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六叔笑了一會,也沒太放心上。
就是點小事而已,一個倪震翻不了天,就算他爹倪匡也一樣。
也不過有根筆桿子,所謂文人,都要有金主捧。
又不是政客,無權無勢,有什麼值得在意的?
倪匡的水平也就那樣,只是跟金庸關系近,一直被金庸捧著賺錢而已。
金庸自己不寫書了,要專心辦報社。
總要捧幾個作家,倪匡剛好跟他有交情,水平雖然不高,但勝在寫得快。
一個人能供多份報紙,質量也能說得過去。
捧了很多年,最終名氣越來越大而已。
實際有多少斤兩,他們這些文化圈內部的人,都清楚得很。
“待會讓小方聯系倪匡,不是說要寫專欄嗎?讓他過來看看試映,多寫點好話。”
“來了給你們介紹認識一下,讓他教教他兒子怎麼做人。”
林祖輝也沒再糾結這個,就是隨口一提而已。
“好啊,听六叔的。”
方經理顯然听進去了,也沒打擾他們聊天。
出去聯系倪匡了。
邵六叔也不再提這事,而是問起了上次的事。
“林生,之前我們聊過,你說自有辦法,不知道解決沒有?”
林祖輝知道他在問什麼,也沒藏著,畢竟好壞都跟六叔關系不大。
“算是解決了,前段時間我讓華瑞做了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他們現在持有全輝超市的25股份。”
“六叔你說,我找的這個靠山夠不夠硬?”
邵六叔深深地看了眼林祖輝,這個年輕人不簡單啊。
知道可能會引來李首富的覬覦,干脆讓公司背靠對岸,他是個社團大哥,還能讓對岸入股。
顯然沒少費功夫,這種事都能給他做成,真有意思。
“呵呵,年輕人有魄力,更有本事。”
“本來還想介紹幾個老朋友給你認識,現在看來是我多想了。”
林祖輝也陪他笑笑,沒接這話。
他當然不是只有對岸入股一條路,港島水深的很,不怕李首富的也不少。
但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跟華瑞合作,可以沖著雙贏去,他沒吃什麼虧。
六叔能介紹什麼人?
包船王、霍家、利家等都有可能。
這些人可沒那麼好說話,真想他們幫忙,股份估計得白送。
“那挺不巧,冬叔也拿了不少股份,我們沒準備再融資。”
邵六叔也就隨口一提,做生意無非是我幫你、你幫我。
林祖輝要是缺錢,他幫忙介紹幾個有實力的人做股東,也沒什麼麻煩。
既然不願意接招,看來是不缺錢,那就不提這個了。
“那就不聊這個了,對了,永輝情緣里有首插曲叫《玉盤》,听添勝說是你寫的?”
這事六叔這麼關注?
傳聞他當初做電影,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看片。看完之後要是不滿意,就會直接燒底片,不再拿去放映。
此時做電視台,竟然也對電視劇這麼上心?
“一點微末手段,讓六叔見笑了。”
邵六叔則很鄭重,這可不是一點微末手段,他在文化圈浸淫幾十年了。
認識的文人墨客無數,分辨好壞的水平可不缺。
這首童謠很有水平,歌詞不是情情愛愛,而是鄉愁與成長。
還有點劉邦《大風歌》那句,威加海內兮歸故鄉的豪邁。
“林生,這可不是小手段,你寫的很好。”
“怎麼沒多寫幾首?說不準以後成了大文豪呢?”
為什麼?因為遲早露餡唄,不是自己寫的,有人找你交流下心得怎麼辦?
內行人,跟你多聊幾句。
從創作邏輯到韻律運用,幾句話就能讓你露餡。
“呵呵,有感而發罷了。”
“我天天忙著很多事,就像金老先生一樣,都知道他寫書好,他不還是封筆了嗎?”
“以後我也沒準備再寫歌,干脆就不掛自己的名。”
邵六叔點點頭,閑聊差不多了,得聊聊正事了。
其實他對永輝情緣沒多大關注,一部電視劇而已,他關心的是另一件事。
“阿輝,這趟去對岸考察,具體如何?”
林祖輝一听這話,知道前面的都是鋪墊,這才是對方想聊的。
作為港島最大的商業電視台,其市場佔有率超過 7 成,是重要的宣傳陣地。
此時自然是立場偏右,邵六叔得給未來做打算。
人可以跑,電視台還能搬走嗎?
“做人、做事哪里不一樣?不過好還是多過壞,他們是有底線的。”
“資本社會很多事都在台面上,對岸要在台下運作。”
邵六叔听懂了,港島動不動就是慈善基金,開公司還有一堆顧問費用。
對岸強點,估計也有限,陽光下還有陰影呢,這都不奇怪。
此時他也不猶豫了,問出了他心里壓著的石頭。
“林生,九七就要回歸了,你對這事怎麼看?”
林祖輝組織了一下語言,才鄭重地發言。
“六叔,我們是炎黃子孫,炎黃子孫是有精神信仰的!”
“那些佛、道都不是我們的信仰,我們信仰的是祖先!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從古至今,天下大勢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大一統是一種執念、一種根植在我們血脈里的思想鋼印,無數人願意為了這個執念拋頭顱、灑熱血。”
“偏安一隅?不存在的,你不追求大一統就只有死!”
“諸葛亮六次北伐,姜維更是北伐十一次,次次損兵折將都沒放棄過。”
“這十七次以弱伐強,死了多少人?損失多少糧草?沒人在乎,我們都敬佩孔明和伯約。”
“反觀一直追求偏安一隅的孫權呢?”
“沒人覺得他讓江南百姓安居樂業,沒人夸他征伐山越、讓江南變成真正的魚米之鄉。”
“統一是必然,不能和平解決,那就要通過戰爭解決。”
“打起來,為了統一,很多人是可以付出一切的。”
“六叔,你是經歷過戰爭的。港島這幾百萬人,算人嗎?”
不止六叔愣住了,連坐在林祖輝身邊的王鳳儀,和剛打完電話回來的方經理也驚得目瞪口呆。
他們都是第一次听說,有人完全繞過利益、好壞、對錯。
而是從信仰、理念的角度分析港島回歸的問題。
林祖輝說的有沒有道理?
很有道理!
統一不是生意,能用價值衡量,為了這件事,什麼代價都能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