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戰線越過曼德勒的時候,李家軍才遭到一些零星的抵抗,這個時期的緬甸雨季也真正的到來了。
    雨一直下,後勤保障線上就開始吃緊,偶爾出現的泥石流沖毀了泥濘的道路,這也就是李家的大貨車越野性極強,不管是哪個車輪陷進泥里,都有一定的能力爬出來。即使自身爬不出泥坑,可要是掛上牽引繩,躍出泥坑還是能夠做到的。要是換上內地的大解放,後勤物資運送不到前線,這場戰爭還能不能夠持續下去,還是個問題。
    李家軍依靠機械設備的機動能力在雨季打了對折,而內地過來的兩個團卻沒出現什麼問題。小米加步槍的教育模式,讓他們在身體上能承受更大的困難。以前不大看得起內地泥腿子的印尼老兵們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的鋼鐵意志堅不可摧。
    “呵呵,這下兩支軍隊倒是互相攀比上了,你們李家軍裝備好,我們華夏軍斗志強,吃得苦,耐得勞,這也算是天作之合咯。”王司令和軍區幾個高層領導笑著說道。
    “唉!戰斗意志上,內地確實堪稱天下第一,只是為了設備舍生忘死的精神,我不知道對不對。人命關天,這還沒到打大仗的時候,為了些許裝備不被損毀,就犧牲了兩名同志,我總覺得心里過意不去。”
    李旭東嘆了口氣,在雨季,緬甸中部和北部的道路實在是太難實行機械化了。昨天的戰報里就說了,因山洪暴發引起泥石流,導致一輛大貨車被困。為了挽救車上的機械設備,司機和押車員不顧險情,奮力救車,結果被泥石流和山洪連人帶車一起卷走,最終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李兄弟,犧牲了兩位同志,我們也很痛心,只是干革命,哪有不犧牲的,何況這還是為了挽救你家捐贈給我們國家的物資。”
    價值觀的不同,讓人們的思維方式也有所不同。不管是救人還是搶險,李旭東始終認為自己的生命始終是第一位的。而內地的教育是要舍己救人,這其中的區別就很大了。
    如果見到有人遇險,首先觀察周圍,判斷險情是否存在?自己是否也有遇險的可能?並進一步判斷自己是否有能力救人脫險?只要你覺得你自己也有可能遇險,那就不要救人,自己逃跑要緊。
    如果是物資,李旭東就覺得更不應該了。再重要的物資,也沒有人命重要。物資被山洪摧毀,屬于不可抗力,這個時候就該想到如何保全自己。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李家軍身上,只會成為反面典型加以宣傳,而不會像內地一樣,被宣傳成英雄。
    “王司令,我們之間不糾結這個問題,但是我也懇請這種英雄不要在部隊內部宣揚了,我們的價值觀不同,如果過度宣揚的話,會在李家軍內造成不太好的影響。軍人可以犧牲在戰場上,也可以犧牲在山洪里,但覺不能做自己能力達不到的事情。”李旭東的話擲地有聲。
    “李老弟,這是為什麼啊?這為了搶救物資而犧牲,難道不該好好表彰嗎?”王司令愣住了,這小李是怎麼了,人家都為國捐軀了,他這三十七度的嘴里怎麼能說出寒意森森的話來呢?
    “我們不提農夫與蛇、東郭先生與狼的寓言故事,只是就事論事說一下,如果我掉進水里了,又不會游泳,這個時候,是不是該由熟悉水性的戰友來救?如果一個不熟悉水性的同志來救我,我被救上來還好,要是他沒能力救我,反而被我拖著,一起淹死了,我想問問,這是我的不對呢,還是他的不自量力?要知道,被溺者為了活下來,只要是他面前的物體,他都會當成救命稻草,抓著不放的。”
    李旭東的聲音不大,但大家都听清楚了。救人是應該的,可要是自己不會游泳,那還有借口,可自己如果會游泳的話,這人該救麼?又該如何救呢?
    游泳作為一項技能,一項保命求生技能,不少人都會。但如果是在水里救人,沒有一定的技巧和方式方法,被溺水者拉入深潭一起淹死的,也不在少數。
    眾人一陣沉默。
    “物資和錢財一樣,都是身外之物。這些物資多一點,少一點,對戰事的幫助並不大。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想方設法的保全物資呢?這和游擊戰法里的存地失人這一重大錯誤有什麼區別嗎?”
    李旭東的話宛如洪鐘大呂敲打在眾人的心頭,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實為不智也。
    “李兄弟,可他們怎麼說也是為了搶救國家財產而犧牲的啊,咱們政治部總不能批評他們的行為吧?”政治部副主任就是管思想意識的。
    “烈士,肯定是烈士。只是宣揚出去的話,對李家軍來說,不是件好事。當初我讓李家軍的人去你們軍營講課,你們十三軍下屬的某某團政治部主任攔住了,說是部隊在進行政治學習,不準李家軍的人進去。現在這兩名戰士用生命給大家上了這本就該上的一課,大家也該吸取教訓了,要知道每一名犧牲的戰士身後,就有一個盼子歸家的母親,就是一個本該完整的家庭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李旭東的話充滿了惆悵,要是犧牲在戰場上,李家的撫恤金肯定能確保犧牲的家屬能衣食無憂的度過十年。可現在這種無謂的犧牲,卻是他最不願意見到的,實在沒必要啊。
    “李旭東同志,這個事情我們滇省軍區還需要討論一下,你看這撫恤金的事?”
    李旭東當初可是承諾過,如果部隊里有將士犧牲了,不論官職,每人一萬元人民幣的撫恤金。軍區領導這是怕李旭東賴賬呢。
    “撫恤金照給,只是我希望這樣的犧牲下次不要再發生了。我不是心疼錢,我心疼的是將士們的生命啊。另外我還有個要求,撫恤金我不管你們扣多少,但我仍舊覺得,戰士們的生命是最寶貴的。他們犧牲了,他們的家里就少了個頂梁柱,所以這撫恤金,你們最少都要發下去六成。這是給他們家人生活的保障款。”
    撫恤金有多高,李旭東沒查過,估計這個數字不會超過伍佰元。伍佰元雖然不算少,但要維持一個家庭十年的開銷,明顯是不夠的。一萬元發下去六千元,至少可以保證這個家庭十年的生計。
    “唉,李旭東同志,你這是在給我出難題啊!我們有我們的規定,總不能為了你的原則,就放棄我們的規定了吧?”副政委也是一個頭兩個大。
    “有戰爭就有傷亡。為保衛祖國而戰, 死得其所, 無上光榮, 將士們可以將生死置之度外, 但他們死後父老妻兒怎麼過?總不至于讓烈士流干了血,讓家屬流完了淚,還要過著淒苦的日子吧?”李旭東沉聲問道。
    按照政策,一個戰士的撫恤金只有四百多元,那些民兵民工的撫恤金更少。李旭東要求的標準如此之高,簡直是不把榮譽當成一回事啊。
    “李旭東同志,我們也知道那些烈屬過得不容易,可規定就是規定,咱們還是要听民政部門的政令,這樣吧,我們軍區發函,要求地方上善待他們的家屬,盡量給他們安排個單位上班,這樣子他們一家的生計也不用發愁了。你看這樣的安排怎麼樣?”副政委撓了撓頭,這是他能想出的最好的辦法了。
    “不怎麼樣,保爾柯察金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再高的榮譽也挽不回一條生命,再多的錢也彌補不了家屬的心痛。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這筆錢可以彌補一下烈士對于家庭的一部分貢獻。”
    “李家打下緬甸,為的也不是李家的基業,而是華人在海外的地位,也是為了華夏能夠突破甦聯的陸上封鎖,同樣,也是為了打破老美對華夏的海上封鎖。如果我們華夏國富民強,海外的華人國家都將融入華夏這個大家庭。現在我們國家還不夠發達,我手上能控制的國家也無法回到祖國的懷抱,可我相信,在我的有生之年,印尼、大漢、緬甸終將並入我們華夏的版圖。”
    “曾經,我們的祖先霍去病能飲馬翰海,大明船隊在東南亞展現天威,就是因為我們國家強大。現在我們雖然積弱,但只要我們的戰略制定正確,大家擰成一股繩,有力大家一起使,我相信我們華夏一定能再次站在世界之巔,成為世界之王。”
    李旭東沒有保爾柯察金那麼宏偉的志向,但他也希望在自己臨終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華夏的輝煌而斗爭。”
    在座的除了趙雅芝,都是鐵骨錚錚的軍營漢子,誰又沒有封狼居胥的夢想?奈何自乾隆以後,國力日漸衰弱,被列強欺辱,被小日子侵佔了大半個華夏。
    現在的世界局勢,就如同三國時期一般,華夏兩頭不靠,實非良策。
    “咳咳,咳咳,李旭東同志,咱們還是先談談這個撫恤金的問題吧。”
    夢想雖美,終究是夢想,還得要人來實現。
    李旭東很後悔沒在當初簽訂的協議中加上撫恤金這一條,但妥協?李旭東心里並沒有這個打算。
    既然內地承認他們是烈士,那麼緬甸解放史上就該記錄他們的國際主義精神,通過緬甸郵寄給他們撫恤金,難道不應該麼?無非是多掏一份撫恤金而已。
    “這樣吧,你們想怎麼辦就怎麼辦,但是緬甸方面對誠心幫助緬甸解放而犧牲的同志也發放一份慰問金,這樣兩者互不干涉,總可以了吧?”李旭東提議道。
    “這慰問金的發放,出自緬甸方面的善意,也體現了我們兩國人民之間深厚的兄弟感情,我想大家都不會拒絕的。我沒意見。”王司令搶先說道。
    “我也沒意見。”
    “贊同。”
    “我也贊同,只是這兩位烈士的宣傳該怎麼辦?”
    “低調吧,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確有些螳臂擋車了。而且咱們也要統計一下,部隊里有多少不會游泳的戰士,夏天的時候,咱們得教會那些旱鴨子,不說能達到救人的水平,至少得讓他們學會游泳。”李旭東說道。
    “李旭東同志,我還有個問題想要請教,你為什麼不在你掌控的國家里實行社會主義呢?”軍區政治部主任問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弱勢得救之道,也有,也沒有。一個沒有競爭的社會,大家都一樣了,哪來的活力?而競爭必然會有所分化,會產生貧富和等級,此乃天道,也是社會進步必須經受的代價。我們國家沒有經歷過真正的資本主義社會,只有一些簡單的工業生產,並沒有產生機械文明。”
    李旭東的回答令在場的眾人頗感意外,弱勢群體得救,不就是無產階級被解放麼,大家吃大鍋飯,實行計劃經濟,生產的產品不管人民群眾接不接受,反正就一個模樣,也就沒有了競爭。
    國外的商品之所以品類繁多,無論是外觀、還是精細程度,都不是內地生產的產品可以比擬,這或許只是最細微的差別,但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就可以知道,內地的商品之所以在國外不暢銷,還是因為缺少了競爭。
    “李旭東同志,為什麼一定要競爭呢?大家各司其職不好麼?”
    “大國,尤其是超級大國,地大物博,所有的原材料都有,這樣的國家可以做到經濟內循環,而小國家的產出品種單一,必須要進行國際貿易,才能做好自己的經濟循環。就像東南亞這些國家組成了一個經濟體一樣,每個國家都承載著自己的使命,也接受來自各國的競爭。當你的某項服務達到了最好,大家就會自發地認為你適合干這個行業。東南亞各國都有自己的港口,拋開地理因數,為什麼新加坡的船運業務在逐年增長?很大的原因就是他們在競爭中獲得了優勢。”
    喜歡穿越1951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1951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