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0年搞開發

第67章 本世代高科技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岑馬 本章︰第67章 本世代高科技

    “一個月一百塊,當真嗎?”葛欣不依不饒,繼續逗著岑濟︰“我還真想去掙點錢吶!”

    “葛主任就別拿我開玩笑了!”岑濟尷尬地摸了摸頭。

    昨天下午的窘境還歷歷在目,本來岑濟還在發愁秋季開學之後,小學的老師去哪找。

    沒想到在課堂上那麼一鬧騰,平日里看不見影子的人才個個都冒出來了。

    一大群人從課堂上跟著岑濟回了芙蓉生產隊,一路上就圍著岑濟問個不停。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

    真的嗎?

    萬安公社的人,離躍進大隊近的,大多都對新教學樓知道些,一直抱有疑慮的,多是桂峰公社的人。

    他們離萬安公社還隔了好幾個山頭,平日出行就不是很便利,只是听說萬安有個大隊去年開始就發展的挺好,家家戶戶都不愁吃不愁穿。

    不過這也就當個飯後談資,是真是假,他們還真鬧不清楚,誰也沒那個閑工夫到處晃蕩。

    岑濟一看,干脆就領著這一群人去了正在建設的工地上轉了轉。

    教學樓二層即將封頂,工地上一片忙碌,江壩和躍進大隊的社員們都在忙活著拼模板。

    李克道見這麼一大群人烏泱泱的過來,趕緊過來招呼,看到是岑濟後,又上前打趣︰“岑校長又來視察工作了!”

    “克道哥,你忙你的,我們一會兒就走!”岑濟給他散了煙,笑著揮揮手,示意不用管自己。

    “大家請看,這就是教學樓主體,正兒八經的磚混樓,連瓦都不用蓋,平頂的!”

    “那邊建好的,就是教職工宿舍,大隊已經跟公社說好了,開學之後立刻通電!”

    “西邊那排是食堂,全校師生一起吃飯都沒問題,對對!我們學校包吃住!”

    在工地上一通白活,把這些有志青年們糊弄的暈頭轉向,仿佛已經身處窗明幾淨的教學樓里,為祖國農村教育事業添磚加瓦了。

    但還是有眼尖的人發出疑問︰“岑校長,我看這宿舍就八套?”

    喲,盲僧,被你發現了華點!

    “是的,我們目前測算了一下,學生就這麼多,最多也只能安排八個老師參與教學!”

    岑濟和邱慧娟不用算,以後結了婚,平時就在自家住住得了。

    所以這里常住的也就丁小曼和羅大右兩戶,劉拐子執意要住食堂,所以還有六套空缺。

    “六個!我們最多還招六個老師!”

    岑濟高舉著手指沖圍觀眾人比劃,看著大伙希冀的眼神︰“為了公平起見,男女都要,最好比例上能控制在11!”

    這也是為了保險起見,不然就丁小曼一個女老師,雖說學校給配保衛室,但總覺得有點不大合適。

    更不用說現在還沒有計話生預,大家都使勁生,再加上農村地區晚上娛樂活動也比較少。

    太陽一下山,小夫妻倆上了床,晚上吃飽了肚子,渾身力氣沒處使,那還能怎麼辦,開造唄!

    以後的學生肯定越來越多,另一方面,隨著躍進大隊經濟條件逐步改善,家長送學生上課的意願會強烈起來。

    最明顯的就是自己的外公,家里有了錢,大隊還是集體勞動,不用壓榨子女來填飽全家人肚子,上半年就把子女全送來上學了。

    當然,依岑濟對外公的了解嗎,他願意送孩子來上學,最主要的還是想混上那一天三頓免費飯菜。

    在學校吃了,在家就不用吃了,省口糧!

    這些跟過來看的青年男女們,越看越驚心,越看越眼熱,幾乎要把岑濟圍起來。

    “各位、各位!同志們,我們這學校目前還沒建起來,最快要秋季開學才能搬進來,最遲估計還得到十月份。”

    “如果大家有意向來跟我們一起干事創業,請到芙蓉小學,與羅大右老師聯系報名!”

    岑濟無形間又給羅大右加了擔子,不要怪我呀羅老師,誰叫你能力強呢,以後常務副校長的職位就留給你干啦!

    羅大右正在教室里板書,突然手臂一哆嗦,粉筆歪了一下,他甩了甩頭︰“怪事!誰在嚼我的舌根?”

    從工地回來的路上,不少人都各自離去,但也有一部分人跟著岑濟到了隊里。

    他們在隊里到處瞧,看了門口車輛大排長龍的瓜子廠,又看了縫紉機響個不停的服裝廠,遠處還看見了煙囪冒黑煙的磚窯廠。

    不少人又去了代銷店里湊錢買了幾瓶汽水,蹲在路邊喝了起來。

    “我看著躍進大隊這日子過得有奔頭!”

    “那可不,你們大隊有代銷店?貨郎擔子都不去!”

    “三個廠子呢,開玩笑!”

    岑濟回家收拾好了衣服,第二天一早就跟著吳建國去了縣里。

    吳建國在路上就跟岑濟說了,這次去省里開會是件大事,陵谷縣就岑濟一個平民老百姓參加。

    所以倪修平一個電話,直接讓吳建國全程護送岑濟去江城,樂得吳建國一蹦三尺高。

    這年頭出趟門可真不容易,不像幾十年後,陵谷到省城既可以坐高鐵,也能直接從高速出發,最多不過幾個小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現在要去省城,那時間可是以天來計算的!

    從陵谷到江城要半天,第一道關口就是長江,這時候八百里皖江上可是一道橋都沒有,要過去只有輪渡。

    過輪渡順利的話要一個多小時,遇到風急浪大、水漲船高或其他什麼原因,三五個小時也是有的。

    輪渡可不等人,班次也少,錯過就沒有,這一點岑濟上次去崇文的時候就見識到了。

    過了江,再輾轉騰挪一下,稍一耽擱就得抓瞎,當天是肯定不能走了,只能過夜。

    這個年代要去省城,最快的辦法,就是坐長途汽車大巴,運氣好就是“兩頭黑”,意思就是從出門到抵達,天都是黑的。

    不過岑濟這次有了倪修平背書,自然是不用坐大巴,直接由吳建國親自護送到江城,再同葛欣等江城文聯的同志們一起,乘小汽車出發。

    小汽車是參會的同志們,自己找客運公司租的,什麼?你問為什麼不派專車?

    別開玩笑了,文藝工作者這個時候可不是太吃香的行當,經過前些年的鍛煉,不少人都心有余悸。

    上頭不找你的茬就算好的,還給你派車?想多了吧!

    不過畢竟這次是去省城參加會議,陵谷縣那邊給岑濟五十塊路費,二十斤糧票,萬安公社只給了十斤糧票。

    還沒魯求英大方,岑濟揣到懷里的時候,難免腹誹了一下,不過畢竟躍進大隊是自家人,上頭有所區別也是難免的。

    江城這邊就慘兮兮的,一人五斤糧票,還捎帶了兩張酒票,不過酒票只能在江城用,只能說是聊勝于無了。

    江城這頭參會的人也不多,除了葛欣和岑濟,也就幾位文聯的領導,攏共七個人,一輛小巴車坐的是空空蕩蕩。

    司機姓徐,脾氣暴躁得很,小巴車開的如狂風卷落葉一般,一路上把岑濟顛夠嗆。

    中途下車方便的時候,問了葛欣才知道,徐師傅想順路捎帶客人賺些外快,但是文聯的領導不同意,因此有了脾氣。

    岑濟听後一臉震驚︰我靠,司機還能這樣嗎?

    葛欣一邊扎起褲腰帶,一邊搖頭苦笑︰“司機可牛氣的很,說不帶你就不帶你,沒把我們丟路上都算是好的!”

    一番交談後才得知,這年代的司機可比後世的司機要強多啦。

    首先他們工作就是穩定的,誰也開除不了他,其次他們都是部隊轉業回來的,個個都有人脈。

    你想想,這個年代能干上汽車兵的,哪個家里不是有點能耐的?

    這個徐師傅也是如此,他老子是老格命,但是前些年的時候呢,不幸沒挺過去。

    後來平返的時候,他老子的戰友重回崗位,雖然他年齡沒到,但還是給他安排進了部隊,沒待兩年就嚷嚷著要轉業。

    只好又給他安排到客運公司,這期間到底擠下去多少人,那就不得而知了。

    好在輪渡給力,再加上夏天日頭長,天擦黑的時候,一行人總算是到了報到的賓館。

    “嘿嘿!岑校長還沒來過省城吧?”葛欣搭著岑濟肩膀下了車,活動活動筋骨。

    這個年代是沒來過,不過幾十年後倒是經常過來,跟幾十年後的遍地高樓比起來,現在的省城著實有些寒酸。

    活脫脫的一個大縣城嘛!

    葛欣跟著江城文聯的人一起進了招待所,今天是三號,五號下午才報到,所以他們得自己先解決這兩天的住宿。

    不過葛欣跟這些文聯的人沒什麼接觸,一路上說話很少,他們內部也沒什麼交流,好像是陌生人一般。

    “跟他們沒有共同語言!”葛欣跟岑濟住了一間房,把行李放在衣櫃里,拿起了竹編外殼的暖壺晃了晃︰“小岑咱倆先打水去!”

    打水回來的路上,葛欣說起了跟江城文聯的糾葛。

    原來當初葛欣積極響應號召,主動下鄉,他認為知識分子絕對不能脫離勞苦大眾,不然寫出來的東西肯定虛無縹緲。

    就算不寫小布爾喬亞的傷春悲秋、帝王將相的蕩氣回腸,自己披著舞鏟階級的外衣,內里還是那老一套。

    文聯的那幾位就不一樣了,他們覺得自己本身就是超脫于勞動人民的,是更先進的群體,是要引導盲目無知的大眾奔向光明未來的,對勞動很是抵觸。

    道不同不相為謀,葛欣自然是對他們的做派嗤之以鼻,至于他們內部怎麼也互相敵視。

    “文人相輕嘛!”

    葛欣笑著卷起枕巾,在床上拍打了起來︰“這鋪蓋得好好整治,招待所也不知道多久沒換了,全是灰!”

    有灰還不打緊,就怕有臭蟲,那玩意要是在床上,非得把身上咬的到處都是包。

    一番打掃之後,葛欣和岑濟去了招待所餐廳準備填飽肚子,到了才發現餐廳已經歇業,二人饑腸轆轆,只好去外面覓食。

    這時候的省城遠未開始大搞基建,到處都是灰蒙蒙的,路邊的商店早就關門。

    此刻他們身處徽州路附近,在岑濟看來,省城的商業氛圍不如江城。

    江城那地方雖小,但晚上出去總能遇到貓在巷口的小販,要麼是下餛飩的,要麼是擺個爐子煮藕稀飯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岑濟走了好一陣,始終沒見到有賣吃食的,不過葛欣卻不著急,一直悶頭帶路。

    走了好一陣,總算是到了一處小公園,老遠便望見人頭攢動,兩人相視一笑—到地方了!

    走近一看,一處樹林中的空地上,擠滿了人,各式各樣的小攤販賣著雜七雜八的東西。

    兩人先找了一處面攤要了兩碗格拉條,一碗六角錢加二兩糧票,雖說有些貴,但這時候也不講究了。

    狼吞虎咽消滅一碗後,岑濟便在這里轉悠起來,發現遠處角落有人圍了一圈,便湊近去瞧熱鬧。

    結果打眼往里一看,岑濟就樂了。

    原來這人賣的不是別的,正是岑濟的童年回憶—米花棒!

    米花棒顧名思義就是大米做的,是一種直徑約三五公分的中空圓筒,吃起來又酥又脆,滿口生香。

    而生產這東西的機器也是簡單,就是拖拉機!

    沒錯,岑濟至今還記得,一到逢年過節的時候,鎮上十字路口就會有人開著拖拉機去現場做米花棒。

    卸下拖拉機的傳動輪,裝上一根螺旋棒,把一碗大米倒進喂料口,撒上一小撮糖精,米花棒就突突地從螺旋棒出口擠出來了。

    賣米花棒的老板眼疾手快,戴著棉紗手套輕輕的將白色的米花棒慢慢拉出。

    一手拿著剪刀,趁著它將硬未硬的時候 嚓剪斷,根根都是二尺來長,統統裝進蛇皮袋里交給小孩背回家。

    小時候岑濟特別迷戀這種零食,總是追著拖拉機的尾氣聞,覺得這就是米花棒的味道。

    不過在這個年代,岑濟倒是第一次見到這個機器,于是便上前仔細觀察起來。

    圍觀群眾里也有不少小孩,把手指上都插滿了米花棒挨個吃,瑪德,省城的孩子就是條件好啊,這大熱天的吃了也不怕上火!

    岑濟一分錢沒花,就跟擺攤的老板嘮起了閑嗑,老板是阜陽的,一直以來都在周邊農村游擊作戰,偶爾到城里干一炮就走。

    機器也簡單,他本身就是開拖拉機的,要開工的時候,就把傳動輪一下,要跑的時候立刻就能跑,一點都不耽擱。

    這活脫脫的高科技產品呀!再看一眼那黝黑的鑄鐵配件,再加上突突冒的黑煙,嗯,名副其實的黑科技!

    喜歡我在1980年搞開發請大家收藏︰()我在1980年搞開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在1980年搞開發》,方便以後閱讀我在1980年搞開發第67章 本世代高科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在1980年搞開發第67章 本世代高科技並對我在1980年搞開發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