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

第579章 石壕吏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最後一個修仙者 本章︰第579章 石壕吏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

    太子宮。

    扶甦在抄著一本《國師詩集》,李緣就在旁邊拿著一根草翹著二郎腿哼著歌。

    自從上次從科學院回來後,嬴政和李斯就繼續投入到了工作中。

    大秦依舊在埋頭發展。

    他依舊在國師府享樂。

    如今,雪都下了好幾場了,眼看著年關又將近了;除了他來的第一年事情很多外,他發現之後這兩年都過得非常快,也許是因為秦國已經走在了正確的路上,他不需要再干涉太多了。

    他對自己的定位一直都只是個領路人。

    至于具體發展,秦國任何一個中層官吏幾乎都可以比他更好。

    那些穿越古代想以手段和古人去比、甚至走上政壇攀上巔峰的……李緣不懷疑後世確實有許多人有這個能力,但大部分普通人都是沒有的,他只是一個興趣比較廣泛的普通人,他也屬于芸芸眾生的一員。

    他很有自知之明。

    “國師,這首詩為什麼這里面沒有?”

    扶甦身旁,蒙恬看著他問道。

    詩歌,詩歌,詩與歌往往是聯系在一起的,在蒙恬的認知中,每一首詩都可以唱出來,每一首能唱出來的歌都可以變成一首詩。

    李緣停下了晃動的二郎腿︰“沒什麼,這首不適合寫進去。”

    那詩集里的詩都是先賢所作,只不過是他在一些場合背了出來,然後就被王綰等人編纂成書了。

    由于里面各種各樣的詩詞都有,以至于許多先生甚至將李緣冠以‘詩祖’‘詞仙’等諸多稱號。

    李緣曾對此感到慚愧無比、自覺受之有愧,卻由于無法說出真相而心中郁結。

    到後來,當學宮有人請求把詩集當成小學教材、以增加孩子們的文學素養時,李緣改變了想法,主動貢獻了大量詩詞。

    他是覺得當文抄公很丟臉,他也不在乎名聲,不喜歡裝逼;可如果是用于教化孩童,那他想,就算那些先賢知道了,恐怕也不會因此責怪他。

    那些詩詞,會如同當初他學習時一樣,在孩子們心中留下一個印象。

    未來的某天,當他們經歷某些事情的時候,曾學習過的詩詞會如同一個人生回旋鏢,正中他們眉心的同時告訴他們︰這就叫詩。

    情感會構成一個時空通道,讓那些經歷過的人在詩歌中相見。

    听到李緣說不適合,蒙恬若有所思。

    許多先生一提到國師,都會對他的文學水平贊不絕口;但五國有一些古板至極的讀書人,他們對國師的詩詞和文章全然不信。

    ‘天底下哪有這麼年輕就能寫出這麼多名篇的人?指不定從哪抄的……’

    他們承認那些詩詞和文章的優秀,也知道那些詩詞以前沒有,但就是不信李緣這個年紀能作出來。

    這種言論被秦人嗤之以鼻。

    有秦國的讀書人指出,這些人是在以否定國師來否定秦國,然後激起了秦人甚至天下許多百姓的憤慨。

    國師仙人之才,寫些東西怎麼了?你們不信?愛信不信!

    可國師自己都是一副對這些詩詞不上心的態度……

    他低頭看向那本詩集,扶甦正在抄一首長詩,按照國師的劃分,這好像是屬于五言古詩?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

    ……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蒙恬沉默許久,他的知識儲備能讓他看懂這首詩,他所知道的現實也能讓他理解確實有那樣的事;但他畢竟沒經歷過,所以他體會不到什麼情感。

    “國師,石壕村在哪?”

    ……

    漢中郡。

    一個老者從縣城的醫館走了出來。

    門口,一對年輕夫婦正等在這,看到他出來,三人一起朝著家中走去。

    “爹,我在付家的商行找到事了。”男人說︰“只不過要去郡城駐守,五天在郡城五天在縣里輪著來。”

    “怎麼沒去田家的?”

    “田家給的待遇太好了,我懷疑他們是為了討好您刻意如此,所以拒絕了。”

    “嗯,也好。”

    他們一家是從齊國遷徙而來的。

    老者靠著一手家傳的醫術,在縣城的醫館里當了醫官,收入還行,至少能讓家人吃飽穿暖。

    這個醫館是朝廷開的,秦國朝廷有規定,藥材只以比成本價高一點的價格出售,如果百姓只是來問診、自己去山上采藥,那拿著身份證明則可以免費詢問,以至于秦國各地朝廷醫館幾乎都只能做到收支平衡、少部分虧錢、郡城的有薄利——這還是沾了大發展後許多百姓手中有錢的光,如果是以前,大部分百姓們則只會來問個病,然後自己上山采藥或者托民間采藥人幫忙,花費比醫館少得多。

    至于他們這些醫官,朝廷給醫官們準備包括住房、食宿在內的一應生活用度,相對應的,收入方面雖然比普通百姓高了點,但也絕對算不上富裕。

    不過這也是有好處的,醫館內的醫官可以翻閱秦國所有醫書、定期接受科學院醫學院和朝廷太醫館的指導和培訓;對于那些不在乎錢財只在乎醫術的人來說,朝廷醫館是絕對的首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從現有數據來看,此時的秦國醫者中,大部分都稱得上醫者仁心,朝廷醫館幾乎吸納了秦國九成的醫者。

    或者說,這個時代能稱得上醫家之人的,都是寧可藥架生塵也不願意財源廣進的賢者。

    兒子說完,老者又看向兒媳。

    兒媳搖了搖頭,今天她去朝廷的制衣廠應聘,落選了。

    對此,不管是她還是老者、丈夫都不覺得意外。

    秦國如今適合婦女的工廠太少了,朝廷說是因為原材料受限,她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想進去的人太多了。

    更何況,他們一家還是齊國遷來的,雖然沒和其他遷徙者一樣欠朝廷許多債務,但總歸是外來者。

    三人結伴朝著城外的家走去。

    城內太貴,他們能住得起、但沒必要。

    雖然生活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但他們也只是普通百姓,朝廷不欺壓、生活安穩、食有糧居有所,便已是普通百姓的盛世了。

    回到村里。

    村民們紛紛向他們問好。

    一個有學問的人、不管是讀書人還是會醫術的,都是值得人們尊敬的。

    黃昏時,里長帶著三個小吏打著火把來到了村里。

    “縣里要統計青壯人口,我來登記下。”里長說︰“縣令說是要拿這個去郡城爭取幾個廠的名額,你們村里有多少人?”

    在小吏核查村中青壯時。

    醫者家里,登記完回來的男人看向自家老爹︰“縣令這莫不是在……攜民意哭求?”

    按照此法,如果他是縣令,去了郡城之後大可以拿著數據哭訴︰你們看看,我們縣有多少青壯,可資源就那麼點,怎麼發展得起來啊?

    甚至思維再拓寬一點,可以拿縣中以前的經濟數據、或者縣里某些短板做輔助。

    總之一句話︰我縣慘啊!郡城不幫點我們該怎麼辦啊?

    老者搖了搖頭。

    “爹,是我想得不對嗎?”

    “你想得很對,但老夫的意思是,不要管這個事。”

    老者見過的事比兒子多,一些心思也比兒子多。

    僅僅這個舉動,他想到了更多的方面。

    縣令真的不知道本縣的青壯數據?

    為什麼要派人挨家挨戶核查?

    為什麼只要青壯數據?

    這似乎是一個不能深究的問題……

    ……

    楚國北部。

    一處村子里。

    一個中年讀書人背著一個行囊走進了村子,想要在這里借宿一晚。

    可村子里沒幾個人,大多都是老弱婦孺,青壯更是一個都沒見到,唯一一個青壯還是一只不知道是流浪貓還是村民家養的小貓——如果它也算青壯的話。

    尤福看了看村中,選了一戶看上去房屋最好的人家走去。

    不是他嫌貧愛富,而是相對較好的人家,才可能有多出來的地方供他休息;不然去了貧苦人家里,就算人家好意收留他,他也不好意思麻煩對方。

    敲了敲門,開門的是一個老人。

    四十多歲的年紀,也就比他大十多歲而已,但身體看上去很明顯蒼老無比,幾乎與七十歲老人無異。

    面對對方的不信任,尤福打開行囊露出了幾本書和幾卷竹簡——這是讀書人才會有的。

    老人將他迎了進去。

    家中還有一個老婦,以及一個較年輕的女子和兩個孩子,一個大約四五歲,一個還只有一兩歲的樣子。

    角落擺著一個櫃子,上面有著一些草藥,一旁還有一個搗藥石罐。

    普通人家是不會有這些的。

    “叨擾幾位了!”

    他行著禮,引得三個大人連連擺手。

    “你是讀書人,可否幫我們念下信?我們的兩個孩子被朝廷征徭役征去了,今日接到了小兒通過秦商寄來的信,可我們都不識字……”兩個老人很明顯有些不好意思。

    尤福當即點頭,這是他應該做、且有能力做到的。

    年輕女子帶著孩子進了里屋,男人接過信件,和兩個老人一起坐在窗邊,借著月光看向信件。

    “爹娘在上,兒給二老叩首,兒活著。”

    听到此話,兩個老人相視一笑,心里最重的負擔悄然落下。

    “只不知何時得以歸鄉侍奉,此次來信,亦有事告知。”

    “前日天大寒,朝廷無御寒衣物下發,大哥體弱,當夜不……”

    尤福的話戛然而止。

    月光依舊,照耀下的信紙略微泛黃,商行代筆者的字跡很是清晰,但在他眼中卻那麼扭曲、沉重。

    兩個老人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

    夜風拂進,吹動了信紙的一角,也掀翻了尤福的心。

    寂靜中,兩個老人好像知道了什麼,老婦默默接過了信,帶著悲意閉上眼,低頭不語。

    尤福很想安慰他們。

    可千言萬語堵在喉間,怎麼也開不了口。

    沉默間,老婦默默地給他拿來了一床竹席,一疊薄被。

    正要開口感謝時,村口傳來一陣聲音。

    “縣衙征徭令到!石溝村出十人,今夜……”

    听到這話,老婦人趕忙看向老伴︰“快去地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可你……”

    老人瞬間知曉了什麼,但只能哀嘆一聲,連忙朝著里間走去。

    尤福跟著老婦人走出門,想看看情況。

    小吏語氣凶狠,看到尤福身上的衣服後頓時明白他不是個普通人,且只是留宿這里,于是便瞪了他一眼。

    “六十以下者皆可征,你家老頭子呢!”

    “我家老頭子前日過世了,墳都在山上,我家實在是沒人了……”

    “我也是按律辦事,你家必出一人,不然我要受罰,既然你老頭子死了,你讓你兒媳……”

    “不要!”老婦人連忙說道︰“老頭子在世時,老婆子我也跟著學過幾下藥理,我跟你們去吧,能給你們抓草藥的!”

    小吏還想說什麼,但帶著忌憚看了尤福一眼,最終只是面色不善的點了點頭。

    老婦扭頭回頭看向尤福,臉上已經有些淚水︰“先生,抱歉無法招待您,席子和被子都已備好,委屈您了。”

    看著她那祈求的神色,尤福知道她祈求的是什麼,黯然的點了點頭。

    看著老婦被小吏帶走,尤福心里思緒翻涌。

    這個時節,真的是發徭役嗎?

    小吏半夜來此,真的是為了招丁?

    必出一人,卻不求證是否死去,開口就指明女子?

    眼前的一幕,讓他心里五味雜陳。

    他失神的走入屋內,打開了行囊,拿出了里面幾本紙質書之一的《國師詩集》。

    翻到那首《石壕吏》。

    恍惚中,他好像看到了另一個中年人,背著行囊和他一樣露宿村中;兩人一樣的窘迫,一樣的心生憐憫,一樣的無能為力……

    ……

    太子宮。

    編了一個曾經經過魏國的故事後,李緣看著有些愣神的蒙恬。

    “你還小,但你父親、祖父他們一定見過以前的時代。”

    古代的所有盛世,都與底層百姓無關。

    所以杜甫的許多詩,其實放在大部分時候都與可以是現實寫照。

    後世能找到的史料記錄里,僅春秋時期224年里,華夏大地上有三十六名君王死于內亂或戰爭,五十二個國家被滅,有記錄的戰爭四百八十多次。

    這些是後世還能找到的。

    是諸侯貴族們之間被記錄下來的。

    那些沒找到的,那些屬于底層百姓的苦難,又還有多少?

    所以李緣一直很敬佩嬴政。

    不管他的動機和原因是什麼,僅以現實結果來說,始皇和秦國對華夏的功勞,可垂萬古!

    “如果沒有秦國,如果秦國無法統一,繼續戰亂下去,天下處處都是石壕村。”

    蒙恬看著他,凝重的點了點頭。

    這一刻,他和其他諸多先生一樣,對這些詩作的真實性深信不疑……

    喜歡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請大家收藏︰()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方便以後閱讀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第579章 石壕吏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第579章 石壕吏並對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