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敗家子,比朕都有錢?

第909章 國之不強,在于民之不富。民之不富,在于國之不公!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漫步風中 本章︰第909章 國之不強,在于民之不富。民之不富,在于國之不公!

    皇城,戶部衙門。

    最大膽的一組學生,由周文博親自帶隊,他們拿著林塵特批的手令,直接進入了戶部,采訪各級官員。

    在這里,他們見證了最直接的,官場分裂!

    一名剛剛通過新學科舉入仕的年輕主事,在听聞他們的來意後,激動得滿臉通紅,他拉著周文博的手,慷慨激昂地說道︰“林大人此舉,乃是萬世之功!你們知道嗎?根據我們戶部的初步測算,一旦新政推行,國庫每年,至少能增收四百萬兩白銀!四百萬兩啊!這筆錢,九邊餉銀綽綽有余!能讓我們在北境,修築一道鋼鐵長城!這是真正為國為民的大好事啊!”

    然而,當他們走進另一間公房,采訪一位須發皆白的老侍郎時,得到的,卻是截然不同的答案。

    老侍郎甚至沒有抬頭看他們一眼,只是慢悠悠地品著茶,用一種古井無波的語氣,淡淡地說道︰

    “年輕人,治國,不是算術。不是一加一,就一定等于二。”

    “士林,乃國之根本。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了區區幾百萬兩銀子,而寒了天下讀書人的心,動搖了傳承千年的國本。這筆賬,究竟是賺是虧,你們,自己回去,好好想想吧。”

    說完,他便端起茶杯,下了逐客令。

    ……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

    整個京城都漸漸沉入安寧的睡夢之中,唯有京師大學堂內,一處院落,依舊燈火通明,人聲鼎沸。

    這里,便是《大奉日報》的總編室。

    結束了一天采訪的學生們,此刻正圍坐在幾張拼起來的長桌旁,他們手中的筆,在紙上飛快地游走。

    他們們時而低聲交流,核對細節;時而埋頭疾書,文不加點。

    周文博拿起了那些稿子,仔細地審閱起來。他一邊看,一邊不住地點頭,臉上滿是贊許。

    這些學生,雖然從未學過新聞寫作,但他們憑借著一股子純粹的熱情,以及林塵昨日所教的那些要領,竟然寫出了如此生動、真實、充滿沖擊力的稿件!

    就在這時,程博士,緩緩走入了總編室。他的手中,拿著一卷剛剛從林塵府上送來的手稿。

    “這是林國公親自撰寫的社論,作為這一期《大奉日報》的開篇。”

    周文博聞言,雙手鄭重地接過手稿。

    手稿的題目,赫然是八個字︰《士紳一體,國之強基》。

    周文博凝神讀了起來,越讀,他的雙眼,便睜得越大,到最後,已是滿臉的震撼與不可思議。

    讀完這篇文章,周文博喃喃自語︰“林校長,這是陽謀,也不知有沒有用。”

    次日,天色微亮。

    京城的邸房門口,早已人頭攢動,站滿了來自各省、各州的邸報小吏。他們平日里,都是散漫慣了的,可今日,卻一個個神色凝重。

    因為他們收到通知,說是邸報有所變革,他們生怕丟了飯碗。

    就在他們忐忑不安之時,一名身著官服,胸口繡著“新聞司”三字的中年官員,大步走了出來。他手中,捧著一個厚厚的木匣子。

    他掃視眾人,聲音洪亮,不帶一絲感情︰“奉太子殿下口諭!從今天開始,你們各府邸報,全部被納入‘大奉新聞司’!你們往後,不再負責邸報的送達,而只負責,送達《大奉日報》!”

    此言一出,所有小吏都露出了震驚的神色。

    那官員沒有給他們太多反應的時間,他直接打開木匣子,從里面拿出了一份份油墨尚新,散發著淡淡墨香的報紙。

    “這是第一期《大奉日報》!上面有朝廷對‘士紳一體納糧’國策的詳細解讀,有百姓最真實的聲音,它是陛下親自下旨發行。”

    他將報紙分發給每個小吏,厲聲喝道︰“現在!你們速速翻身上馬,以最快的速度,將這份報紙,送到你們各府衙門!路上不得有誤,不得丟失,否則,軍法從事!”

    “是!”

    所有小吏,都被這肅殺的氣氛所震懾,他們不再有任何的遲疑,接過報紙,便翻身上馬,如同離弦之箭一般,朝著京城之外,疾馳而去!

    三日後,山原省,渠州。

    這片土地,與京城相隔千里。往日里,朝廷的政令,總要慢上十天半個月,才能抵達。

    可今日,一名邸報小吏,卻風塵僕僕,滿臉疲憊地沖入了衙門。他甚至來不及喝口水,便直接沖入了知府的官房。

    “府尊!京城來急報!!”

    山原省知府,此刻正在處理堆積如山的公文,他听聞“急報”,眉頭一皺,以為是邊關又出了什麼問題。

    他起身接過小吏呈上的公文,剛打開,便愣住了。

    公文上只有一枚陌生的“大奉新聞司”的印記。而公文的內容,也只有寥寥幾句。

    看完公文後,知府看向小吏,而小吏從懷中,掏出了一份油墨尚新的報紙。

    “府尊,這是京城發來的報紙!上面說這東西,以後取代邸報。”

    “知道了,你下去吧。”

    “是。”

    知府接過報紙,只是隨意地掃了一眼,便是目光一凝。

    《士紳一體,國之強基》!

    “自大奉立國以來,至天鼎三年,北方草原蠻子,叩關三十一次,擄掠百姓十萬三千余人,兵鋒最盛之時,距京師不足三百里。同年,東南倭寇襲擾沿海州縣三十二次,大小船只被劫掠三百余艘,沿海百姓,至今談倭色變。此為外患。”

    “再觀國內,滄河三年兩決口,受災州縣一十有三,流離失所之災民,不下百萬。然國庫存糧,不足以賑濟。國庫存銀,不足以撫恤。此為內憂。”

    看到這里,王家和的眉頭,已經緊緊地鎖在了一起。這些數據,作為一州知府,他比誰都清楚,甚至,他所知道的真實情況,比這上面寫的,還要觸目驚心!

    他繼續往下看。

    “國之不強,在于民之不富。民之不富,在于國之不公!何為不公?士紳,憑讀書之功名,便可免除賦稅,坐擁千畝良田,卻無半分報效國家之義務。而貧苦百姓,身無立錐之地,卻要承擔國家九成以上之賦稅!天下,豈有此理耶?!”

    文章的筆鋒,陡然變得銳利如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說好敗家子,比朕都有錢?》,方便以後閱讀說好敗家子,比朕都有錢?第909章 國之不強,在于民之不富。民之不富,在于國之不公!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說好敗家子,比朕都有錢?第909章 國之不強,在于民之不富。民之不富,在于國之不公!並對說好敗家子,比朕都有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