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邊關小鎮的一處驛站內,燭火在窗欞透進的寒風中微微搖曳,映照出顧廷燁略顯疲憊卻已恢復神采的臉龐。連日來困擾他的高原反應終于退去,身體的不適雖已緩解,心頭的陰霾卻絲毫未散。他端坐在桌前,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杯沿,眉頭緊鎖,腦海中反復回放著此次出征的種種細節。
實在想不通,為何一場志在必得的出征會落得如此境地。明明糧草充足,將士用命,卻連吐蕃的人影都沒真切遇上,便因那詭異的高原反應折損了諸多兵力,最終狼狽回撤。這幾天趕路途中,他幾乎片刻不停地琢磨,究竟是哪里出了錯?是戰前對吐蕃地勢勘察不足,還是對士兵的身體狀況預估有誤?可思來想去,依舊摸不著頭腦,只覺得滿心的憋屈與不甘。
更讓他憂心的是,此次出征是太子殿下親自舉薦,本是想為殿下積攢威望,如今卻成了這般模樣,無疑是落了太子的臉面。一想到回到京城,要面對太子的失望、朝臣的非議,甚至可能到來的責罰,他便愁腸百結,只得重重地嘆了口氣,將杯中冷茶一飲而盡,苦澀的滋味從舌尖蔓延至心底。
與此同時,登州府城內卻是一派忙碌景象。盛 已然全面接手府城政務,正與余嫣然的父親余大人一道,按照先前擬定的規劃,有條不紊地展開各項前期鋪墊工作,余于大人之所以如此盡心盡力地配合盛 ,一方面是被金帥那些層出不窮的奇思妙想深深折服——那些關于民生、城建的構想,無不透著超越時代的智慧,讓他看到了登州未來的無限可能;另一方面,盛 曾坦誠相告,日後登州將是金帥的屬地,大家既是親戚,更是一家人,理當同心協力,將這片家園建設得更好。
這番話讓余大人感動不已。起初,他心中多少有些忐忑,畢竟小女嫣然在金府是妾室,他總覺得自己這個岳丈的地位不高,難免會被輕視,能被安排到登州做官,已是出乎意料的幫助。可如今相處下來,無論是金老爺子態度和藹相待,還是盛 的坦誠尊重,都讓他真切感受到了被重視的暖意,甚至有種受寵若驚的惶恐。
這日,盛 與余大人在書房議事,盛 特意提及“余兄,登州之地日後的制度,恐怕會與朝堂有所不同。用咱那女婿的話說,將來這里或將是‘一國二治’的局面。待他收復高麗,登州便會開啟全新的治理模式,所以眼下的前期準備工作至關重要。”
他頓了頓,看向余父,語氣誠懇“尤其是日後要頻繁對外展開交際,這方面我實在不擅長。從前在余閣老眼中,余兄那些迎來送往的交際手段或許算不得正經本事,可在金帥看來,卻是登州發展不可輕視的能力。”
余父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訝異。他知道自己的父親素來不喜歡官場應酬,卻沒想到金帥竟如此看重。
盛 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繼續說道“前些日子余閣老還特意問起此事,擔心余兄這‘陋習’會給登州添亂。我便把金帥臨行前的話說與他听——熹哥說,登州建設需分工明確,與各方勢力的周旋、談判必不可少,余兄在這方面的能耐,遠勝于我。日後外事接待、商貿談判等對外事務,還需余兄多費心主持。”
余父听後,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長久以來,他的交際能力總被視為旁門左道,如今竟能得到如此認可,並有機會施展所長,為登州的未來出力,這份信任與倚重,讓他瞬間充滿了干勁,當即拱手道“盛兄放心,余某定當全力以赴,建設咱們的家園!”
窗外的陽光透過窗紙灑進書房,照亮了兩人眼中對未來的憧憬,也預示著登州即將迎來的嶄新篇章。
時光荏苒,歲月在烽火與硝煙中悄然流逝。高麗王廷在經歷了數次慘敗之後,早已沒了當初的囂張氣焰,變得萎靡不振。曾經試圖抵抗的決心,在宋軍強大的火力與金帥精妙的戰術面前,被消磨得一干二淨。無奈之下,高麗王廷再次派出使臣,言辭間小心翼翼,隱隱透露出想要投誠的意圖,希望能與金帥見上一面,商討歸順之事。
金帥接到消息後,並未過多糾纏于過往的戰事,也沒有對投誠之事表現出過多的興趣,只是簡潔地約定了見面的地點,示意要與高麗王親自談話。
見面當天,雙方會面的場所設在一處開闊的營帳內,氣氛肅穆而微妙。高麗王帶著幾分忐忑與期待,等待著金帥的決定。然而,金帥卻直接否決了高麗王廷投誠的意向,這讓高麗王心中一沉,不知對方究竟意欲何為。
緊接著,金帥話鋒一轉,提出了一個讓高麗王始料未及的建議“本帥倒是有個想法,與其困守于此,不如由你率領高麗軍民西征遼國。”他頓了頓,看著高麗王驚愕的表情,繼續說道,“你若同意,本帥願意為你武器支援。你也清楚,高麗多山,土地資源匱乏,不利于農業生產,長此以往,必然會制約人口的發展。而遼國那邊多有開闊之地,若能打下一片土地,遷徙子民過去,既能解決生存之困,又能讓高麗有新的發展,豈不是比困守在這里要好得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金帥的話語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在高麗王心中激起層層漣漪。他細細思索著金帥的話,心中漸漸泛起波瀾。高麗向來在強國之間夾縫求生,長期依附于他人,毫無自主權可言。若是真能如金帥所說,打下遼國的一些地盤,將國人遷徙過去,建立屬于自己的穩固家園,那確實是擺脫當前困境的一條出路。
在金帥一番有理有據的分析與引導下,高麗王原本忐忑的心漸漸被一種莫名的沖動所取代,眼神中閃爍著蠢蠢欲動的光芒。他看著金帥,仿佛看到了一絲改變高麗命運的希望,心中已然開始盤算著西征遼國的可能性。
高麗王在金帥的一番勸說下,心中確實泛起了難以抑制的波瀾,那西征遼國、另闢疆土的前景,像一束微光,照進了他被接連戰敗陰霾籠罩的心頭。然而,多年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經歷,讓他早已養成了謹慎多疑的性子。他表面不動聲色,內心卻翻涌著無數個疑問金帥這般提議,究竟是何用意?若自己真的舉全國之力西征,背後便是手握重兵的金帥,萬一他中途反悔,自己的軍隊豈不是要腹背受敵?到那時,高麗恐怕真的會迎來滅國之危,連一絲喘息的機會都沒有。
金帥何等敏銳,早已從高麗王變幻的神色中看穿了他的顧慮。他端起桌上的茶水,輕輕呷了一口,而後放下茶盞,目光沉靜地看向高麗王,緩緩開口道“大王心中的擔憂,本帥自然清楚。只是你不妨想想,我若真想滅了你們高麗,又何必留到現在?宋軍的實力,你已經見識過了。”
他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所以,你現在唯一的選擇,便是前行西征。打下新的地盤,重建國家。從今往後,你們便是大宋的前沿屏障。只要你們安分守己,不生背叛之心,好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本帥可以保證,高麗絕不會有滅國之危。”
這番話如同一道驚雷,劈開了高麗王心中的迷霧,讓他瞬間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早已沒有了後退的余地。此番西征,看似是金帥給予的機會,實則也是一條只能向前的路。雖說日後高麗成了大宋的前沿,難免要充當“炮灰”的角色,可換個角度想,只要不和大宋交惡,一旦邊境燃起戰火,大宋為了自身的安全,必然不會對他們袖手旁觀,這無形中也為高麗增添了一層保障。
更重要的是,金帥的提議,終究是給高麗留下了一國的尊嚴,沒有將他們徹底吞並為屬地。想到這里,高麗王看向金帥的目光中,多了幾分復雜的敬畏。這個年輕的爵爺,年紀輕輕卻有如此深遠的謀算和果決的手段,當真是不簡單啊!他心中最後一絲猶豫也煙消雲散,暗自下定了決心。
喜歡劇組街溜子咋還穿到北宋知否劇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劇組街溜子咋還穿到北宋知否劇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