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茶灶的灶台火門處高操作台處低整體呈傾斜,傾角以三十度為佳更甚者還有45度的。
由于還先要考慮到鍋體受熱均勻純度然後是灶台的高度。
最後由李鐵栓李根福李根喜三人輪番站著比劃確定了高度。
炒茶這門技術林澤祖教給李鐵栓家,李鐵栓當場感動的熱淚盈眶。
東家已經答應拿銀子給李根壽置辦工具,李家已經感恩戴德了,如今又把這門手藝交給他家怎能不讓他感動?
如今家里老婆子在上在山上負責采茶葉,現在又從怎樣去砌灶開始,全程沒有一絲隱瞞。
真是八輩子積了德才讓他李家遇上天下這麼好的東家。
李鐵栓的感動感恩和李鐵柱如出一轍,這讓林澤祖心里感慨不已,自己就是個有良心的資本家。
其實每個行業無論古今真正的生產者所獲得的利益,是整個利益鏈條中最少的。
不過就算李家以後掙了銀子,李家沒有人能真正扛起李家那對李家來說就是個災難。
一步一步來慢慢培養吧希望李家能夠跟上自己的步子。
火灶砌的很快把剁碎的干草和紅膠泥混合,一層青磚一層膠泥,然後灶內外再用厚糊上一層保護層防火防煙。
火灶砌好後開火試灶。
又讓李鐵栓他們爺仨從茶山上捋了大葉片的茶樹嫩葉回來,三人輪番反復試鍋操煉炒茶手法。
林澤祖有時候也親自下場親自示範,奈何身體不允許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後練習使用的茶葉葉片越來越小難度也越來越大。
林澤祖又把李根壽叫了過來當場做了幾把竹刷,並把竹刷的頭部斜剪三十度與炒鍋傾斜角度保持一致。
又讓三人輪流上陣嘗試著用這竹刷把熱鍋的茶葉揉捻成型。
看著他們在辛苦的操練著,林澤祖盯住了一會兒就出了棚子,這個必須多練別無他法。
林澤祖出了棚子後就讓富貴帶李根壽李根財三人上山砍青竹,並在棚子里搭架放置涼席。
等他們剛剛忙碌完江姐馬氏就帶著一幫采茶的婆子和小娘子回到了棚子。
林澤祖挨個看了看還用手翻了翻,讓林澤祖沒有想到的是都能夠按照要求采摘。
“你們也做的很好明天就按今天的樣子做”。
林澤祖最終給出了結論
各位婦人小娘子明顯的提著的一口氣放松下來。
更讓林澤祖驚喜的是江姐在沒有秤的情況下竟然用到了等物稱重法。
說起來簡單但是能想到真是個小天才。
原理就是用竹子做個支架一根竹子做橫桿。
桿兩頭用繩子系著兜質地相同大小相同兩塊大棉布的四個角自然形成一兩個大布兜。
再用五塊同樣大小的棉布兜,裝上已經稱好的一斤重量的沙子並封好口。
同理再用十塊同樣大小的棉布兜里面是裝上一兩重量的沙子。
稱重時是一邊放沙袋子一邊放需要稱重的采摘回來的生茶,同時放入等同數量的布片。
這方法真是絕了做到了有整有零,眾人也沒有對這種秤重法子提出異議。
是啊你沒見東家把布片的重量都考慮進去了嗎?
誰還能挑什麼理兒?
稱完一個當場付文錢這些都是林澤祖讓富貴去鎮上換好的。
富貴從鎮上回來後就把文錢交給了江姐。
過了秤還不算完拿到文錢的人,還要把生茶鋪在涼席上攤開這才算完事。
江姐一邊稱重一邊付文錢一邊做賬記錄有條不紊。
富貴在旁邊看的羨慕不已也有些慚愧。
讓他出力氣干活他眉頭都不帶皺一下的,但是讓干這個憋死他他也不行。
林澤祖看出了富貴情緒的低落。
“富貴你有你的本事,每個人不可能什麼都會做什麼都能做的好。
不過以後有空你要努力的學習讀書認字還要學會算數”。
“我為你和江風專門編制一本算術書,學起來比江姐這個容易而且一學就會,就不知道你想不想更進一步”。
“公子小的不怕苦不怕累小的願意學學會了能幫公子做事”。
看到富貴眼中迸發出來的光林澤祖感到欣慰。
在這個世界他就富貴一個親人,富貴在他心中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
這種孤寂感不是身處此境是完全無法體會到的。
江姐收茶的時候李鐵栓他們都停了工,圍著竹席爺仨低聲嘀咕著什麼。
林澤祖始終相信勞動人民的智慧是不可小覷的。
十二個人的茶收起來很快,林澤祖交代李鐵栓把這些生茶勤翻幾遍以免捂壞了嫩葉芽就帶著江姐富貴回去了。
喜歡剛穿越沒了爹能科舉不請大家收藏︰()剛穿越沒了爹能科舉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