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淘金客

第184章 難題 & 你們需要多少礦料?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康一沐 本章︰第184章 難題 & 你們需要多少礦料?

    這個問題一下子就把李經理給問住了,因為他是銷售口的人,對技術及成本運算上雖然懂一些,可畢竟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定價,而且這里面有幾個很麻煩的情況。

    不過好在做生意從不怕客人詢價,也不怕客人有需求,生意都是談出來的,哪怕真的貴到離譜,也得讓客人知道貴在了哪里,從而調整自己的需求獲取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雷先生,您這個需求很有意思,不過里面我得說,即便是您定這種中型船……它的價格也不便宜。”

    接下來的時間,換成是李經理拿出平板開始給雷洪汕科普技術了。

    船只問題不大,對于龍夏國的工業能力,從舢板到到幾十萬噸的油輪、長度299.99米的超大集裝箱船,甚至是被譽為造成造船工業三大明珠中的航媽、ng液化氣船,以及高檔游輪,龍夏國都能造。

    所以船體的大小並不是技術難點,也不是決定成本的主要因素。

    像這種工程作業船,最大的技術難點和造價高低在于這船要用來做什麼。

    如果是單純的海底勘探,以及簡單的海底線纜布設、檢查、維護這些船只,這些因為使用量比較多,技術難度也不高,競爭廠家也多,價格不算太貴。

    而雷洪汕所需要的這種海底淘金船就很麻煩了。

    它和之前所說的那種錳結核礦一樣,涉及到尋找、采集和運送三個難點。

    難點的來源主要還是海底的深度。

    尋找這個難關以前都只能依靠人員,和專門的深潛器完成,以前這種深潛器技術都掌握在西方老牌列強的手里,哪怕三百米深度的水下深潛器也都賣得賊貴,更不用說千米以下的這些深潛器了,那每一艘都能賣出天價。

    不過現在國內已經有蛟龍、潛龍、奮斗者這些從三千到一萬米的多種深潛器,這些裝備極大的提高了龍夏國在深海區域的作業能力。

    同時隨著現在無人線控潛水器的逐漸發展,幾百米深度連載人深潛器都不需要了,直接讓潛水器或者專門用于深海作業的集礦機,拖著纜線就能輕松完成。

    所以這個難點現在反而是最容易解決的部分。

    采集的困難在于是針對怎樣的礦。

    如果是錳結核這種散礦,目前也可以用水下機器人將一團團礦球給收集起來。突然發現我能在正文里發圖了,試一試  而雷洪汕這種表層淘金,也可以通過水下翻泥機,甚至是作業機把海底泥土、石塊給打碎,這個工作模式基本大同小異。

    可以說不同的礦有不同的礦采集方式,做好了針對性的選擇,這些困難在目前科技的加持下都不算太困難。

    但最後的難關在于怎麼從海底運送上來!

    像石油這種液體礦倒是最簡單的,深海的壓力和液體的流動性能讓它們順著管道源源不斷的從海底運送上來。

    因此疏浚式的管道式運輸手段不是不可以,而是它天生對液體比較友好。

    但礦石、礦料這種沒有固定標準體型和尺寸的固體就很麻煩了。

    海底淘金,和開采其它固體礦別看價值區別挺大,但所遇到的難題是一樣的,都是要硬啃開采和運輸海底的固體顆粒礦料。

    目前的技術來說,幾十米以內,或者是百米左右,如果礦料顆粒較小,具有一定的流動性,那吸泥機確實是最佳選擇。

    但是這種方法的缺點就是越深越吃功率,而且如果礦料體積不均勻且個頭稍大,這種方法就的效能就大打折扣。

    像雷洪汕此前勇敢的鰹魚號,水深超過四十米吸泥設備效率就開始顯著滑坡,達到六十米基本上效率就只剩三成,大一點的石塊、泥塊甚至都沒法吸上去。

    也只有飛翔者號這樣的大船,它有著巨型的發動機能提供充沛的動力,百米深度也跟玩一樣輕松簡單。

    但再往下……

    海底的壓力依舊也不會因為它是大船就對它網開一面。

    以它的設備功率也就勉強達到一百五十米的深度而已,而且到這個深度,它的吸泥量也會極速滑坡,同時按照功耗比,在這個深度上,每噸礦料含金量少于5克那就是虧錢。

    畢竟那種大功率船只每小時消耗的油料也是一頭吞金獸。

    這個可不是開玩笑。

    像高層建築,就是那些超過一百多米的高樓大廈在建造時,澆築水泥時僅憑吊車那點吊掛量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就誕生了有著長長折疊管子的澆築車,它那動輒幾十甚至上百米的管子能把攪拌好的混凝土給輕松推送到幾十甚至百米的高度。

    但是再高呢?

    為了解決更高建築混凝土的運送問題,人類又研究開發出了能泵送更高的運載泵機,這玩意能輕松把混凝土給快速輸送到三五百米的高度。

    但這玩意就是個耗電大戶,沒有充沛的電源滿足它……它連吭都不想吭一聲。

    在城市里,因為有著完善的供電網絡系統,電力就成為了最廉價且穩定的能源。

    但是你到了沒有電網的地方試試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光發電消耗的成本就能讓你看到賬單時感覺心絞痛。

    除非你用的是核動力!

    “也就是說,下到海底兩百米,基本上用傳統方法吸泥就已經是非常困難,成本也在急速飛升,如果雷先生是用來淘金那更吃力,甚至如果遇到指甲蓋大小的小金礦金粒,吸泥機還未必能吸上去,畢竟黃金的密度可是非常大的!”

    李經理的話讓雷洪汕頓時覺著有些蛋疼,這種想要單純靠增加吸力的辦法最終還是有它自身的上限值。

    所以人類在發現這種辦法走不通後,又尋找新的辦法來解決運輸問題。

    就目前來說,針對固體礦,現在有拖斗式采礦系統,連續繩斗,也叫連續鏈斗采礦系統、穿梭潛水器采礦系統以及管道提升與集礦機結合采礦系統這幾種主流運輸手段。

    其中拖斗式采礦手段太單一,這種辦法就是放個拖斗下到海底然後拖曳裝滿再慢慢拽上來。

    這種辦法最簡單,投資成本最低。

    但它的缺點也極為明顯,一艘船通常一次只能放一個拖斗,而且拖斗下到海底後就無法精確控制,你看到左邊有個籃球大的狗頭金,但是拖斗在海流的作用下就是三番五次的往旁邊跑,氣死你!

    同時還不能連續采礦,因為一個拖斗上下都是需要時間的。

    而這個時候,有大聰明就會想到,為啥我不搞兩個拖斗呢?

    一個上一個下,這不就把效率直接提升了一倍嗎?

    嗯,想得很好,以後別想了。

    因為腦子還不夠聰明。

    既然都已經想到用兩個拖斗了,那為啥不搞一個繩圈狀的連續拖斗呢?

    這玩意就像是水車,長長的繩圈就像水車不斷的轉圈,上面的拖斗則像水車上的汲水捅,在繩圈上源源不斷的把海底的礦料給運送上來。

    這不更加提高效率嗎?海底鏈斗、繩斗式  但這種方法也有局限性。

    第一個局限就是深度不能太深。

    因為繩斗有一上一下的兩條線纜繩,那麼在海底運動過程中,受海流的影響,兩條纜繩很容易絞在一起變成麻花。

    雖然可以放大船只的尺寸,也就是增加兩條纜線之間相隔的間距,那麼兩百甚至三百米的船確實能保證兩百至四百米深度還沒事,但更深的海域呢?

    如果用這個辦法,船只必須要做的夠大,甚至需要兩條或者更多的船只,來保證兩根線纜之間的間距足夠大不會絞在一起。

    可這種辦法並不能徹底的解決問題。

    同時鏈斗法最也有著它的局限性,對海底地形要求較高,需要較為平坦以及沒有什麼堅硬障礙物的地方,要不然在海底突然多出一塊巨石,這玩意就得卡死在巨石上。

    以上還不是最麻煩的,不管是拖斗法還是鏈斗法,它最麻煩的是在采礦的過程,以及運輸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泥沙卷涌和掉落。

    這不僅降低了采集效率,而且也很容易造成對海底的污染。

    在環保呼聲越來高的現在,這種辦法取個樣做個海底研究沒啥問題,但大規模的采礦很困難。

    至于最後穿梭艇這些手段,雖然可以精確定點采集和避免了海底污染的情況,但成本高且運輸量小,不太具備大規模開采的應用前景。

    看過這些目前的海底采礦技術手段,雷洪汕也沒轍了,這些東西他大概了解過一點,但沒有那麼詳實,同時也預估到了海底淘金的巨大難度,但沒想到居然這麼困難,里面的技術難點這麼大。

    不過既然已經開啟這個話題了,正好大家都有些興趣,兩人並沒有直接放棄,而是繼續對這些技術問題進行著相應的討論。

    因為雷洪汕也通過這些新裝備,看到了另外一種海底淘金的可能性。

    就例如照片中的集礦車。

    它的作用就是一台在海底工作的礦車,不過比海底翻泥器更加的復雜和智能化,它能自動收集礦物,將多余的泥料這些東西摒除,也就是在海底除了采礦還直接進行了第一次的粗選、粗洗礦,從而保證每次運輸都是純度較高的礦料。

    “那有沒有一種可能,將這種集礦車和翻泥機進行結合……”

    隨即雷洪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的意思很簡單,既然運輸難度較高,為了增加每一趟的運載量和價值,都會進行一道粗洗挑選,那能不能直接在海底進行一次水下洗礦,將無價值的泥沙、石粒給清除出去,提高礦料中的含礦率。

    “這個……有點意思。”

    听到雷洪汕這個想法,李經理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他也立刻意識到這個問題很有趣。

    因為不管是采集錳結核礦還是其它礦,它們的單質價值,也就是一克黃金對一克錳鐵銅鎳這些礦產,黃金那是遙遙領先一騎絕塵,後面的礦攆都攆不上!

    但他們的礦料價值卻有著巨大的差別。

    一噸錳結核礦料中,它的有效價值成分基本佔80左右。

    也就是說,從海底拉一噸錳結核礦料上來,按市場價也好歹值個上萬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黃金呢?

    黃金在礦料中含量實在太低了,一噸礦料中有5克含量都屬于富礦級別,哪怕就是翻兩倍達到10克,在一噸基礎礦料中,也不過只佔礦料的億分之一。

    這里面那就極為具有可操作空間,哪怕在海底經過粗選,將礦料含量提升到百萬分之一,也就是一噸礦料中含黃金一公斤……

    按現在的金價,一公斤黃金能賣個八萬多刀勒,五十多萬軟妹幣……

    那這個操作空間就已經具有很高的價值在里面了。

    搞清楚價值差異的李經理也沒有直接回答雷洪汕,而是撥通了電話尋找技術後援,也就是他們公司的高級工程師馬工。

    只是馬工听到需求後稍稍有些吃驚。

    “啥?海底淘金?!哪個客戶有這個想法啊?這個以前有人想過,但最終都沒有了下文,主要就是尋找礦源實在太難了,黃金可不像錳結核礦是露在海底表面的,黃金夾雜在表面泥層中的,光尋找和定位都有不小的困難……”

    “不過從技術上,如果將集礦機和海底粗淘洗設備進行結合,那確實可以極大的增加礦料運輸的價值,不過難度在使用什麼辦法在海底進行粗洗分離。”

    “地面上傳統的干式淘金篩選法和水洗淘金法在海底都沒法用,無處不在的高壓海水會嚴重干擾細小的黃金顆粒沉降,最好的辦法是使用離心法……不過好像單純的離心法只能對已經破碎的礦料有效,而且海水阻力大,在水中高速旋轉,也會造成礦料在水流中的攪動……”

    馬工說著說著就自己糾結起技術問題來了。

    而雷洪汕听到後插了一句︰

    “那如果類似摩擦帶的擠壓和振動法呢?”

    這個方法倒不是雷洪汕自創的,而是今天現學現賣的。

    在某家的攤位上,雷洪汕就看到他們家的一款這樣的選礦機,就是通過長長的運輸帶中增加洗礦和粗選的過程,從而提高選礦效率。

    “摩擦帶的擠壓和振動法?這個想法有點意思,不過這樣做會讓集礦車的體積變長且扁平……”

    听到雷洪汕提出來的想法讓那邊的馬工眼前一亮,好像有點意思哦。

    三個人在電話里馬上就對這個方案進行了討論,聊到後面馬工明顯是對這個項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干脆問清楚兩人現在的位置,他從隔壁城市趕過來約好今晚當面聊。

    對此雷洪汕倒非常樂意。

    既然已經定下了晚上的事宜,剩下的時間雷洪汕也不打算浪費,他打算繼續逛一下剩下的展位,盡可能的多見識、多吸收一些目前的礦業設備技術。

    至于胖銘仔……

    反正現在也算是半個意向客戶了,他也樂呵呵的安心坐在椅子上玩手機,反正你讓他再陪雷洪汕去逛展位他是死活不願再動彈了。

    雷洪汕也樂得沒這個拖油瓶,當即自己一個人在展會上繼續逛了起來。

    夜晚,馬工帶著自己的徒弟風塵僕僕的來到定好的飯店里,幾個人在享用一餐地道的美食過程中也增加了彼此之間的了解。

    在這里,馬工和李經理這才知道,雷洪汕別看年紀輕輕,現在已經在丑國有了自己的淘金公司,同時已經和ett這種老牌礦業公司有了初步的合作。

    在感嘆雷洪汕年紀輕輕就事業有成的同時,兩人也對雷洪汕為何會對海底采礦如此有興趣。

    這一點雷洪汕也不隱瞞。

    丑國的土地雖然大,而且黃金儲量也是世界第一,光斯加阿拉那片凍土上就蘊藏著巨量的財富。

    可大部分已探明的礦都已經被人掌握,即便是未探明的礦,也都處在還未開發的區域。

    這些區域要麼是嚴禁開發的國家公園或者是國家保護區,要麼就是極寒的凍土區開采成本較高且每年都受天氣影響有較長的停工期。

    可以說,埋藏淺,好開采且品度優秀的金礦早都已經被人拿下了,自己只能去尋找類似甦薩保留地上這種難開發的深井礦。

    這種情況不僅僅是丑國,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都面臨著幾乎相同的情況,即便是開發程度最低的尼格大陸也是如此。

    七大洲土地上,唯一沒有被大量圈地開發的土地,也就僅剩一個南極洲了。

    但這地方是全世界最冷的地方,地面上常年累積著厚厚的冰雪,凍的和鋼鐵一樣邦邦硬,想在那里開發資源的難度不比在海底開發難度小。

    而海洋佔據著整個藍星71的面積,而且按照國際海洋法的約定,有七成以上的地方是屬于無主之地,也就是誰都有權利和資格去開發的區域。

    在公海上開發水下的海底資源,那簡直爽到不要不要的。

    對于雷洪汕的野心和野望,馬工和李經理表示理解,隨即幾人又接著討論起今天中午聊起的技術問題。

    馬工和自己的徒弟在過來一路上收集到了更多的資料,結合著目前的討論出來的技術路線和特點,以及海域深度和地形特點,做了一個初步的方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為了增加可視性,馬工的徒弟小趙,一個三十出頭的小伙子,甚至直接做了一個簡單的海底集礦車的3d模型出來。

    而展示的過程也不是簡單的在電腦屏幕上展現,而是直接連接一個比煙盒大不了多少的投影儀,直接投射到包廂的牆壁上提供更寬大的視覺效果。

    這玩意讓雷洪汕頓時感覺高端大氣上檔次,他出國前還沒看到這玩意呢。

    就和馬工說的那樣,這種集礦車比較扁平,礦料從前方的鉸刀破碎泥料後會順著收集器進入到分流口,然後在水流的沖刷下向後方的摩擦帶上傳輸。

    在這里,它們會經過多次的擠壓、震動破碎,加速黃金和泥料之間的分離。

    然後再進入到後方洗料管內。

    在這里,黃金和泥料在水流,以及附加的振動的作用下會不斷的沉澱,這個和水淘法利用黃金密度高自然沉降的方法一樣。

    “不過這個辦法也有不足的地方,水下沒有空氣,管道內部會充滿水流,細微的金沙在水流的作用下依舊會被卷走,至于水流要控制到多大,我們還沒有這方面的數據,必須要經過試驗才能獲取相應的數據資料。”

    小趙在演示完洗礦過程後也毫不隱瞞的道出了這種辦法的不足之處。

    這一點雷洪汕也想到了,畢竟海底世界和地面世界不同。

    他取出紙筆,在紙上畫出一個草圖,類似與在管道內增加若干如同迷宮一樣的漩渦狀擾流片,讓礦料在管道中,被這些擾流片卷起增加揚塵和撞擊的破碎分離的作用。

    而這樣的礦料進入到最末端的沉澱過程中,就會增加泥料的破碎程度,使更多的普通泥料能更好的和黃金分離增加含金量。

    “這個辦法……對管道的制造增加了復雜性,但確實增加了破碎礦料的分離優點,但擾流片如果出現在後半截,礦料可就不好自動收集啊,我們原定的計劃,是在這套設備下方有撥片,能根據礦料累積程度後自動收集到後面的礦斗中。”

    小趙對雷洪汕這個想法提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復雜的結構直接阻礙了自動收集礦料。

    “啊!是我笨了,忘記這條,我以為是像我們之前海底淘金,都是用掃把直接在礦槽上掃的呢……”

    雷洪汕一听對方居然考慮到自動收集,一拍額頭叫罵著自己笨,居然還在套用著以前手動淘金的老思維。

    看到雷洪汕毫不掩飾自己的的錯誤讓大家笑了起來,對雷洪汕的好感更增三分。

    不過他們對雷洪汕口中所說的淘金過程,特別是用掃帚掃黃金非常的感興趣。

    雷洪汕也不藏著掖著,讓小趙把那台小型投影儀連接到自己的手機和平板上,在上面找到當時海底淘金的視頻和照片,直接在現場播放給大家欣賞。

    在座的除了胖銘仔,其它三人收入都很不錯,但對于淘金這種事來說依舊是非常的新鮮有趣,當他們看到雷洪汕在暗淡的海底世界摸索作業,在淘金船上將一堆堆礦料從冰冷的海水中清洗分離。

    還有那最大的重點。

    在爆礦時,瘦猴只能用掃把,連礦料和大量黃金全部都從礦槽里掃到黃金桶里時,紛紛露出羨慕和愉悅的眼神。

    不管收入再高,但不管是看到網中翻騰的魚群,金色的稻谷和麥粒在迅速的裝車,還有看到這樣收獲黃金的畫面,任何豐收的畫面都會令人心情愉悅。

    這是人類對豐收時分泌的多巴胺產生的愉悅感和滿足感。

    而且,百聞不如一見,看著枯燥無味的文字資料,和比看這些現場視頻帶來的信息密集度差多了。

    通過這些照片,這些視頻,以及雷洪汕的講述,幾個人更加了解了海底黃金開采的過程,這給他們在設計思路上提供了不少的方向和靈感。

    也讓他們對雷洪汕更加的好奇和欽佩起來。

    在海底長時間潛水淘金……那可都是在玩命的啊!

    不過這些資料只是視頻資料,但並不是最好的實物資料。

    如果想要獲取更多的真實數據,那最好還是要有實物資料才行。

    這就像小趙說的那樣,怎樣的水流速度、沖擊力能更好更快的分解礦料與黃金,還能保留住最細小的金沙顆粒……

    這些數據就得有正兒八經的海底礦料,甚至是樣金來確定了。

    實物,而且是真實海底帶來的樣品實物,才能具有最準確的數據。

    這個問題可能會難倒別人,但卻難不倒雷洪汕。

    只見他滿不在乎的拍著胸口說道︰

    “就這事?你們需要多少礦料,一噸?還是十噸?還是百噸千噸?你們就是要半成品的粗料,我都能想辦法給你們搞來!我現在就有朋友在百令海上淘金!”

    喜歡荒野淘金客請大家收藏︰()荒野淘金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荒野淘金客》,方便以後閱讀荒野淘金客第184章 難題 & 你們需要多少礦料?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荒野淘金客第184章 難題 & 你們需要多少礦料?並對荒野淘金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