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省很好,風光秀麗,可不僅鐵路慢,就連汽車也開不快,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橋梁稀少。
“老李,你看外面的馬,怎麼這麼矮啊?馬頭還沒人頭高。”
香江的馬場里有不少賽馬,大多是國外的各種名馬,匹匹神俊,再加上騎手都是小個,更顯得馬匹的高大。
“咱們內地道路不足,交通運輸主要依靠騾馬,你別看滇馬矮小,耐力卻很好,真要馱著貨物走山路,滇馬比香江的那些名貴賽馬都要強上不少。”
一路上,趙雅芝總有問不完的問題,李旭東能解釋得清楚的都給她解釋了,只是對于極少的個別現象,他也不夠了解,只能說道︰“這滇省十八怪都有好幾個版本,你說奇怪不奇怪,雲南就有十八怪。四個竹鼠一麻袋,蠶豆花生數著賣;袖珍小馬多能耐,背著娃娃再戀愛;四季衣服同穿戴,常年能出好瓜菜;摘下草帽當鍋蓋,三個蚊子一盤菜;石頭長在雲天外,這邊下雨那邊曬;雞蛋用草串著賣,火車沒有汽車快;小和尚可談戀愛,有話不說歌舞代;螞蚱當作下酒菜,竹筒當作水煙袋;鮮花四季開不敗,腳趾常年露在外。”
“呀,這背著娃娃再談戀愛我還能理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了婚之後再戀愛。可小和尚怎麼還可以談戀愛啊?”
趙雅芝之前是空姐,知道東南亞那邊的和尚是能還俗結婚的,可小和尚談戀愛也是不被允許的啊。
“特殊風俗,佛教雖然講究的是出世,但總在紅塵中打滾,所以總會受到當地政治環境的影響,在內地,他們就吸收了很多道教和儒家的思想,在藏區,他們的教義也有所變化,這就是融入了不同的文化的結果。”
“老李,你怎麼懂得這麼多啊?”
“讀萬卷書,再行萬里路,你也會見多識廣的。更關鍵的是,書讀多了,路走多了,心胸就會開闊,視野就會打開,你就會明白你自己需要走什麼樣的路。”李旭東平靜的說道。
“可我是女孩子啊,我爹我媽都說了,女人只要嫁給了好男人,在家相夫教子,一輩子都會衣食無憂的。”
“男人在社會上確實要好混一些,不過我家的娘子都是巾幗英雄,家里的事業都是她們開創的。”
“其實我也挺好奇的,李家好像就是最近這十幾年才突然崛起的,產業能做到這麼大,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他們說你家富可敵國,然後你家就不聲不響的建國了,可報紙上卻沒有你家的任何報導流出來。”趙雅芝問出了這些年香江民眾都想知道的問題。
“想要致富,光靠勤勞,永遠是不夠的。你在電視台當編導,一百年不吃不喝,又能攢下多少?致富靠的是腦筋,靠的是常人看不見的商機,一個人為你做事,你能賺到的也不多,但是一百個人為你做事,一千、一萬、甚至是十萬人為你做事呢?你能賺到多少錢,那就成了幾何倍數的關系了。”
“可是這麼多人做事,光是工資就是天文數字了啊!”趙雅芝有些不服氣的說道。
“那就要看上位者的眼光和投資方向了。你投資的是朝陽行業,自然是賺的盆滿缽滿,你投資的是夕陽產業,那就要面對破產重組的局面。”李旭東回應道。
“那怎麼判斷是朝陽產業或者是夕陽產業呢?”當過編導的趙雅芝也想掌握財富密碼。
“哈哈,科技以人為本,凡是讓人勞累不堪的工作,都屬于夕陽產業。這些年電子產業一直在高速發展,可現在還遠沒達到理想的狀態,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夠躺在床上就能接收到全球的任何資訊,我想查找任何資料,都不必去圖書館翻找那些堆積如山的典籍,隨手一個電話,就能聯系上我想要聯系的任何一個人。”
女人很容易相信男人的花言巧語,所以說,男人不壞,女人不愛。但如果她能讀懂男人內心的豪情,那成為他的迷妹也就沒什麼稀奇的了。
一夜的休整,李旭東宛如君子一樣,並沒有要趙雅芝伺候自己的飲食起居,反而擔心這個不敢吃辣的女子飲食不習慣,這又讓她多了幾分好感。
七八百公里的路程跑下來,龐大的車隊終于在第二天傍晚到達了瑞麗,內地的小伙子一個個不知疲倦,香江的這些跟班反倒一個個累得不輕。
這兩天的接觸下來,趙雅芝覺得和李旭東聊天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听他說話,能感覺他是個醇厚的長者,他看待問題的角度和其他人真的不一樣。可看他相貌,又像是氣勢很足的年輕人,就是不知道他有沒有一副好身體了。
“看來這些年大家都養尊處優慣了,這樣吧,不休整了,明天我們也跟著部隊一起訓練。”李旭東對這些人的身體素質是不太滿意的。
當起床號吹響,李旭東也穿著自己的軍裝出現在了操練場地,在部隊里,官兵一體,同吃同住,沒有誰能高高在上的不听指揮。
五公里晨跑,這還不是全副武裝,來自香江的同伴都跑得呼哧呼哧的大喘氣,還有不少都掉隊了,有的甚至還想自己和女兵一樣,只跑三公里。
早餐吃的是玉米粥加二合面做的饅頭,還配上了四樣咸菜,這已經是最好的待遇了。
要知道邊疆戰士的伙食標準每天為四毛五分錢,只有進行國防施工的戰士伙食標準才會提高到六毛。
二合面做的饅頭不怎麼好吃,苞米茬子有時候還會割喉嚨,但有李旭東帶頭,大家即使有意見也不敢說出來,只是背後的抱怨聲多多少少有一些。
上午的操練是隊列訓練,一個是要培養紀律性,二來也是增強他們的服從意識,再來就是為了促進團隊的合作能力。
中餐是加了肥肉的炒菜,一葷一素,不少不愛吃肥肉的還把它從自己的碗里挑了出去。
看在眼里,李旭東並沒有說什麼,他自己也不吃肥肉的。只是這年月,在內地拒絕肥肉,可能也就這群人能做得出來這種傻逼行為吧。
“哼,敢不吃肉,那就不要給他們吃了,都給咱們部隊的戰士。”司務長是連隊的采購員,他能決定連隊里的伙食標準,吃什麼菜也都歸他管。
下午的軍姿訓練讓大家叫苦不迭,手沒夾緊,腿沒用力,身子站得不夠直,都得加練。李旭東和大家一樣,接受著來自教官老兵的摧殘和刁難。
沒有油水的時間很容易餓,不到下午四點,大家的肚子就在咕咕的叫著抗議。
晚餐是沒有肉的二合米加蔬菜,油水更是稀少,簡單的飯碗一沖,碗里就干干淨淨了。
“我還以為和大老板一起出來是趟肥差呢,結果就給咱們吃這些東西?”一個李家的職員小聲抱怨道。
“是啊,以前和大老板出去,不是烤全羊就是烤全牛,要是靠海還有海鮮大餐,這次到了內地,咱們的伙食標準咋就這麼差了呢?”
“你們還看不出來麼?內地的男人肩扛手提的,一個人就比我們兩個人還要厲害,老板這是對我們的表現不太滿意啊!”
不滿意,確實是不滿意,兩個星期眨眼就過去,一些自稱有高血壓、心髒病的人眼見著大肚子逐漸消瘦下去,身上的病癥也好了許多,大家這才知道,原來勞動和訓練再加上適當的粗糧是可以治病的。
大家的訓練照常進行,只是強度加大了不少,伙食標準也在慢慢提高。訓練時的疲累和咕咕叫的肚子,時刻都在提醒著他們,馬上就要參與剿匪啦,要是沒有個良好的身體,是剿匪,還是被土匪繳械,那就真的說不清了。
內地的戰士也在加強新裝備的適應,高中生可以進入技術兵種,初中生需要選拔才能加入技術兵種。修理他們不會,可學習操作,他們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嘿,這玩意兒真的神了,一個小小的雷達,居然能鎖定這些天上飛來的炮彈發射位置,這玩意兒要是抗美援朝時期咱們有幾台,咱們的炮兵不就能把鬼子的炮兵炸到天上去呀!”
“嘁,你沒見那個無人偵察機麼?那玩意兒才好吶,敵人在哪里,躲在什麼位置都能看見,有這玩意兒,咱們真的可以天下無敵了。”
“你們沒听說麼,這些都是最新的高科技武器,咱們內地沒有,就是北邊的甦聯也沒有。這兩個團的武器裝備還是人家捐贈的,這也就是捐贈者和咱們內地是一家人,要是這些裝備要是出現在敵方陣營里,咱們咱麼打贏這場戰爭?”
高科技武器的亮相,讓所有見識到這些武器的軍官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擔心,國外的武器難道都發展到這個程度了嗎?這種武器裝備出現在己方還好,一旦出現在敵方,那將是個什麼景象!
以前最安全的就是炮兵,有了這個什麼雷達,自己剛剛打上一炮,敵人就能算出自己的方位,那報復性的火炮就會隨之而來。
最前線的那些士兵再怎麼隱蔽,只要不在叢林里,偵查型無人機會立刻捕捉到他們的身影,即使在不見五指的黑夜里,身上散發出來的熱氣,也會馬上被紅外線夜視無人機探查得清清楚楚。
那些坦克和裝甲車更是難堪,不管是在行進還是在原地待命,一旦被無人機發現了,只需要無人機從天空投下幾枚炸彈,頂部的薄弱的裝甲就會被瞬間炸穿,坦克和裝甲車里,英勇的戰士也會化為烈士。
王將軍作為滇省軍區的司令員,第一次見識到了高科技武器的厲害,想要和李家軍比武的心思頓時熄火了。
以前都說朝鮮戰場上,美軍已經武裝到了牙齒,可現在看來,真正武裝到牙齒的部隊是李家軍啊!
裝備上新式武器的兩個團知識分子太少,不得不從別的部隊臨時抽調高學歷的干部戰士,整個軍區想要調進去的不知凡幾,有的同志還寫下了血書。
武器裝備的代差不是勇氣可以彌補的,核彈作為威懾力量,也不可能真正使用在戰場上。
“小李,這些裝備都是你從國外買來的?是不是美軍那邊都有了這樣的裝備?不應該啊,如果他們有了這樣的裝備,越南戰爭中,他們沒道理不使用啊。”王將軍拉著李旭東嚴肅的問道。
“有些裝備國外最先研發出來,比如那個雷達,國外就有好幾款。最好的八秒多就可以計算出炮彈來自哪個位置,差的也只需要三十秒,咱們這個縮短到了五秒。算上給炮兵部隊準備的時間,五分鐘之內,報復性火炮就可以發揮出應有的威力了。”
別看只有三秒的差距,這可是科研人員智慧的結合才造就出來的。
想要壟斷高科技技術,那完全不可能,算機最早是由美國發明的,編程語言也主要由英語國家開發,使用英文可以避免編碼問題和亂碼現象。而中文博大精深,語法復雜,方言多樣,容易引起歧義。
在別人最擅長的領域創造出自己的輝煌,本就難能可貴,要想把別人徹底甩開,幾乎不可能做到。
“小李,這些高科技裝備我們國內能不能制造出來?”
李旭東搖頭說道︰“不是我妄自菲薄,咱們內地的科技水平還停留在五十年代初期,技術和設備達不到生產的要求,我們目前的水平根本就造不出來。”
話說完,眾人一陣沉默,大學停辦,少數工農兵大學生在學校學的也是以政治為主,高中生不是進廠,就是當兵或者下鄉當知青,課本里的知識還不如六三年之前教的深,這就是社會現狀。
“嘿,嘿,同志們,打起精神來!這些高科技武器我們雖然沒有,但海外的華人有,那就相當于我們也有了。”李旭東拍了拍巴掌說道︰“機器設備咱們可以引進,科學技術咱們可以學習,我們國家這麼多的人口,只要教育趕上來了,更先進的設備咱們也能造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