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佗接到了橫浦關破關的軍報。
蒙恬縱火焚燒橫浦關,王太子趙仲始被焚。火燒三日,橫浦關兩側山林燒成灰燼,守關士兵死傷泰半,大火蔓延至周圍的村落,山中野獸和村民土著已經開始逃竄。
因為大火,秦軍也沒有忙著過關,而是守在橫浦關北面,砍伐樹木打出防火區,就坐視大火燒山。
趙佗暴怒。都知道水火無情,這些年水淹破城的戰爭也有過幾次,但是烈火燒山這種手段就未免太酷烈了。這是要將山林中的土著趕盡殺絕,要將大好河山燒成白地的意思嗎?
趙佗也終于明白了︰蒙恬他根本不在乎這塊土地上的人。這一把火,透露了蒙恬所部的戰爭目標——就是要消滅這塊土地上的一切抵抗者,蒙恬只要拿到這塊土地,土地上的人是否無辜,他根本不在意。
大將軍有一顆鐵石心腸,在這焚天大火中也絲毫不可動搖。
這是蒙恬的意思?還是皇帝的意思?還是整個大秦朝廷的意思?
趙仲始連敵人的面都沒見到,就和部屬在大火之中被活活燒死!根本都來不及救援!
這是朕的太子啊!
就……被燒死了?
老年喪子是人生大痛,趙佗卻已經來不及悲痛。橫浦關被破,南越國朝堂震動,趙佗只好先宣布趙仲始的長子趙昧為儲君皇太孫。
又調集南郡守軍于珠江南岸番禺城下陳兵,拱衛南越都城。
橫浦關不能憑恃、從橫浦關向南的這一段道路,也根本阻不住蒙恬。只剩下珠江水深流急,也許可以作為天險屏障?
來到百越數十年,趙佗第一次覺得心里沒底。
韓信接到軍報。在未央宮的大殿里,為陛下簡單復盤分說橫浦關一戰的戰況、
在一個巨大的幾案上,韓信用染色的羊毛、木塊作為道具,概況搭建橫浦關之戰的模型。這個模型當然並不準確,長安城沒有人掌握橫浦關的詳細地圖。更不要說制作橫浦關的作戰沙盤。韓信只不過是用彩色的羊毛堆出兩座山的模樣,在兩山之間以木塊當做橫浦關。以碎木塊和泥偶作為敵我軍隊,解說蒙恬如何進行這一戰。
“放火是一門學問。”韓信說。
這句話听起來古怪。如果廷尉在這里,廷尉一定會說,放火是一種罪行。
但是對韓信來說,放火確實是一門學問。韓信一生用兵,在用水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卻鮮有使用火攻的戰例。唯一一次用火,是在洛陽為了脫身制造了一次粉塵爆炸。
韓信不愛使用火攻,一體方面是當初技術條件所限,並沒有旋翼機和煤油這樣的工具技術。二來也是因為戰場用火,涉及到的因素更為復雜。風力、風向、可燃物體的數量種類、敵我兩軍的位置、周邊地形等等,總之火攻比水攻更難控制、更復雜。
蒙恬這一戰發揮了火攻的全部優勢,戰場處理的極為簡單粗暴。
秦軍完全沒有考慮風向、敵我軍隊位置、縱火區域可燃物分布這些問題,直接旋翼機升空,三個波次8萬斤火油、4萬斤炸藥包投放,靠在自己軍營一次打出隔離帶避免火燒到自己,就簡單解決了縱火的幾個要素。
至于這火勢最後有多大、火勢是否會蔓延,是不是會持續數月不止,在戰區乃至佔領區造成多大損失,蒙恬根本就沒考慮。
與其說沒考慮,不如說蒙恬就想放縱這場大火,如果這一場山火能一直燒到番禺,甚至燒光整個百越地區,蒙恬也不怎麼在乎。如果一把火就能解決百越戰爭,蒙恬寧可帶領大軍駐扎在橫浦關下,等著這場火燒光。
之前韓信的戰爭,都只是在中原地區,戰區的土地、人口、財物都是戰爭所必爭。消滅敵人的同時,還要盡可能保存財產和人口,這才有大量戰利品可以分配。
而蒙恬,根本不在乎戰區的一切,這一支秦軍就只是要打到大海之濱,把代表大秦的黑旗插上每一塊土地,至于戰區成為焦土?南國這麼潮熱,下幾場雨,過上幾年,自然就能長出草木來,草木灰是最好的肥料。
戰區人口流散?只要把荊楚的人口遷過來,男耕女織若干年,必然會人口繁衍。
戰利品?
打下萬里疆域,蒙恬大將軍和麾下的將士根本無需從那些窮鬼野人的家宅里搜刮什麼戰利品,皇帝能夠給出的土地錢財,遠遠超過戰場上的搜刮。
戰爭的目的不同,決定了領軍大將的選擇。
至于是不是殘忍……
跟大將軍討論殘忍?兵家就是干這個的。兵家哪一天是慈悲的?
韓信考慮回去以後就修改自己的那部韓信兵法三篇。自己的火攻篇寫的實在是太淺薄了、比起蒙恬這樣的前代名將,自己欠缺的不僅僅是技術代差,真正欠缺的甚至是對戰爭的理解和把握把。
慈不掌兵啊!
扶甦已經听得兩眼放光。若是南下五路大軍都能如此善用技術之力,自己沒有損傷卻消耗敵人、取得戰果,如果戰爭這樣展開和結束,百越這一戰就太成功了。
“未必每一路將軍都能如太尉一樣果決。不過秦軍的技術裝備後勤都遠超百越,帶兵將領都是戰場上打出來的經驗豐富的將軍,即便不能如太尉這樣威猛,取勝卻無憂。”韓信點點頭。
“但是山火還是會阻住我軍南下,會不會對後續的戰斗有影響?”扶甦問。
“太尉大軍攜帶的輜重充足,大火最多會把南下剩余的道路燒成白地,最大的問題不過是這一段路上缺乏糧秣而已。太尉的糧秣,足夠打到番禺再全軍返回,這倒是沒有什麼問題。而燒成白地……沿途就不會再有騷擾的游擊隊了。行軍速度還會更快。這一戰可能會比我們預計的更早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