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年元旦的爆竹硝煙尚未散盡,積雪覆蓋的沂蒙山區還沉浸在《老井台》專輯首發的喜悅中。
香港回歸倒計時牌翻到新頁時,一場輿論風暴正借著新興網絡論壇悄然醞釀。匿名帖子如寒冬的冰稜,直指 “鄉土民謠基金賬目不清”,將張博推上風口浪尖。
張博辦公室里,田甜正快速地整理著當天的日程安排,新式打印機發出 “噠噠” 的聲響。
她抬頭看了眼眉頭緊鎖的張博,輕聲道︰“張總,十點有個與廣告商的電話會議。”
說完,又低頭核對起傳真機剛收到的合作方案。
梨花寶寶捏著印著新年賀卡,“啪” 地把諾基亞手機摔在藍印花布茶幾上,雙色玻璃絲手鏈隨著劇烈動作晃得凌亂︰“九七年開門紅,偏有人使陰招!”
林曉抱著一摞蓋滿紅章的財務報表匆匆趕來,鏡片上還帶著寒氣︰
“每筆支出都有村民手印,但《計算機世界》已經跟進報道了。”
她熟練地將報表按日期分類擺放在會議桌上,準備隨時應對可能的審查。
小秘書甜甜踩著紅高跟鞋撞開會議室的門,馬尾辮上的寬紅絲帶飛揚如旗,舉手投足間帶著歌舞團演員特有的優雅與活力。
“央視《文化中國》元旦特輯要拍咱們!香港同胞都等著听沂蒙的聲音!”
她的聲音清脆響亮,極具感染力,說話時還不自覺地擺出舞台上的手勢,仿佛正在向觀眾傳遞好消息。
作為曾經的歌舞團演員,她擅長與人溝通,這也使得她在帶來消息的同時,還能精準傳達央視節目組的意圖和期望。
作為小秘書,甜甜將歌舞團培養的應變能力發揮得淋灕盡致。
田甜立刻掏出筆記本,飛速記錄下需要準備的資料;林曉則開始協調攝制組進駐山區的後勤保障,從聯系車輛到安排住宿,各項事務有條不紊地推進。
甜甜並沒有閑著,她憑借在歌舞團積累的舞台經驗,主動協助規劃拍攝場景,比如建議在老井台旁布置燈光,營造出更具感染力的畫面;還分享了舞台表演時的站位技巧,讓參與拍攝的村民們在鏡頭前更加自然。
攝制組進駐山區時,甜甜在現場忙前忙後,她甜美的笑容和熱情的態度,迅速拉近了攝制組與村民的距離。鏡頭里,村民圍在新購的 vcd 機前觀看《老井台》v,電視機上 “喜迎香港回歸” 的剪紙紅得奪目。林曉則在一旁仔細核對拍攝經費的使用情況,確保每一筆支出都清晰可查。而甜甜在休息間隙,還會為大家表演一段簡單的舞蹈,緩解拍攝的緊張氛圍,她的舞姿輕盈靈動,仿佛又回到了舞台上。
當發現那座雕梁畫棟的古戲台時,匾額上 “弦歌不輟” 四字在陽光下忽明忽暗。
張博拍板︰“九七年香港回家,老祖宗的東西更得護住!”
話音剛落,田甜就開始聯系文物保護專家,林曉則著手準備申請修繕資金的相關文件。
甜甜則憑借對舞台的敏銳感知,提出了古戲台修繕後的利用建議,比如可以將其打造為民謠表演的固定舞台,讓傳統藝術在這片土地上繼續綻放光彩。
元旦特別節目播出當晚,輿論徹底逆轉。
裝滿捐款的信封雪片般飛來,上面寫著 “給九七年的老井台添磚加瓦”。
田甜忙著將信件分類歸檔,林曉則和財務人員一起核對捐款賬目,確保每一筆善款都用在實處。
老井台旁的會議上,村民們呵出的白氣在寒風中凝結︰
“修好路,說不定香港親人真能來听咱唱山歌!”
春節前夕,“鄉土民謠全國巡演” 啟程......
甜甜在巡演籌備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她利用在歌舞團的人脈,邀請到專業的舞台設計師,為巡演打造出極具鄉土特色又不失現代感的舞台。
沂蒙老區鄉土劇團,跟隨張博穿梭于各個城市時,她安排行程、對接場地,手機響個不停......
廣州站霓虹燈牌閃爍 “老井台連香江情”,上海站舞台融入維港夜景,這些舞台上的精彩呈現,都離不開她的努力。
梨花寶寶分發著香港糖果,而林曉則在幕後統籌巡演的行政工作,從人員調度到物資管理,保障著巡演的順利進行。
千里之外的沂蒙山區,修繕一新的古戲台上,鑼鼓聲、歡笑聲與老井台的轆轤聲,乘著春風,傳向遠方...
喜歡西部商途請大家收藏︰()西部商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