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如扶甦,在朝會最開始、侍御史們拋出話題的時候是有點懵的,看到那本厚厚的報告的時候,是有點意外的,但是張蒼直接詰問御史大夫的時候,扶甦就已經知道事情是怎麼回事了。
御史府要在三公之中爭權。
皇帝其實並不反對臣下之間的權斗。各個部門權限邊界是模糊的,這些模糊地帶就是給不同部門爭奪的。具體每個部門能拿到多少,要看具體朝臣個人的能力和爭奪結果。
三公爭權也不是不能容忍。
但是在蒙恬出征之後,御史府和丞相爭奪權力,而且是拿太尉開刀。這就不尋常,也不能容忍。
何況,當今太尉乃是蒙恬。
是扶甦的鐵桿盟友。
兩人的情義從始皇帝二十六年的時候就開始了。一直持續至今,將近三十年。
蒙恬是父皇留給自己的利矛和堅盾。
如同後來張誠所說,蒙恬是父皇給自己的最後退路。雖然自己曾經犯過錯判父皇意志的錯誤,但是過去三十年的相處證明,蒙恬對自己的情義和忠誠,是值得信任的。
當然,對于皇帝來說,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忠誠。
但是蒙恬正在執行的任務,是大秦帝國的核心國策之一。
重新收復嶺南三郡,這個國家才是父皇所傳下來的那個書同文車同軌天下一統的國家。
叛軍趙佗的存在,是對帝國權威最大的質疑。
如同蒙恬所說,收復嶺南並不是多麼困難的一場戰爭,雖然屠雎在嶺南大敗,但是如果把征服嶺南看做是一場持續性的戰爭,屠雎的三十萬人也只是探路的先頭部隊。以三十萬條性命和一位大將軍的首級,取得了相當重要的經驗,所以二次南征,秦軍開通靈渠,解決了南征的最關鍵的通路和後勤補給問題,果然一舉大敗百越。而蒙恬的南征,實際上可以視作是始皇帝南征的第三部分,這一戰是建立在前兩次南征基礎之上的,包括屠雎,包括任囂趙佗,都不過是這第三次南征的墊腳石。
前兩次取得勝利,第三次就必定成功。
而有了鞏侯張誠和墨家體系全新配合之下,戰爭機器、戰爭技術、戰爭理念的全新改變,讓蒙恬對趙佗可以呈現出碾壓的優勢。
破橫浦關、破番禺城、破蒼梧……南征大軍可謂是摧枯拉朽,在幾乎沒什麼傷亡的情況下,就取得了不凡戰果。
而遠征作戰最艱難的遠程後勤管理和多軍團多路作戰管理,通過韓信軍事工程系的水密艙海船運輸和軍事電報系統的指揮,也輕而易舉。
黃河上焚燒糧船事件當然是有人陰謀破壞,但是區區150艘糧船、三十萬石糧草,對于帝國為這場戰爭所準備的全部物資來說,也只不過是九牛一毛。損失固然有損失,但是實在不算什麼大事。
南征趙佗,從朝廷角度來看,是有需要、有必要、有能力推動的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不容置疑。
三十萬遠征軍,五路分兵,深入遍地瘴癘的荒蠻之地。雖然領軍的是蒙恬,雖然有鞏邑的技術支持,雖然有鞏邑的後勤保障,但是兵凶戰危,戰場上什麼事情都能發生,前方在苦戰的時候,後方就不該掣肘。
御史府搞權搞內斗,試圖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這事兒皇帝能容忍,但是你背後搞蒙恬,這就選錯了對象了。
哪怕你借著這份報告對陸賈下手呢!朕都不會怪你。
扶甦撫摸著這本厚厚的冊子,眼光從滿堂的朝臣臉上掃過。張蒼質問了御史大夫趙堯,趙堯以沉默代替回應,這個大殿上就安靜的不得了。
扶甦用手捏了捏這本冊子……一份報告,居然寫了一寸多厚,這是紙張出現之後的副作用嗎?看熟練的吏員寫一份呈文是多麼簡單,這些剛剛走出校門的實習生,就喜歡把東西搞得很復雜。
扶甦盯著御史大夫趙堯,輕聲說“既然這份報告是關于執法標準的內容,而有關衙門並沒有看到過這份報告,在今天的朝會上討論就確實不恰當。這樣,御史府還是把這份報告謄抄出來,既然事關執法標準,那就抄送廷尉、丞相和朕,每人一份。抄本明日上午送到宮中來,有關人等審閱報告內容後,我們另行討論,如何?”
“是。”趙御史低頭躬身行禮,嘴中感覺十分苦澀。
午前散朝,這麼厚的一份報告全部謄抄,還要謄抄三份出來,這屬實有點難為人,是皇帝借題發揮,用這個來發泄對御史府的不滿。
不過,即便是一寸厚的文件,真要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謄抄完畢,倒也不算困難。把這份報告拆開,多找一些書吏分別謄抄,抄好後再把所有抄寫的單頁湊到一起,重新裝訂起來,也就是了。
只不過,難免御史府要雞飛狗跳一下了。
“要注意內容保密,參與抄寫的人越少越好……朕以為,抄寫人員控制在侍御史級別,更低級的吏員,就不要參與此事了!”扶甦又補充了一句。深深的看了一眼殿中御史部門。
“這……是。”御史大夫將腰躬得更深了。
“張蒼,丞相衙署派人去協助一下御史府,做好最後的裝訂成冊,也要派員去御史府做好關防,這份報告涉及到南海郡治理和南征軍的軍事行動,要確定保密、不得流傳到外面去,免得民間有所爭議!不知情的黔首百姓妄自討論朝廷佣兵之事,不妥。”扶甦說。
大殿上的人,沒有一個頭腦簡單的,這下子誰都知道皇帝對御史府試圖搞蒙恬的行為是多麼不滿了,也知道皇帝這就是要當眾敲打懲罰這些擅自跳出來搞事情的侍御史了。
喜歡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