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跟黃學全聊完,將今年蜂蜜產量人為確定下來,到時候送到合作社,趁著秋收後曬糧有時間空閑,山里也沒有下雪封山路還好走,趕緊先送下山去,換一部分物資帶上山來,準備囤貨過冬。
後續兩天在屯子里收拾整理,將下地需要用到的工具全部準備好。
家里的母牛今年又下了頭牛犢,大的牛也長大了。
牛是兩周歲成年,可以開啟勞動生涯,之前因為歲數不夠,沒人舍得去用,畢竟牛屬于大牲口很值錢,甚至在很多人看來,一頭牛比一個人還要金貴。
因為是屯子里從小養的,對人比較熟悉,比尋常的成年公牛要溫順得多,加上平時會有意識地引導,今年收糧帶過去地里拉東西,等到明年開春,牛可以直接下地開墾。
至于收糧,用不著它,只需要帶著工具過去就行,回來的時候拉糧。
至于剛下的那頭牛,謝一城早先跟張富貴白平安說過家里牲口的事,張富貴主動開口要買下來。
並且听了謝一城的話,是用整個屯子所有人出錢的方法,將牛的產權歸屬于整個屯子,誰用誰提前說。
收糧集中使用就一起用,盡量保證平等。
畢竟一頭牛價格不低,謝一城知道後續情況,盡量讓耕牛屬于整個屯子才能避免不少事情。
至于羊,謝一城後續想了想還是留著給家里補補脂肪蛋白質吧,維持住就行,這東西價格也高不到哪去,加上他平時多數時間也不在家,沒法進山打東西帶回來,剛吃屯子里分的東西也不是事,畢竟拿人手短吃人嘴軟。
今年不知道是什麼情況,進山的東西好些都沒有回來,狐狸群元寶進山有一陣沒見著。
謝一城只能當是在山里成家生崽沒時間,尤其是元寶,它找的是山里的母黑熊,謝一城之前就跟屯子里人說過,不準讓它帶回屯子。
野生的黑熊不比從小養的,危險性極大,熊傷人可不在乎是公熊還是母熊。
至于原先那兩只小猞猁,現在長大了基本不出屯,按照屯子里人說法,真給這東西當貓養了。
尤其是飲食習慣,跟人時間久了,早先吃肉比較多,現在是葷素搭配著,雖然沒辦法完全戒掉肉,也有了不小變化。
屯子里已經很長時間沒見著老鼠了,早先是幾只帶回來的狐狸在屯子里防著,老鼠根本不敢進屯,進來一個沒一個,狐狸專門吃老鼠。
後面狐狸進山,兩只猞猁長大接過來活,這又是老鼠天敵,在山里就抓老鼠吃。
就是這個頭比尋常家貓大了不少,老鼠根本不夠吃,加上兩只進了屯子不咋出屯捕獵,頂多就在屯子周邊,夜里出去白天要回來睡覺歇著,人喂的可是不少。
也就是現在屯子里吃食相比以前多了不少,加上兩只猞猁加在一起都遠抵不上半頭黑熊的飯量,讓人沒覺得有啥壓力。
這次收糧,兩只長大的猞猁也是少有的主動要跟著一起出屯,有了些變化。
“哥你忙活啥呢?還沒準備好?”
“別著急,我給牛喂一遍,這東西比我還金貴,我餓著它都不能少吃一口。”
謝一城听著走進棚子,看著謝一國還在喂牛,忍不住苦笑道︰“這東西再金貴也用不著這樣,現在又不是入冬地上沒東西,進山啃點草也能墊墊肚子。
“再說牛再金貴,也不可能跟人比,啥時候一頭牛能跟一個部隊團級干部比了,還是一身功在身的。”
在現在很多人眼里,牛就是金貴。
可是在謝一城眼里,牛是很重要,但是受過的教育告訴他,人哪怕是跟大熊貓在一起,只要人受到生命危險,不論是被大熊貓襲擊還是說野外遇險將要餓死,主動出擊都是不違法。
人命大于一切。
更不要說謝一國這種從基層一步步走上來的團級干部,再怎麼算,也比一頭牛金貴。
謝一國笑著道︰“這不是就這麼一說嘛,這喂牛確實要喂好,多在意。”
“在意在意,必須在意。”
謝一城順著話說︰“哥,在意完了該走了,外面要到齊了,就等著你這當干部的指揮咱們謝家屯鄉親們進行收糧大作戰了。
“你要把打洋鬼子的勁拿出來,咱們干一場大的。”
“我這剛從戰場上下來沒多久,可是不想再回戰場,你這又趕著給我往上推。”
“就是這麼一比較,我先出去等著,你快點,要是整不動喊我一聲,咱家牛性子溫順歸溫順,架不住它對你不熟,性子倔著呢。”
“行,有事我喊你。”
謝一城走出屋,看著在屯子里已經聚集的人走上前。
“一城,咱哥咋還不出來?”
“再等會,在給牛喂料呢。”
“現在給牛喂料?又不是種糧,不一定能用得到,屯子里有驢車木板車,不帶就不帶了。”
“帶上好,帶過去正好能用的到,人還沒到齊,不差這一會。”
謝一城跟身旁人說著,一勝一勤跑到身前等著。
至于胡碧芸,她這次不用跟著下地收糧,在屯子里好好歇著,家里孩子還小,加上王芳那邊也要照顧需要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屯子里相比較之前,這次下地的人反而少了一些,屯子里最近幾年的新生兒太多,一兩歲甚至只有幾個月的孩子有二三十人,相當多,這些需要人照顧。
之前因為戰爭原因,為了避免孩子生下來沒法養活或者半途出現意外夭折,選擇了主動不生, 王芳就是其中之一,屯子還有好些都是這樣,一家一個孩子或者兩三個孩子的很多。
小鬼子動不動就掃蕩,生下來害了孩子也害家里。
東北解放後紅國成立,加上屯子里糧食夠吃後,一個個開始悶頭使勁,謝家康跟王芳就是典型,三年多時間抱了兩個孩子。
不過根據之前從王芳口中得知的消息,謝家康今後不會再要孩子了。
這次摔著傷身子,謝家康也覺得家里頭三個孩子足夠,平時他不在家全要王芳一個人帶,哪怕有白敏蘭幫忙照顧著也不容易。
謝家康也是目前屯子里目前唯一一個明說著今後不要孩子的成年人。
三個孩子現在看起來是不少,可是相比較同時代的人來說,其實並不多。
這個年代因為戰爭停止混亂日子結束,老百姓對未來日子有奔頭生育意願強,建國後的生育人數是年年漲。
年生育人口破千萬是從1945年開始,而那一年小鬼子投降,抗日戰爭完全勝利。
到了1949年,全國出生人口不到1300多萬人,50年51年增長到1400余萬。
而到了去年,也就是1952年,出生人口達到往年未有的高點,相比較上一年人口暴增,出生達到1724萬人。
出現這種情況,是隨著全國各地剿匪逐漸結束平定下來,生育意願極其強。
往後一段年月,除了那三年,基本年年出生人口都在漲。
甚至在三年結束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62年,出生人口直接突破2000萬。
後續一段時間,城市家庭,一家三五個孩子很正常,農村七八個孩子更是常見,甚至有些農村一家能超過10個孩子的。
這要是放在現在北邊的毛熊,對于生育超過10個孩子的婦女,都要發放英雄母親稱號,可以進行優先分配住房,免費乘坐一些交通工具。
真實打實的拿實惠支持的,哪怕是後世的大毛經濟再不好,也簽署過一項命令,對于10個孩子的母親一次性下發可兌換11萬rb的盧布。
人口,很多時候確實對國家影響很大。
畢竟人口越多,市場越大,國家提升潛力就大,戰爭潛力也一樣深,打仗打的就是人,大毛跟大毛腦袋打爛也是陣地推進,還是需要人口。
只不過人口太多了,生存壓力也大,這是同樣需要考慮的。
只是時間在變動事情也在變,當你放開、限制再放開,一切就不一樣了。
謝家屯今年收糧,除了胡碧芸外,像王芳李燕胡碧芸他們這些青年女性以及白敏蘭那樣50多歲的中老年女性,在這種時候全都要下地干活的。
現在因為孩子問題,需要留下不少在屯子里,加上後續還要做飯給下地收糧的男人送過去,以及屯子里需要留下幾個壯勞力防止野獸進屯或者是其他意外事件。
跟著屯子里人聊著,那邊胡碧芸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拿上東西過來,謝一城瞧著趕緊走上前接著︰“咋還抱著孩子出來了,這天涼了趕緊回屋去,拿東西你吆喝一聲我听見就進屋拿了。”
胡碧芸臉上帶笑︰“我順道送過來,小六六醒了不願意睡,我一走他就鬧,抱起來就不哭。”
謝一城接過東西離近看著被小被子將身子包裹嚴實的六六,大眼楮好似明鏡般將謝一城的身影倒映著,也不哭也不鬧,父子兩人就這麼愣愣看著。
“回頭還是別天天抱,抱習慣了回頭只要你一放下他就鬧騰,今後忙活的還在後面。”
胡碧芸答應著︰“嗯,就一次,等回去就放在。”
“讓我也瞧瞧讓我也瞧瞧!我也瞧瞧小六六。”
一勤前傾著上半身布鞋褶皺踮起腳尖,伸著脖子要看。
“你小姑姑可喜歡你,長大可要好好孝順你小姑姑。”
胡碧芸慢慢蹲下身子,將孩子抱著讓一勤看著。
一勝歪著腦袋貼著一勤,兩人齊齊看著。
六六也是一樣,看著兩人,一點不鬧騰。
“聚一塊干啥呢?”
這邊一家扎堆看著孩子,身旁還有其他人逗著樂,那邊傳來聲音。
謝一城抬頭望去開口道︰“大爺,人都到齊了,咱們啥時候走。”
“現在就走。”屯長打量著屯子里疑惑開口問道,“一國呢?”
“我哥在屋里喂牛呢,也該出來了,我去喊一聲。”
“喊上吧,要是不行牛就不帶了,回來運糧再怎麼也不能差那頭牛帶車裝的。”
謝一城這邊剛要邁開腿,就見謝一國牽著牛走出棚子。
“哥,綁上板車咱們走,就差你了。”
“走走走,這牛倔的厲害,我喂它東西,在棚子差點跟我干起來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听著謝一國話,周圍人听著齊聲大笑。
“一國,你跟牛不親,這事讓一城來更好使,咋說都是親生的。”
“別瞎說,啥親生的,人家一城有媳婦有孩子的,說話沒個把門,那是親自看著生的。”
“對對對,親自看著生的,那牛跟他親。”
謝一國笑了笑沒接話,跟謝一城兩人將板車綁好架在牛身上,一輛簡單的牛車組裝好。
屯長看著謝一國忙活好吆喝一聲︰“都到齊了,東西全帶上別忘了,趁早去,這邊趕緊忙活完那邊還要忙活,都不能耽擱。
“附近周圍屯子我都去問過,沒有一個不減產的,今年跟往年不一樣,都打起來精神。”
听著屯長的話,眾人臉上的笑意慢慢褪去,心情有些沉重。
是啊,今年糧食能收多少還是個未知數,一點都不敢耽擱,這邊地里收完還要去那邊忙活。
糧食收起來還要趕緊曬,現在看著天氣是好,可是誰也說不準後續還有沒有雨。
要是到時候曬糧的時候下場雨,全完了。
幾十人趕著驢車馬車牛車,一路奔著耕地去。
相比較前幾年,屯子里的大牲畜多起來,不論是春耕還是秋收,都輕松不少,不然全靠人力來忙活,又累干的又慢。
去謝家屯耕地的路,也比前幾年好走不少,除了耕地外還有蜜蜂養殖,加上之前跟幾家屯子來往幫忙修山道的原因,這條路也修了不少。
不說全部用石頭鋪了一遍,地上雜草清除阻隔的樹木砍伐掉拓寬路面,加上地面壓實,一路走著很方便,即使有些因為坡度起伏也沒有太大,行人牲畜木板車現在前往耕地處極其方便。
修路,修的不僅僅是山道,修的也是方便。
一路直奔到田地間,早有人在這守著準備,迎著人到地點。
喜歡我的1949從長白山開始請大家收藏︰()我的1949從長白山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