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連忙搖頭,擺手道︰“不了不了,文韜先生。”
“孔融這種禍害還是處理掉比較好。”
“絕對不能留在長安城里!”
看著法正誠惶誠恐的樣子。
蔣華強用手指輕輕敲打著桌案,說道︰“其實,對于孔融這種人,我們可以換個思路。”
“既然他留在長安沒什麼用,還不如把他送到別處去搗亂。”
“當然,在把他送走之前,要讓他心中產生深刻的恐懼才行!”
歷史上,孔融之所以不停說曹操打不過袁紹,是因為他曾經被袁譚和顏良嚇怕了。
有時,輿論的作用很關鍵。
像孔融這種人。
若用得好,放到曹操或袁紹的地盤上,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除了孔融之外。
這次被張遼俘虜的還有另外三人︰張楊、高覽、曹洪。
曹洪的事兒不用多講。
他對曹操忠心耿耿,肯定不會投降。
要是直接殺了他,也沒多大用處。
所以,還不如把他先關起來,以後找機會用來對付曹操。
至于張楊,他跟孔融一樣,都是原先的關東諸侯之一。
但張楊的地盤在並州上黨。
現在,呂布和趙雲他們速度很快,上黨淪陷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
有一件事要說的是。
張楊跟呂布之間有些交情。
歷史上,當呂布被曹操圍困下邳的時候,張楊是唯一一個願意出兵救他的諸侯。
然而尷尬的是,張楊在上黨蝸居了十多年,名聲居然還比不上袁紹。
張楊手下有個將領叫楊丑。
這人一听說張楊要救呂布,立刻聯系上了袁紹。
接著,楊丑把張楊殺了,準備把整個上黨郡送給袁紹。
可憐的張楊就這樣掛了。
現在,面對被抓的張楊,蔣華強決定先把他押回長安監禁。
如果呂布求情,可以留他一條命;否則,死就死了,也不怎麼要緊。
處理完曹洪和張楊後,剩下的俘虜里,高覽算是一個重要人物。
不過,和其他三人不同,高覽不是戰敗被抓,而是在徹底失敗前就放下武器選擇了投降。
這一點讓蔣華強非常感興趣。
站在他身邊的法正也很好奇。
于是,法正在得到蔣華強同意後,問高覽︰
“敬志將軍是袁紹的大將,願不願意歸順我軍,為相國大人效力?”
原本以為高覽會拒絕,但讓法正驚訝的是,話音未落,高覽就已經轉身看向蔣華強,鎮定自若地回答︰
“一切听從文韜先生安排。”
听到這里,法正更加好奇,繼續問道︰
“敬志將軍,你可是袁紹手下的頭號大將之一。”
“而且,你的家族河間高家,在冀州也是有名望的大族。”
“這麼輕易就投降,袁紹會不會遷怒你的家族?”
高覽笑著回答︰
“我們高家和冀州其他大家族比如沮家、審家、王家、韓家都是一體的。”
“即便是老主子袁紹,也不敢動我們的!”
短短幾句話,盡顯高覽的底氣。
江湖不只是打打殺殺,更要看人際關系。
袁紹牛不牛?
他是四世三公,天下世家之首。
但這些頭餃又有什麼用?
俗話說得好,強龍不壓地頭蛇。
在冀州這塊地方,真正有話語權的是那些世家大族,而不是袁紹。
眾所周知,歷史上審配在鄴城被曹操攻破後,寧死不降。
但這並不代表審家從此沒落。
雖然失去了審配,家族勢力有所削弱,但底子還在。
家族中其他重要人物依然得到了曹操的重用,作為安撫手段。
曹操為什麼要這樣做?
因為他很清楚世家大族在各地的影響力有多大!
為了迅速掌控冀州,他必須安撫那些原來追隨袁紹的世家。
相比于實力深厚的關東世家,關西世家就像土包子。
法正的家族也算是世家,但他老家在三輔。
在當地,法正的家族還算有些影響力。
可要跟關東那些頂級世家相比,關西世家頂多算是升級版的豪族,根本不值一提!
這也是為什麼董卓能在關西崛起,卻無法迅速擴展到關東的原因。
關西和關東完全是兩個概念。
關西地區靠近邊疆,各種因素混雜,不像關東那樣由世家主導。
而關東地區呢?
當年劉秀之所以能打敗王莽,並不是因為他是什麼天選之子。
實際上,最重要的原因是得到了關東世家集團的支持!
王莽的一些政策觸及到了這些世家的利益,他們急需一個漢室代言人來反對王莽。
劉秀正好抓住了這個機會。
當然,除了世家的支持外,劉秀自身也很出色。
不然,這些世家也不會支持他。
之後,劉秀成功推翻了王莽。
而這些世家作為劉秀的助力者,自然也得到了豐厚回報。
漸漸地,他們在關東地區的勢力變得越來越強。
即便強大如光武帝劉秀,在政策上也必須考慮關東世家的利益。
更何況今天的袁紹?
看著一臉困惑的法正,蔣華強微微笑了笑。
然後對高覽說︰
“既然高將軍如此有魄力,我們歡迎你加入。”
高覽伸出手作為回應。
這樣,他就正式加入了董卓的隊伍。
世家生存法則很簡單︰雞蛋不會放在一個籃子里。
可以看看潁川荀家、瑯琊諸葛家、太原王家的例子。
潁川荀家的荀𨘥@々髫 犢苛瞬懿 br />
荀諶則跟了袁紹。
瑯琊諸葛家的諸葛瑾投奔了孫權;
諸葛亮投奔了劉備;
諸葛誕先投奔了曹丕和曹�O 罄從指 慫韭碥病 br />
諸葛誕這人比較活躍。
在司馬昭掌權時,諸葛誕想自立門戶,借著復興魏國的名號在淮南造反,最後被司馬昭鎮壓了。
至于太原王家,更是有手段。
王允想要推翻董卓,取代董卓成為朝廷的實際掌權者。
在他死後,太原王家轉而支持袁紹和曹操。
一部分家族成員跟隨袁紹攻略河北四州。
另一部分人則南下歸附曹操。
王允的佷子王凌,在歷史上做到了魏國四朝老臣,官至三公。
就連司馬懿,都得尊稱王凌一聲“兄長”。
若不是最終叛亂失敗,王凌很可能會取代司馬懿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