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有點慢……”
阿勝看著爬蟲攝像頭上遲遲沒有出現的螺殼體有些不安,而旁邊趙工他們的表情上也掛著一絲的緊張。
“放輕松,差不多150米的垂直距離,再加上斜線慢速下潛……消耗的時間肯定需要更久,這可不是之前二十米的深度,哪里恨不得能用吊車直接吊裝完成對接!”
雷洪汕的玩笑讓大家稍稍輕松起來,這種深度大家都沒有經驗,這次的測試可以說很多都是大閨女上花轎——第一次。
“有光!”
爬蟲組的第二操作手指著屏幕上一個微小的亮點有些興奮的叫了起來。
“在哪?在哪?”
雖說雷洪汕剛剛還在安撫大家,但听到這個消息是第一個竄到屏幕前盯著。
爬蟲的鏡頭是帶有清潔能力的,可海底里的浮游生物、以及此前行走攪動起的海泥讓鏡頭前的充滿了各種雜質,在燈光的照射下這些雜質都變成了一個個飄忽的亮點,可其中一個的一個亮點卻與之不同,它的亮度正在不斷的增大,很明顯,這是一個自帶光源的人造物體,而現在這片海底所存在的人造物體,除了爬蟲和螺殼體了。
“耗時3分41秒,比想象的要久一點,這才是一百五十米深度,之後的五百米和八百米深度估計耗時更久。”
趙工將時間記錄下來,這些都是實際使用中的寶貴數據,會給研制下一代更深工作區的爬蟲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別小看這些數據信息,螺殼的設計下潛速度是每秒1米,按照理論計算,180秒內就能完成下潛,這個時間會直接關系到使用多大的電池來保證螺殼的自續航時間,多了增加螺殼的自重負擔和推進器壓力,少了……那可能還沒踫到爬蟲就因電量耗盡自動上浮了。
螺殼慢悠悠的來到爬蟲的上方,此刻爬蟲的身體上方發射出數道光柱直沖海面,雖然只有不到三十米就被海水迅速的給吸收,但這些光柱打在螺殼體下方的激光感應器上後,這些奇特的光柱內每秒交換上萬次的數據信號便如同通訊機一樣,指引著螺殼在海水中修正自己的角度和方向。
這些光柱可不是一般的光柱,而是激光,還是摒除掉其它顏色,僅保留藍綠色的激光。
<,在海水中損耗值最小,也是能在海水中穿透力最強的光源,也是目前人類在攻克深海通訊技術中的一個重點研究方向。
而激光技術,又是龍夏國少數一直領先世界的獨門絕活。
這個可不是吹牛,2016年,丑國就公開報導,丑國科學家成功的研制出kbbf晶體,學名氟代硼鈹酸鉀晶體,成功的打破了龍夏國一直在這方面的壟斷,成功的突破了對龍夏國技術控制的封鎖……
等等,好像是不是拿錯劇本了?以前只有龍夏國的新聞中才會出現這方面的內容。
沒搞錯,這還真是事實。
龍夏國對激光的研究其實不比世界晚多久,即便是七八十年代,龍夏國的激光研究也是和世界水平保持基本同步。
特別是在上世紀90年代,龍夏國的科研人員就已經研制出kbbf晶體,而這種晶體在激光上的應用,是具有核心作用,不僅在民用的光刻機、激光切割機等技術應用上,甚至在軍事用途都非常重要。
在此後十多年時間里,世界各國都爭相購買龍夏國生產的kbbf晶體用于激光產業的應用和後續研究。
但丑國的墨宗上台後開始搞事情,龍夏國也開始限制了kbbf晶體的對外銷售,搞得世界激光研究領域一片嗚呼哀哉。
但讓丑國絕望的,是他們只是剛剛在實驗室里解決了kbbf晶體的應用研發,龍夏國的科學家們,就已經搞出了下一代sbo晶體,這種新晶體比kbbf在光學效應上更優秀,可以比kbbf實現更有效的功率輸出,也就是有著更高效的能量轉化率;除此之外,sbo晶體還去除了具有一定安全風險的鈹元素成分,使得生產和使用更加的安全。
如果覺著吹牛的話就看看,進入2020年後,龍夏國的啥寂靜狩獵者這些還沒有太多印象的話,就在短視頻平台上搜搜,能看到民用車載激光,給城市園林局精準切割樹木……
注︰這是真實情況,有興趣的可以根據這些縮寫自行查閱相關新聞)
當然爬蟲用的激光不具備攻擊型,它身上裝配的這六個激光發射器就是一個海底通訊交換的解決系統。
在螺殼體通過爬蟲身上的聲吶搜索靠近到上方後就會繞圈,爬蟲身上的六道激光只要一束打到螺殼體身上,螺殼體下方的接收器就能通過激光中肉眼看不見的閃爍以及交換中,如同莫斯碼一樣,識別確認這一道激光是爬蟲身上哪個位置發出的。
那接下來就是螺殼體根據這一道激光傳遞出來的信息調整自身的位置,讓六道激光全部準確的打在自己六個對應的接收器上,這樣不就完成了上下的準確定位。
所以爬蟲和螺殼體的研究這些東西看似簡單,但里面涉及到的產業鏈和技術寬度不是一般的寬泛,真不是一般國家就能搞定的;而趙工他們能這麼快搞定爬蟲的樣機,自然是因為能在龍夏國的相應激光研究單位中,可以找到相應的技術產品。
完成定位的螺殼慢慢的在推進器的作用下緩緩下降,幾個推進器不斷微調著推進角度來抵御海底的洋流推動產生的偏差,在距離不到一米時,爬蟲身上的六根折疊爪子向上翻起,準確的扣住了螺殼的連接桿,在機械的作用下將其下拉完成最後的對接,內部的自鎖扣翻起。
至此,螺殼與爬蟲完成對接及自鎖。
當然,到這一步還不能馬上就開始刨土采金,爬蟲還需要和螺殼完成電力與數據的連接,這部分過程因為要考慮水下的防水和漏電需要一點時間,半小時後,當螺殼的數據直接能從屏幕上顯示時,這說明這最後一步順利完成。
接通電力和控制,那接下來就是爬蟲那個大腦袋的采集器開始發威了,它在動力艙輸出的動力下嗡嗡嗡的開始旋轉,如同刨土碎石機一樣,將海床表面上的泥沙和石塊不分青紅皂白的全打碎吃進嘴里,然後如同一個饕餮怪獸一樣將這些東西通過連接的管道全部送入到螺殼里面。
考慮到是采樣階段,所以螺殼體里的破碎機沒有啟動,不僅礦泥沒有在螺殼里面二次打碎,就連采集到的石塊也沒有按采金流程通過分離柵欄剔除拋離,而是準備將它們全部一起送到海面上供人仔細查看研究。
也正是因為少了粗濾這一步,樣品中只有最細小和質量細微的泥沙在螺殼中甩出體外,九成的泥料都被留在了體內,偌大的螺殼體很快就塞入了足夠的樣品從而讓爬蟲停止了采集。
和下潛不同,上浮的流程就快很多了,但涉及到的技術也沒那麼簡單。
螺殼下潛的時候屬于是空載下潛,自重屬于是最輕的時候,但上來時……
它體內可是裝著大量的海底礦料屬于滿載狀態!
感謝現在的龍夏國的科技能,爬蟲在采集過程中就直接根據螺殼的重量變化計算出最大負荷值,在不同深度達到滿載狀態後會自動停止采集。
先完成安全斷電,但數據連接沒有斷開,隨即在海面的控制下,螺殼和爬蟲的機械自鎖連接斷開,螺殼體內的高壓氣瓶在控制下開始緩慢釋放內部的空氣,高壓空氣會先擠出螺殼的壓載水艙形成一定的浮力,完成這一步後發送最後一條指令斷開數據連接。
螺殼檢測物理連接斷開後就會自動往螺殼體內注入部分剩余高壓空氣,形成額外的上浮力,輔助推進器加速完全離開爬蟲,
此刻螺殼會一路隨著海流一路上浮,這個過程中,它自身的推進器會根據海流以及億幸壹號所在的大概位置進行工作,避免上浮後直接撞到海面上的母船。
沖到海面上的螺殼會馬上釋放信號,潛水組的工作人員會順著無線電信號和燈光信號快速找到它一路拖回到母船。
剩下的就是礦工們的活了。
因為是樣品礦,不僅泥料都要仔細檢查,就連石頭都得一塊塊檢查,甚至被打碎檢查內部是不是夾雜著黃金。
在雷洪汕的感知中,這個高度的黃金感知極為微弱,甚至微弱到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沒想到,第一個螺殼撈上來的樣品中,就發現了少量的黃金蹤跡。
嗯,只能說是蹤跡,偌大的螺殼體內所有礦料中,就出現了幾粒細微的金砂,按常用的含量來說,就是一噸礦料里也就不到0.1克的黃金,這種含量沒有任何開采價值,連成本都撈不回來。
但這卻給所有人打了一針興奮劑。
找到黃金就說明這里有黃金的蹤跡,絕大部分地方……連這0.1克的含量都沒有!
找到黃金的蹤跡讓所有人很興奮,阿勝立刻根據這里的環境定下了五個采樣點,接下來兩天就是不斷的調整位置然後不斷收放螺殼,為了取樣準確,一個探點要至少獲取三個螺殼的礦料才能有足夠的參考價值,五個探點那就至少需要十五螺的樣本,更不用說,還需要在出樣品金最多的地方再追加幾螺來確定。
兩天折騰差不多二十螺的樣品讓礦工們忙得夠嗆,但結果……卻是不盡人意。
下面確實有黃金,但黃金品度並不高,而且在經過後續的探礦,發現這里的黃金基本上是屬于岩金,而且從岩金的成分來分析,基本上還是火山岩夾帶形成的岩金。
在雷洪汕的房間中,桌面上攤放著下面山頂的詳細地圖,五個不同的探點各自擺放著相對于的幾個自封袋,厚實的塑料袋里密封著的正是每一個地方取樣出來的黃金顆粒。
“要不,打兩桿子下去看看情況?順便試試爬蟲的鑽探能力?”
阿勝指著出金最多,也是自封袋最多的那個探點位置提出新建議。
爬蟲除了可以收集海床表面的樣品與黃金外,它還有一個特別的功能,就是探礦時常見的鑽井能力。
但這個功能有些麻煩,需要兩台爬蟲一起下到海里進行作業,而且要在船上就改變爬蟲的連接姿態,也就是像變形金剛里的組合體一樣,一台爬蟲組成穩定的腿部,另外一台在輔助設備的幫助下垂直立起“騎”在下面的爬蟲身上穩固鑽桿。
這個功能讓雷洪汕大加贊賞,別看它功率有限尺寸也有限,甚至打出的探洞深度也有限,可探礦就這樣,有探洞能力所獲取的信息資料總比沒有更強。
不過如果如果要打鑽眼的話那就意味著要把下面的一號爬蟲收上來,然後花時間和二號爬蟲組合在一起,這勢必會消耗不少時間;而且打完鑽井後還要再收上來進行分解恢復采礦能力。
“用不著!”
雷洪汕直接否定了阿勝的建議,撇了一下嘴瞅了一眼大門,壓低聲音說道︰
“這地方上面早都有人打過探眼了,你以為咱們國家的981造出來是干啥用的……”
雷洪汕簡單的和阿勝敘說了這個地方的來歷,這里不是他自己挑的,而是上面額外圈出來給他標的位置,之前還不知道上面的意思,許院長也一直沒有給自己解釋,現在他已經大概有些明白了。
龍夏國的的高層肯定早就知道這里有黃金,別忘了龍夏國的研究單位雖然沒有爬蟲這樣的專門設備,但他們有那麼多蛟龍潛龍深潛一二三四五號啊!
這些載人和無人深潛器除了能探索海底的表層情況之外,還有一個最大的作用,就是輔助深海鑽井平台作業用。
隨著近海海底石油的逐漸開發,有了技術和資金還有全產業鏈的完備底氣,深海石油的勘探和鑽探也逐漸進入新的攻克項目中。
這部分國外也是一直卡龍夏國脖子的核心技術之一,但和其它劇本一樣,你卡什麼龍夏國就自己研究什麼,到目前為止,龍夏國不僅有自行研制的第六代981深海鑽井平台外,還有奮進、藍鯨2號等能在1500米,甚至3000米深度鑽井作業的海上平台。
當然這些超級大家伙肯定看不上這個山頭,但不妨礙它的前輩們早就在這上面留下窟窿眼了。
也就是說,這種地方國內肯定已經勘測過了,甚至已經獲知這里有一定的黃金,圈這里出來就是上面的人在考察自己有沒有尋找黃金,或者說驗證爬蟲撈金的能力。
既然大概摸清楚上面人的意思,雷洪汕也沒必要浪費太多的時間,他把海底地圖拉開,指著西面還未繪制出的一個方向直接說道︰
“這種淺海別說我們了,就連大黑魚都沒事過來歇個腳的地方早都被人勘察無數輪了,直接到下面這兩個平台進行探索。”
雷洪汕沒有直接說出里面的內情,但話里的意思很明顯,這種才一百多米的深度區域估計早都被人探索無數遍了,與其在這種地方浪費時間,不如給自己上點難度往深水區域走,他還特意指著下一路下降的山體叮囑道。
“你和小張還有老洪他們商量個方案出來,要上就要上一些有難度的勘測,這個山體坡度較大,海流也比較復雜,對于載人探測器來說很不友好,而我們的爬蟲是屬于線控不載人型的,利用這個優勢一路向下尋找合適的位置,將這一路沿途的地表樣品進行勘測。”
看著雷洪汕手指繪制出來的方向,阿勝也大概明白了自己老板的意思。
這一帶的海底洋流比較復雜,載人深潛器在這種貼近山體崖面航行時搞不好就會被海底洋流推動撞在山體上帶來一定的危險,而爬蟲屬于無人控制型的,自然不用擔心害怕造成人員傷亡。
至于為何要沿途一路向下取樣……
換成是洪船長他們肯定不懂,可阿勝是礦組的隊長自然很明白。
目前獲得的黃金樣品八成都來自下面的火山岩金,也就是說這些黃金有極大的可能是在此前火山噴發熔岩流動中被帶出來的。
前面說過,火山的構成中外部的錐體外,內部肯定有一條當時的火山喉管,這條喉管已經凝固冷卻的岩體八成就是帶著這些可愛金色小東西的火山岩,那麼如果按照這個線索,火山噴發後的岩漿流體肯定是順著這個方向一路向下流淌,只要在沿途,以及下面沉積的位置同樣發現黃金,那麼就能大致的判斷出礦脈的走向。
阿勝猜測的不錯,雷洪汕也是這麼想的,而且這也解釋了為何在自己的感知中,這里的黃金從高到低,而且如同麻繩球一樣一坨亂麻的分布形態了。
這座火山特麼的每次噴發時,地底的黃金被熔岩融化後夾雜著擠出來一路向下流淌,而海水又一路的冷卻這些岩漿,這特麼的就像是粘稠的麥芽糖不斷的堆積攪合在一起逐漸形成一坨坨的黃金脈絡。
得到命令的阿勝轉身去找洪船長研究新的探測方案去了,這種在山坡上的探測對于船組和礦工組來說都是一種新考驗,大家都沒有經歷過這樣的環境,不說別的,就是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中,那條長長的線纜到底是貼著山體,還是直接拉扯出來懸空吊掛都需要好好的商量一下,更不用說,還要考慮後期螺殼的上浮下潛過程中的對接。
換成是年輕的時候,阿勝對老板這種勘測肯定是不爽的,這特麼的不是吃飽了撐著沒事找事干嘛。
但是現在獲知了一些特殊的內情後阿勝也能理解老板的意圖了。
這是在炫技,或者說是展示一支專業的海底淘金隊伍的技術實力,海底鑽井,海底搞石油不是咱的強項,但是在搞黃金這方面……
我們是最牛逼的!。
翌日,經過一晚上的商量,爬蟲開始拖著長長的線纜尾巴向西面的斜坡移動。
爬蟲的履帶碾壓著海底慢慢向下行駛,松軟的海泥從來沒有被異物重壓導致他們時不時的快速的向下滑落,這有些像滑雪時的那種場景,這讓人看著有些心驚膽顫。
這畫面可不像滑雪那樣陽光明媚,畫面中除了只能看到爬蟲前方十幾米外的地表環境外,剩下的就是無盡的深淵和黑暗,如果一旦爬蟲不受控的向下滑落沖下去……
想多了,最多也就是被屁股後面的線纜給拽住如同釣王八一樣釣上來。
使用這種方法一路摸下去也是有講究的,這里靠近山口,它的坡度並不是很大,這正好能考驗測試爬蟲在海底的極限坡道穩定能力,萬事總有第一次,趙工他們的理論最大值和實際應用中的極限值是有區別的。
而且既然是測試,除了下坡能力外,還要測試上坡能力,在一個緩坡形成的狹小平台上,爬蟲在此完成了轉向,腦袋朝上慢慢的在山體上往上爬行。
別看偶爾往下滑落一點距離,但只要沒完全失控能穩住身形,表面松軟的淤泥滑落後出現的岩體和堅硬泥土反而能讓爬蟲的履帶產生更大的摩擦力。
洪船長他們根據爬蟲的行走計劃,利用船體的主推進器和船體的側向推進器,精確的控制著船體的角度和距離,讓爬蟲的線纜始終保持在一個最佳的長度,既不會因為太長導致拖地產生過大的摩擦力和磨損,同時也不會太短導致影響爬蟲的行走。
而礦工組這邊,則是根據船體在移動的過程中準確的不斷收放線纜配合小張與洪船長,三方在這樣的配合中累積出更多的經驗和默契。
就這樣,在一路向下並且折返的移動中,爬蟲的極限坡道能力在不斷的測試出來,連帶著山體西面表層的詳細結構也在移動中被繪制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