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遼東並沒有太大難度。
後勤物資在鞏邑匯聚。從洛河碼頭裝船,陸軍所需物資經黃河轉運到巨鹿郡上岸,以手推車隨軍轉運,水軍所需物資在城陽青島)搬上樓船。
陸路從遼東向南、海路跨海抵達半島巡海岸線向北,水陸兩軍在王險城附近會師。
遼東的天氣太壞。這里一年之中竟然有半年是冬季,進入燕地不久就遇到雪天,積雪阻路,獨輪車行進困難,隨軍工匠緊急制作了一些雪板安裝在車底,這才人力拖曳輜重繼續前行。
如果沒有鞏邑提供的全套保暖用品,大軍根本走不到王險城下。
燕將衛滿逃亡,被朝鮮國君收留,在朝鮮國壯大自己手下的力量,來了一波反殺,朝鮮國君不敵南逃,王險城就落入衛滿之手。
衛滿就自封為朝鮮國王,又從燕地到遼東一帶大肆招募居民,充實到半島北方的朝鮮國,一時之間,竟然也是兵強馬壯。
來自中原的農民,是全世界最好的農民,人口多,開墾的田地就多,有人有田,糧食充裕,衛滿就已經在考慮什麼時候帶著人打回燕國去,做一個中原之地真正的國王,說不定還能反秦成功做一回天子呢。
結果自己還沒有摸到大秦的邊上,大秦已經來到面前了。
天寒地凍,攻守雙方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這麼冷的天氣,在大北風吹下,野戰的一方人在野外站一會兒就會凍透,守城的一方還好可以在城牆上找一個避風的角落,能多挺一會兒。
但是這麼冷的天,根本握不住槍桿,也拉不開弓弦。
打仗沒有挑這個天氣打仗的,遼東一帶的戰爭都是選夏季進行,冬季大家寧可蹲在地窨子里吃肉喝湯。誰會出去打仗?
可是大秦的軍隊就這麼來到了王險城的城下。
看著黑壓壓的秦軍,衛滿的目光跟著深冬的天氣一樣冷。
這幾萬人是怎麼在寒冬一路走到這里來的?
秦軍中的韓信心情很好。
韓信是淮陰人,從來沒有經歷過這麼冷的天氣。但是全軍都已經及時換上了厚毛衣、羊毛大衣和皮里軍靴,雖然走一天靴子里面會潮乎乎的,但是最起碼不算冷。睡覺前把手爐點上火扔到靴筒里,第二天早上靴子里就是干爽的,至于靴子烤一晚臭烘烘……男人有不臭的嗎?
這個手爐實在是個好東西,把點燃的煤塊放進去,就能慢慢的燃燒,始終保持一個合適的溫度,手按上去,凍硬的手指就變軟和了。有了這個手爐,千里萬里,只要戰斗的時候,就能握得住槍,拉的開弓。
還有皮手套、皮悶子,萬里奔襲,士兵沒有凍壞手腳的,鞏侯是東征第一功臣。
全軍距離王險城只有一里之遙。這是火炮射程能達到的位置。
一路大雪,太大的鑄鐵炮是運不過來了,這次帶來的是那種老式的四寸炮。口徑小、火力小,但是數量多啊!這種炮射程也不過二里左右,射程是夠的,不過用這種小彈丸想炸毀城牆,那就是痴人說夢了。
拉開皮帳篷,全軍在王險城下擺開了大營,這種天氣,雙方都要想辦法保暖。大家的難處都是一樣的。
在附近砍伐大樹,這里到處都是又高又直的松樹,松木燃燒起來散發著芳香。火苗子 里啪啦的,營盤里點起巨大的篝火,全軍將士就圍繞著這些巨大的篝火取暖,把凍得硬邦邦的干糧靠近火堆去烤軟一點。
麥餅散發出濃郁的香氣。
士氣很高。沒有因為寒冷而減員,這是最讓人高興的事情,第二個高興的事情就是遼東的河流全都凍住了,之前還煩惱翻山過河輜重怎麼運送,現在就簡單了,這遼東到處都是大平原,河水都凍成厚厚的冰,只要在河面上行走,就一定會到達王險城。
韓信計算了雙方可能的攻擊節奏。
這麼冷的天,短兵相接是最不可能的,穿了厚衣服行軍速度就會變慢,手指凍僵就握不住刀槍、拉不開弓箭,厚衣服也能抵消刀劍的鋒銳。
敵軍和我軍的問題都一樣。
只有炮擊,有可能給對方造成殺傷。而炮,只有我手里有。
王險城已經被炸的一個坑一個坑的,雖然暫時沒有崩塌,但是水滴石穿,誰能保證不會有一天真的被這四寸彈丸炸垮呢?
城牆上的衛滿顯然對北方冬季更熟悉,韓信這面用火炮炸城牆,衛滿已經安排人在城上用銅鍋燒水,把熱水一桶一桶潑下,被炸出坑的城牆,瞬間就被補平了,甚至還要更厚一些。
滴水成冰的天氣啊!
韓信都被這個騷操作給氣笑了,對方也是個善于利用水的將軍啊,你是看過我的論文嗎?這是什麼招數?利用了液體固體轉化的物理特性嗎?
雙方陷入了低烈度的僵持。
韓信組織了一次軍事競賽,訓練的科目是身背大盾弓腰跑到王險城下,放下一個炸藥包再跑回來。
士兵沖到城下,扔下麻布包後就跑回來,城上的士兵就推大石塊到城下,天寒地凍,就推石頭比拉弓箭更有效一點。
在城下的秦軍士兵也有受傷的,大石塊從幾丈高的城上落下,就算有大盾遮擋,也是會受傷的,也有人因此被砸死在城下。
但是視力可見的,城下的麻包越來越多。
最後的一步,是發射火箭。
善射的士兵在雪地上插好弓箭,點燃一個小火堆,雙手在火堆上烤。然後就點燃火箭,拉開弓,向城下的麻包上齊射。
一聲轟響,麻包炸開,一連串的爆炸,亂石飛濺,第一輪受傷的人是這些靠近射火箭的射手,
然後,王險城的城牆就那麼垮塌了。
已經在大營里看了半天熱鬧的秦軍,不待韓信下令,就已經紛紛站起,戴好手套,握持長戈,等待韓信的命令。
“攻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