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譙周這個人,劉諶的印象不怎麼好。
倒不是劉諶先入為主,而是因為譙周這個人,身為蜀中大儒卻是一個投降派。
用後世的話 就是給社會風氣帶來了很不好的影響。
所以劉諶早就已經決定等自己登基後,就把譙周趕出朝堂。
這會兒卻听到宗預說讓自己去拜訪譙周,劉諶當然不理解宗預為什麼要這麼做。
不過劉諶相信宗預不會害自己,他這麼說肯定有他的道理。
于是劉諶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疑惑︰
“宗卿,那譙周一篇《仇國論》,讓大漢很多人都喪失了抵抗的決心。”
“這樣的人,孤有什麼拜訪他的理由?”
宗預卻搖了搖頭說道︰
“殿下,君上不以個人好惡而用人。”
“殿下不要忽略了譙周在蜀中的影響力。”
“譙家雖然不是蜀中大族,但是譙周此人卻是蜀中儒學的領軍人物。”
“他能夠以一篇 《仇國論》,讓大漢上下喪失抵抗之心,為何不能再來一篇經典,幫助殿下重塑大漢對敵的信心?”
“而且此人學生遍朝野,陳壽、李密、羅憲、杜軫等都是他的學生。”
“所以譙周此人,殿下必須要重新審視!”
劉諶聞言不由得發出一聲冷笑︰
“宗卿,若真是只因為這樣,你就向孤舉薦此人,那還是請你不要白費力氣了。”
“大漢的情景不會比現在更差,孤是不會因為他學生遍朝野就向他妥協的。”
此時的大漢是個什麼局面,劉諶看的再清楚不過了。
用一團亂麻來形容都是好听的,所以劉諶根本就不怕折騰。
破罐子破摔還不好弄?
真要是因此讓譙周給拿捏住了,那豈不是又要重蹈老祖宗的覆轍?
大漢為何會一步步的淪落到如今這步田地?
光武帝劉秀難辭其咎。
看起來劉秀從王莽手里奪過來江山,再造大漢,但其實從立國的那一刻,就已經埋下了滅亡的伏筆。
那就是向世家大族妥協,劉諶無意去指責劉秀,因為當時的情況,劉秀別無選擇。
但是想讓劉諶再走上這條老路,劉諶覺得倒不如讓大漢就此亡了算了。
遠的不說,曹魏是從劉協手里禪讓而來,完美的繼承了東漢所有的弊病。
如今把持曹魏朝政的是司馬家,廟堂上的官員也幾乎全都是世家大族出身。
而原本歷史上,篡了曹魏的晉朝更是世家發展的巔峰,結果就是世家鐘鳴鼎食,百姓易子而食。
甚至還直接導致了五胡亂華的慘痛局面。
再說了,論世家,益州一地的世家,能比得上曹魏的世家多,底蘊厚嗎?
真要是借用了這些人的力量,說不定自己這邊剛打起來,另一邊那些世家就私底下媾和了。
把自己賣了,自己還得幫他們數錢。
這條路對于劉諶來說是走不通的,劉諶也不想走。
听到劉諶的話,宗預的臉上一片愕然,隨即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
“殿下誤會臣的意思了。”
“臣可沒有說譙周勢大動不得的意思!”
劉諶不解,一臉疑惑的看著宗預,不是這個意思是什麼 意思?
宗預說道︰
“殿下別看譙周寫了《仇國論》。但是在此之前,譙周只不過是個主和派罷了!”
劉諶聞言瞪大了眼楮,眼里充滿了不可思議。
“你說什麼?譙周是主和派?不是他提議投降偽朝的嗎?”
宗預嘆了一口氣︰
“鄧賊進入成都的時候,老臣只是呆在家里一動不動,既沒有上陣殺敵,也沒有自殺殉國。”
“若是按照殿下的意思,老臣也應當羞憤而死才是。”
“可當時是什麼情況?諸葛瞻父子戰死綿竹,成都已經無可用之兵。”
“真要是繼續抵抗的話,鄧艾父子在成都附近劫掠,朝廷又當如何?”
“姜維遠在劍閣,抵御鐘會二十萬大軍,其余地方的兵馬也都在防御外敵。”
“你讓成都拿什麼 去 擋鄧艾的五千精兵?”
“真要是讓鄧艾攻破成都,恐怕此時殿下接手的就是一個破敗不堪的成都了。”
“這個時候,殿下還以為譙周的做法錯了嗎?”
听到宗預的話,劉諶陷入了沉思。
宗預的話已經說的很明顯了。
當時季漢的情況已經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
誰都知道大漢已經沒有任何翻盤的希望。
就連宗預這樣的主戰派都默認了劉禪出城投降,大漢滅亡的事實,更不要說譙周的等人。
沒有張燈結彩喜迎王師,已經算是對得起老劉家了。
更何況,彼時的成都雖說有些兵馬,但根本就不是鄧艾的對手,與其徒增傷亡,還不如保全闔城百姓。
要怪就怪皇帝寵信宦官,把唯一能打仗的姜維趕出了朝堂,要怪就怪你老劉家氣數已盡,怨不得旁人。
上一次站在現在的人的角度看事情還是姜維告訴自己劉協在季漢的謚號的時候。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一次,在听完宗預的話之後,劉諶再一次的把角度放在了現在人的視角下。
是啊,歷史上的劉諶如此剛烈,卻沒有選擇和敵人同歸于盡,而是帶著一家老小自刎于宗廟。
是劉諶不願意反抗嗎?不是的,是因為劉諶看不到反抗的希望。
自己之所以會這麼做,除了因為自己不想死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自己知道歷史的大致走向,能夠規避一些東西,甚至是利用某些東西來讓事態按照自己想的發展。
可是身處這個時代的人,如何能預料到這些?
他們也不過是盡自己最大的可能來保全這片土地罷了。
再說了,這些人也並不是帶路黨,只是救國無望下的無奈選擇罷了。
如果自己不是穿越者,本身就是這個時代的人,自己不一定能比他們做的更好。
今天之前,劉諶一直在以上帝視角來審視這個時代,覺得世上的事就應該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樣來走。
曹魏入侵季漢,季漢就應該舉國赴難,只有這樣才算是對得起煌煌大漢。
可是真正的歷史不應該是由自己的好惡而定,百姓們也有生命,他們所求不過一日三餐,能活誰又想死呢?
就像劍閣的那幾萬俘虜一樣,他們不也一樣沒有以身殉國嗎?
後人總是以自己的目光來審視前人,所以才會有這樣那樣的說法。
真要是讓他們站在前人的角度,他們做的不一定有當下的人做的好。
站在今人的視角上來看,劉諶的思路豁然開朗。
之前心里很多擰巴的地方全都捋順。
長呼出一口氣,劉諶一臉真誠的看著宗預︰
“宗卿,你的話孤已經明白了!”
宗預聞言臉上頓時露出了笑意︰
“殿下明白了就好!”
劉諶也笑了︰
“不過孤覺得宗卿的提議還是有些小瑕疵。”
“孤會有一個更加完美的方案的!”
“當然,眼下還是要去找一下譙允南的。”
說著劉諶就在宗預一頭霧水中,起身告辭。
出了宗預家門後,劉諶便吩咐車馬往譙周家所在的方向走去。
很快,劉諶就來到了譙周家門口。
但是大白天府門卻關的嚴嚴實實,連個看門的都沒有。
于是劉諶命人上前去敲門,沒一會兒門就開了。
露出一個腦袋,眼里帶著警惕的問道︰
“你們找誰?”
劉諶笑著說道︰
“孤乃北地王劉諶,來找譙周譙大夫!”
听到來人是劉諶,對方趕緊把門打開,一邊行禮,一邊把劉諶迎了進去。
隨即又讓人去找譙周,等到劉諶來到正廳的時候,譙周也出現在了劉諶的面前︰
“不知道是殿下親至,有失遠迎,還望殿下恕罪!”
劉諶笑著說道︰
“大白天的,譙大夫為何緊閉家門?”
“莫不是早就猜到孤要前來,所以不歡迎孤?”
在解開了心里的疙瘩之後,劉諶的心思也活泛了起來,看人看事也能夠做到多方面思考。
眼前的譙周也不再是季漢滅亡的罪魁禍首,所以對他自然也就不會沒有好臉色。
听到劉諶的話,譙周的心底不由得苦笑一聲。
從勸進成功之後,譙周就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了,接下來就該辭官回鄉,靜等老去。
大漢的形勢自己早就已經看清楚了,能苟延殘喘這麼多年 ,已經是得天之幸。
原本就應該從鄧艾進入成都的那一刻就亡國,可是這位北地王硬是以一己之力,強行把瀕死的大漢給救了回來。
可是有什麼用?以大漢如今的凋敝民生,能擋得住曹魏的下一次進攻嗎?
但是譙周知道自己不能再勸了,上一次勸降先帝,就已經讓自己背上千古罵名。
如果再出言相勸的話,恐怕不光是自己,就連自己的家族都要跟著蒙羞。
所以從離開皇宮的那一刻,譙周便關閉府門,不再接客。
只等著劉諶登基之後,向其辭官。
只是沒想到別人沒等到,居然等來了劉諶的親自上門。
于是譙周開口問道︰
“不知道殿下今日前來,有何要事?”
喜歡三國之季漢演義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季漢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