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來到林祖輝的老宅前,王鳳儀不禁怔住了。
林祖輝家原來這麼窮?
眼前是一座殘破的土坯房,門前本應是院子的地方,如今已被開墾成菜畦,種滿了時令蔬菜。
穿過菜地,幾堵殘破的土牆歪斜地立在那里。
屋頂早沒了,估計屋子塌了之後,被人撿走燒火去了。
即便只剩斷壁殘垣,仍能看出這不過三間陋室,足見當年家境之貧寒。
村里雖多土坯房,但鮮有如此狹小者。在這地不值錢的鄉間,尋常人家都會多建幾間。
輝叔打破了沉默,沒人會因為此看不起林祖輝。
起點越低,越能體現林祖輝今日成就之高。
“老屋需要定時修繕,你走了之後,沒人打理。”
“那年踫上台風,房子就吹倒了。”
“估計是鄰居看你一直沒回來,院子一直荒廢著,也怪可惜的,才種的菜。”
林祖輝心里也沒多在意,塌了就塌了吧。
就算保存下來,他也不可能在這住兩天,留著沒什麼意義。
“種菜也不錯,算是有點人氣。”
“以前的事都已經過去了,我就是有點好奇,過來看看而已。”
王鳳儀伸著頭看了半天,才開口詢問。
“林生,你以前真住這里?”
“對,有什麼奇怪的嗎?”
她挑了挑眉,當然奇怪啦。鄉野村夫能進工廠上工,都算改變人生了。
她也見過不少白手起家的人,但起點像林祖輝這麼低的,她還真是第一次見。
眼前這番景象,在村里也得算下等。
還父母雙亡,就是個孤兒。
“那你真厲害,我記得你才到剛到5年多?”
“這是大多數人,幾代人都走不完的路,你就花幾年就走完了。”
林祖輝一點都不臉紅,家業都是靠他闖出來的,有什麼好臉紅?
至于需要幾代人?
逆天改命的人不都如此嗎?
真要只是中人之姿,又不站在風口上的豬。
就算幾代人,也沒什麼意義。
“現在這片土地百廢待興,誰都有機會一飛沖天。”
“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就在眼前,一只沉睡的巨龍要覺醒了。”
“我今天擁有的不算什麼。”
沒人去反駁他,憑他今時今日的地位,誰能跟他討論未來?
輝叔岔開話題,林祖輝未來還有什麼發展,他不清楚。
這里為什麼叫沉睡的巨龍,他也不想討論。
當初拒絕接手環保公司,他就沒再想有什麼大作為。
當好二房的房頭,照顧好孩子和家族就行。
“阿輝,要找人重新修繕下嗎?”
“你畢竟出身在這,港島也不遠,有時間可以回來住幾天。”
林祖輝點點頭,衣錦還鄉是有一套流程的。
修繕家宅自然要做,哪怕不住也得修。
修建一座氣派的宅院,跟買輛豪車差不多,都是讓人知道他的實力。
也能持續吸引家鄉的人才,前赴後繼的為他工作。
“這里太小,換一塊大點地方吧?”
輝叔听他願意修家宅,就很滿意了。
房子修在這,根就在這。
至少不用擔心,他不把家族子弟不當人看。
“當然不是在這,村東面河邊有塊地不錯。有兩畝多地,你想建多大都行。”
東面?那塊地,估計不是二房誰家的地,就是村里的公產。
輝叔既然說出口,自然會幫他擺平。
他們沒再多看這片殘垣斷壁,而是去了村東面的地里看看。
出了村口,除了各家開闢的菜園,就是只有水稻與番薯兩種作物。
靠近河邊的這塊地,緊鄰村口。林祖輝不拿下,估計人丁增加,也得批給別人建房。
這地方不錯,視野開闊。又遠山近水,確實是塊好地方。
“這里不錯,就選這了。”
輝叔也沒多說,給林祖輝找塊地簡單,村里沒人會說什麼。
農場建的離博社不遠,現在的規劃要修一條聯通縣道的8米寬水泥路。
已經確定,會有條岔路,一直修到村里。
光是這條岔路,林祖輝就要多花幾十萬。
現在每公里水泥路,造價就得20萬左右,他們這就是個小村子。
要不是林祖輝,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修通水泥路。
“是要建港島那樣的別墅嗎?”
“那你得找港島的大師傅來監工,我們這的師傅,不一定能修的好。”
“其他的小工,村里倒是不缺。”
林祖輝可沒興趣在村里修別墅,港島天天住,回來還住別墅,那回來干嘛?
“不修別墅,想住別墅,我直接待在港島就是了。”
“什麼樣的別墅,我都買得起。”
他想想,他雖然不缺錢。但也沒多少人,沒必要修大型院落。
那就修小型的古建築,四點金就不錯,這是四合院在潮汕地區的變種之一。
一共十幾間房,還有雕梁畫棟、和四水歸堂,足夠氣派了。
“輝叔,現在還能找到能修四點金的巧手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輝叔當然知道什麼是四點金,村里此時還有不少這種宅子。
林家的祠堂,也是四點金的變種之一。
“這種手藝,學會了就能吃一輩子。”
“近些年雖然沒人這麼建房,但手藝肯定傳下來了。”
“我打听打听,應該能找到。”
林祖輝點點頭,只要有大師傅在,無非是花點時間。
大不了多費點材料,建成應該不難。
“我出500萬港幣,沒時間要求。就要按古法來修雕梁畫棟,跟四水歸堂。”
“錢不夠,我可以再加,不超過1000萬就行。”
輝叔沒被這個價錢嚇到,實話實說,這錢其實不算多。
哪一代先祖,修家宅時,都是窮盡一切。
祖先留下的記載,寫的很清楚。
祠堂在民國時期,曾重新修繕過一次。
當時族人各種募資,最終花了差不多2萬兩銀元,才算將祠堂翻新完。
當時的1兩銀元,差不多就是現在的30塊錢,光是修繕就花60萬。
雖說要換不少梁柱,但好歹主體還在。
從地基開始建,具體要用多少,誰也不清楚。
但幾百萬鐵定跑不了。
“不用著急,四點金跟現在的樓房不一樣,不能著急。”
“你還要雕梁畫柱,估計得建個幾年。”
“等我找到工人,慢慢來就是了。”
林祖輝也不急,他又不在村里常住,一年能不能回來一次都是問題。
建好了,跟一直在建,對他來說作用差不多。
“不著急,總有建成的那一天。”
喜歡港綜之一個大佬的誕生請大家收藏︰()港綜之一個大佬的誕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