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兒穿著一身白短袖,本來就比較透明,再加上汗水的浸透,挺起的地方若隱若現展現在趙鐵柱面前。
“居然是蕾絲……”
趙鐵柱眼前一亮,小聲的嘀咕道。
李芸兒一愣,旋即俏臉變得通紅,連忙捂住胸口,銀牙緊咬︰“趙鐵柱,你臭流氓,不要臉!”
“不是……”趙鐵柱滿腦子問號。
明明是你要表現給我看的,怎麼成我不要臉了?
趙鐵柱摸了摸鼻子說道︰“我大學可是醫學專業,有研究證明,女孩子如果短時間內營養不良的話。”
“會造成那里變小,而且是不可逆!”
“啊?真這麼嚴重?”李芸兒一愣,下意識的問道。
她還是個黃花大閨女,還沒談過男朋友,要是變小了那不完蛋了?
趙鐵柱好笑道︰“微信拿來!”
“你要干啥?”
李芸兒好奇追問。
“當然是借你錢了!等你發了工資再給我。”
趙鐵柱沒好氣道。
李芸兒連忙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不行!”
“我怎麼能借你的錢?我不要,反正吃白米飯也餓不死!”
趙鐵柱豎起一個大拇指,好笑道︰“要是你不怕餓小的話,那就當我沒說。”
說完趙鐵柱轉身就要走。
“別,你等等!”
李芸兒焦急叫住趙鐵柱,一臉糾結道︰“那……那我借五百塊吧!”
“下個月發了補貼,第一時間還給你!”
趙鐵柱微微一笑,跟李芸兒相互加了微信好友,直接轉賬了兩千塊過去。
“怎麼這麼多,我不能要!”
見趙鐵柱轉賬兩千塊,李芸兒連聲拒絕,畢竟現在和以前在家不一樣,現在的她一個月補貼都沒有兩千塊啊。
趙鐵柱卻板著臉道︰“多的錢就當是你幫我舉行村民大會承包黑龍潭的辛苦費。”
“別說不要錢這種話,你是來幫我們桃源村脫貧致富的,要是人餓倒了,以後還怎麼開展工作?”
李芸兒鼻子微微有些發酸。
長這麼大幫她的男孩子有不少,可都是奔著不單純目的而來。
像趙鐵柱這種真心實意關心給她的男孩子,還是第一次遇見。
心中不禁升起一種奇怪的感覺。
這種感覺是以前從未有過的,讓人怦然心動。
“謝謝!”
千言萬語最後,李芸兒只說得出謝謝兩個字。
“謝什麼謝,這是你應得的。”
趙鐵柱無所謂擺擺手,想了想繼續說道︰“我看你那邊什麼都沒有,正好趕上了,不如今天去我家吃個午飯吧。”
“去你家吃飯啊?”李芸兒有些遲疑。
趙鐵柱卻無所謂,一把拉住她手,好笑道︰“你不是駐村干部嗎?去老鄉家吃個飯,了解一下情況有什麼問題?”
李芸兒在半推半就之下,只好點點頭答應下來。
不多時。
趙鐵柱領著李芸兒來到家里。
剛下完地回來的趙大壯夫婦倆,看著趙鐵柱領回來的李芸兒,驚訝道︰“鐵柱,你小子帶女朋友回來,怎麼也不提前給家里打個電話?”
“是啊,姑娘來了就當是自己家,快進家坐!”
大嫂陳小玲更是熱情,拉住李芸兒一頓夸。
說什麼李芸兒身材好,人長得漂亮,能嫁給趙鐵柱是他小子八輩子修來的福分。
未了還說了一句屁股大,是個生兒子的料,一定能給趙家開枝散葉做貢獻。
李芸兒頓時鬧了個大紅臉,一時間都不知道該怎麼解釋。
“咳咳!”
趙鐵柱連忙咳嗽了一聲︰“大哥大嫂你們誤會了,李小姐不是我女朋友,她是縣里派來幫助我們村子脫貧致富的駐村干部。”
“今天專門來我們家,進行走訪調查的。”
李芸兒尷尬點點頭︰“趙村醫說的對,我是駐村干部,兩位誤會了。”
“你就是那個駐村干部啊?”
陳小玲一臉驚訝。
沒想到駐村干部居然是個這麼好看的女孩子。
要是能跟自家鐵柱在一起,那老趙家可就燒高香咯!
“李干部,您快屋里請!”
陳小玲連忙招待李芸兒進家里坐。
然後就跑去廚房忙活去了。
本來趙鐵柱拉著李芸兒是來蹭飯的。
結果李芸兒在嫂子做飯的時候,還真向趙大壯了解鄉親們的收入真實情況。
“唉!”
趙大壯點燃一根煙,愁眉苦臉道︰“我們村子真的太窮了,在家務農只能靠地里的收成過日子,一年到頭都賺不到幾個錢。”
“趕上糧食價格好的,一年下來可能有兩三萬,拋開各種成本,基本就掙個辛苦錢。”
“不然村里的青壯年,也不會都跑去沿海打工,我要不是不放心鐵柱,也早就出去打工了。”
李芸兒好奇問道︰“那村子里,就沒有特別好的經濟作物和其他資源開發嗎?”
听到這句話,趙大壯頓時來了火氣︰“就算有經濟作物,也被史範統霸佔,根本不讓其他人染指。”
“其他資源開發,這些年也不是沒有城里大老板想要來開發項目。”
“結果都嫌棄我們村子交通不方便,運輸成本太高了,都不了了之。”
听著這些話。
李芸兒柳眉漸漸緊鎖在一起,才意識到桃源村發展不好,有村霸史範統是一個原因
,更大的原因還是交通太落後,想要發展經濟就必須修路。
可修路談何容易?
桃源村距離縣城足有二十公里,想要修這麼一條水泥路,沒有大筆資金是不可能搞定。
縣里也不可能為了一個鄉村,出這麼大一批資金。
而唯一的辦法,就是桃源村自己想辦法修條路。
可這太困難了。
恰好這時。
在廚房里忙活的陳小玲,扯了一嗓子︰“鐵柱,幫我把櫃子里的香料拿出來。”
“好!”
趙鐵柱點點頭,起身一陣翻箱倒櫃,翻出一個玻璃瓶。
玻璃瓶中是看起來和胡椒粉一樣的粉狀物。
李芸兒只是看了一眼,也沒多想。
喜歡村屯里的留守女人請大家收藏︰()村屯里的留守女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