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

第14章 失城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九指神蓋 本章︰第14章 失城

    綜合各方面情報,蒙恬韓信認為,匈奴核心在代郡雁門關正北方,陰山南麓的一塊相對平坦的沖積平原。

    陰山南北,北面是黃沙漫天的戈壁沙漠,常年風沙塵暴,既不能農耕,也不適合游牧,哪怕是最耐苦的東胡人都無法在此生存。

    大陰山南麓,後世叫做呼和浩特的地方,則是陰山腳下最肥美的草原。匈奴人自古在此放牧牛羊。

    古歌《敕勒歌》所唱的敕勒川,就在這里。

    趙武靈王時期,趙國把長城修到陰山之上,這片草原就被趙國所佔有。

    始皇帝一統六國,也奪下了趙國全境。蒙恬將燕趙秦的長城連接起來,又率三十萬大軍駐守,就牢牢的把匈奴人擋在陰山以北。

    蒙恬主理長城的時代,是匈奴最黑暗的時代。史書說“匈奴失陰山,過之未嘗不哭也”。失去陰山,就失去了整個民族的生命線。雖然頭曼單于第一個稱王,但是整個頭曼單于時期,匈奴是被蒙恬死死的壓住了。

    “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大秦的軍隊,讓最彪悍的草原人見到黑旗就敬畏低頭。這種恐懼已經寫進了骨頭里。

    自雁門關以北,直到陰山,這五百里河山,都是秦土。

    天下內亂,軍備廢弛,這五百里土地就被匈奴人奪去。

    所以劉邦追擊韓王信到雁門關,匈奴人就能破關而入。

    听到這樣消息的時候,蒙恬大呼不可思議。

    以蒙恬的經驗、對雁門關以北地理地貌的理解,和白登山戰役的復盤,蒙恬韓信都覺得,如果匈奴有一個王庭,這個王庭的位置最有可能是在陰山南麓,敕勒川一帶。

    這里水草最是肥美,氣候適宜,與東胡月氏的距離相當,是有野心的匈奴王最理想的駐陛之所。

    如果匈奴要扣關南下,最有可能是從這里南下雁門關,在代郡腹地大肆劫掠。

    但是,匈奴人的報復來得酷烈,所選擇的突破口,也不是雁門關。

    而是上郡以北,長城外側,一個叫做新秦中的小城。

    新秦中是趙所開創的工商貿易之城,最早的目的是幫助張村找到一個出路,也是為了發展與匈奴的商業。這座城大肆收購牧民的羊毛和牛羊馬匹,轉運中原。同時把張村的搪瓷盆煤油燈玻璃碗四系瓶之類的日用品賣到匈奴。

    小城不大,只有五千多人,大多數是女子。羊毛紡織廠最需要細致堅韌的女生。

    隨著張村南遷,新秦中的羊毛紡織業務也隨之南遷,這里的主營就變成了羊毛收購、羊毛紡線。線錠運送到鞏邑,再進染色織布。畢竟鞏邑紡織廠的機器設備更完善,生產效率提高,布匹的花色也更多。

    隨著主營業務南遷,新秦中的收縮看起來是必然。

    也許有一天,會有行商去草原上采集收購羊毛,運送到上郡,那個時候,新秦中這個人口只有兩三千的小城,就會整體南遷了吧?

    時代發展太快,一些城鎮還沒來得及完全繁榮,就被停止了。

    沒有人料到,匈奴人是從這個小城下手。

    六月,一支匈奴部落混編的四萬人大軍,突襲新秦中。

    小城雖然曾經做過戰爭訓練,也有大量火炮、氣槍,奈何敵眾我寡,匈奴人冒著巨大的死傷圍攻沖殺,敵我之比超過十比一,女子為主的新秦中終究戰力有限。抵抗四個時辰後,城破。

    自匈奴攻城開始,新秦中就發電報向公主匯報,向朝廷匯報。是匯報而不是求援。守城的副城主知道公主和長安都距離自己太遠,知道張村和長城新村能夠抽調的兵力也極為有限,更知道眼前這支四萬人的匈奴部隊有多麼凶殘。因此只是匯報了敵情,匯報了每一輪進攻防守的情況。

    城破的時候,城中守城物資仍有富余,火藥還有庫存,火炮仍能發射。但是敵軍已經攻上城牆,已經突進到短兵相接的距離,火炮在這個距離上已經無用。

    年輕的女副城主下了最後一道命令,要求所有炮位上的炮手,焚毀燃爆火藥和火炮。

    下完命令後,副城主就走到火藥庫門口,把一支火把扔進了火藥桶。

    一團火光沖天。聲浪掩蓋了女城主的低聲啜泣。

    六月,匈奴多個部落組成聯軍,突襲新秦中,圍攻強襲四個時辰,城破,副城主和多位炮手殉職。新秦中人口、機械、物資,盡被匈奴擄掠。城主府被焚。

    喜歡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方便以後閱讀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第14章 失城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第14章 失城並對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