,得講究火候。”
    旅游管理專業的小雨回來那天,背了半箱子手繪地圖。她蹲在老槐樹下,用紅筆圈出“老槐樹打卡點”“酸菜缸博物館”“二柱子二人轉小劇場”,又畫了條虛線連往後山︰“咱開發‘黑土地探秘游’,讓游客跟著犁杖走一趟,摸摸咱的腐殖質土層。”
    二柱子瞅著地圖直咧嘴︰“小姑奶奶,俺們種地的把式,還能當景點?”小雨卻掏出手機,給大家看她設計的vr導覽︰“掃碼就能看見三十年前的石頭村,再對比現在的加工廠,游客能看見土地的變化。”說到興頭上,她突然指向曬谷場,“今晚就搞個‘谷穗燈展’,用玉米棒子拼出咱村的商標!”
    最火的是她策劃的“民宿盲盒”。游客隨機入住村民家,可能睡到五叔的熱炕頭,也可能嘗到三嬸的粘豆包,每個民宿都藏著不同的“驚喜任務”——幫李老漢喂老牛、跟二柱子學扭秧歌,完成任務能兌換手工鞋墊。上海來的游客發朋友圈︰“在石頭村,每塊土坷垃都是活的歷史書。”
    電商專業的阿成把直播間搬進了玉米地。他架起三腳架,讓三嬸穿著碎花布衫坐在壟溝里,身後是金燦燦的玉米棒子︰“家人們,看見俺手里的玉米沒?這是小亮他爹當年用體溫捂發芽的種子長出來的,熬成粥能掛碗,喝一口想三年!”
    彈幕里突然跳出條質疑︰“吹得這麼神,有檢測報告嗎?”阿成卻不慌不忙,連線小亮的實驗室︰“看見沒?咱的玉米硒含量比普通品種高30,這數據不是吹的,是土地爺給的!”他突然抓起把黑土,“咱賣的不是罐頭,是東北黑土地的精氣神!”
    銷量暴漲的同時,危機也在逼近。某天直播時,凍干機突然停止運轉,小亮發現控制系統被植入了病毒。他盯著屏幕上的警告語,後背猛地發涼——那串代碼的格式,跟恆遠集團上次攻擊加工廠設備時如出一轍。
    深夜,小亮蹲在控制室排查故障,發現溯源系統的數據庫被人惡意清空。他順著ip地址追蹤,屏幕上突然彈出條匿名消息︰“大學生,城里的寫字樓不好待,偏要回來啃土?”附帶的照片里,他留在省城的租房被人潑了紅漆,牆上寫著“滾回農村”。
    更讓他心驚的是,當他檢查民宿的vr導覽時,發現“三十年前的石頭村”影像被替換成了恆遠集團的度假村廣告。小雨攥著手機直發抖︰“他們連老照片都偷!”龍煞卻笑了︰“偷得了影像,偷不了咱刻在骨子里的念想。”
    凌晨三點,曬谷場的谷穗燈展突然起火。小亮沖過去時,看見燃燒的玉米棒子拼成的“石”字ogo正在扭曲,火星子濺在他帶回的土壤檢測報告上,把“富硒”二字燒得殘缺不全。他蹲下來,在灰燼里發現半枚帶釘的鞋印——跟恆遠集團打手的鞋印一模一樣。
    喜歡黑土佣兵傳奇︰龍煞的逆襲之路請大家收藏︰()黑土佣兵傳奇︰龍煞的逆襲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