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詞題︰
是模擬地方司法案件,要求依據《吳國律 》擬定判詞。
策論與判詞需結合當朝社會實際避免空談玄理。
詩賦題︰
限定韻律格式多以五言六韻為主,主題思想多與教化民生相關。
再覆考題由知縣王代奎親自解封,書吏譽寫後懸掛木牌之上。
林澤祖無暇旁顧專心看題。
經義題目︰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試闡其義。
策論題目︰
“今北虜屢犯邊關,當以何策固疆?”
判詞題︰
“甲借乙銀十兩,逾期未還。乙訴至縣衙,甲辯稱因災荒無力償還。
詩賦題題目︰
以“勸農桑”為題,作五言六韻詩一首。
林澤祖記完題後不禁直撓頭。
原因無他,難倒是不難,但是想要作答的出彩卻很難。
還好今日天公作美難得放晴,不用急著趕時間。
于是林澤祖不緊不慢的答起題來。
第一道經解題曰︰
聖人之治,首重德禮。
政刑雖能束民于外,然德禮可化民于心。
昔周公制禮,孔子刪定六經,皆以教化為本。
若徒恃法令,則民畏威而不懷德,雖免刑戮,終失廉恥;若導以仁義,齊以禮樂,則民知是非,自歸于善。
故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
林澤祖答完經解,越發的覺得現在較之前幾日能瞎扯蛋了。
不但能瞎扯而用詞也優雅了許多。
不急不躁之下用時反而短了不少,無奈之下也不能閑著,只好閉目塞听構思起策論來。
“今北虜屢犯邊關,當以何策固疆”?
毫無疑問這道策論絕對出自王代奎之手。
就是不知道終覆試這個武夫知縣還會玩出什麼花樣來。
所謂對癥下藥,這道策論若是答的出彩的話,此次縣試也就穩了。
林澤祖趕忙收回了放飛了的思緒,回到了策論上。
把思路捋了再捋總結了從五個方面入手破題。
一,歷史借鑒︰
援引前世漢唐屯田戍邊、明代永樂設九邊重鎮之例,強調"屯兵實邊"與"堅壁清野"並用。這一招可謂是守邊之大根本大前提。
二,軍政改革︰
提議精練淘汰冗兵,增設烽埃互通敵情。本想要提軍政分離,但覺得太超容易招來禍事便不提也罷。
三經濟策略︰
建議開中法招商納糧,以鹽引激勵商人輸粟邊關。甚至用戰略物資牽引敵國,認達不戰而屈人之兵。
四,外交手段︰
主張"以夷制夷",扶持親吳部落,牽制強敵或讓敵國內亂,然後逐一滅之。
五,文道同化︰
這一招是最陰狠的也是解決北患最徹底的。
只要同化三代人以上,在野蠻的部落都會忘了他的祖宗是誰。
………
林澤祖磨磨唧唧的又吃了頓中午飯之後才把策論完了稿。
判詞曰︰
查《吳國律•戶律》"
負欠私債違約不還者,笞四十追本利給主。
然今歲天災頻仍,甲確系赤貧,依律可量情寬限。
著甲立券分三年償清;
乙亦需體恤鄉鄰,不得逼勒過甚。
若再生釁兩造同罪。
這判詞需兼顧法理與人情。
引用具體律條《戶律》條文,彰顯法律素養。
同時以敦睦鄉里的儒倫理調和矛盾。
體現情理法三位一體的司法意圖。
律詩曰︰
春風吹隴畝,布谷喚耕忙
婦瞌攜漿去,夫鋤帶月藏
官倉廩粟實,野老菜根香
莫謂田家苦,豐年足稻粱
聖朝輕賦稅,四海樂安康
林澤祖寫完律詩。
又把答卷再仔細的審查了兩遍之後收好了答卷。
順便把一切物品收拾妥當,就等著鳴鑼收卷了。
再覆試是可以提前交卷的,但是林澤組不想把自己變成一眾學子的眼中的靶子。
況且公堂上還有那位被他算計過的知縣王代奎。
做人還是低調點好。
反正能過就行不求名次,以後再努努力若是能考個秀才。清閑上幾年難道不香嗎?
世界那麼大真的想去看看!
倘若是一路開掛干到底,然後一頭扎進了朝堂里。
成天跪完了皇帝老兒,又跪這個大人,那個大人,人累心更累。
就是不知道第四場終覆王代奎這個大老粗會出什麼牌?
但不管他有啥套路無外乎文武二途。
文的不懼武的也不怕。
自己現在身體練上來了,除了有一把子力氣外,還有就是江風教授他的那套王八拳。
若再加上前世,專招呼下三路的那套陰人的打法。
就算是赤手空拳對上三四個兵丁也是不懼的。
也不知道江風和熊大膽這對師徒跑哪里去了?
梆梆梆……
更夫敲打的梆子聲把神游方外的林澤祖給召喚了回來。
林澤祖心中不由得覺得好笑。
人身在考棚腦子里卻淨想著怎麼打架斗毆的勾當。
哎!
老天爺不幫忙。
要是能穿越到大世家子弟身上,又何必受這個鳥罪!
看那個叫什麼龍九的,就他那尿性。
夫子和柳道明跟他搭話還得陪著小心。
這能怪誰?
誰也怪不了!
只能說人家投胎的技術好。
在任何時代
人類社會都有一小撮人站在食物鏈上的最頂端。
他們統治著這個鮮活的世界。
他們是這個世界游戲規則的制定者。
所謂仁、義、禮等等諸多說辭,不過是讓眾生安分守己、安貧樂道、乖乖听話罷了。
喜歡剛穿越沒了爹能科舉不請大家收藏︰()剛穿越沒了爹能科舉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