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意外發現如同黑暗中的希望之光,照亮了科研團隊前行的道路。然而,要將晶體中模糊的提示轉化為能夠穩定“宇宙之心”的有效方案,仍需面對諸多艱難的攻關。
回到聯盟總部,科研團隊迅速集結,圍繞新獲得的線索展開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根據晶體中的提示,穩定“宇宙之心”似乎需要借助一種特殊的能量共振模式,這種共振模式能夠與“宇宙之心”的固有頻率相匹配,從而抵消掉來自失控實驗的干擾能量。但要實現這種能量共振,面臨著諸多技術難題。
首先,需要精確測量“宇宙之心”的固有頻率。然而,“宇宙之心”所處的特殊環境使得直接測量其頻率變得極為困難。科研團隊不得不依靠間接的方法,通過分析“宇宙之心”周圍的能量波動和時空扭曲特征,運用復雜的數學模型來推算其固有頻率。這一過程需要極高的計算精度和大量的觀測數據支持,科研人員們夜以繼日地工作,對每一個數據點都進行反復核對和分析,力求得到最準確的結果。
與此同時,要產生與“宇宙之心”固有頻率匹配的能量共振,需要研發一種全新的能量發生裝置。這種裝置不僅要能夠產生特定頻率的能量波,還必須具備極高的能量輸出功率和穩定性。工程師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他們從基礎理論研究入手,探索各種可能的能量產生和調控機制。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和失敗,他們逐漸找到了一種基于量子場調控的技術方案,有望實現所需的能量共振效果。但要將這種理論方案轉化為實際可行的裝置,還需要解決一系列工程技術問題,如材料選擇、能量轉換效率提升以及設備小型化等。
在研究過程中,科研團隊還面臨著時間緊迫的壓力。隨著對“宇宙之心”的持續觀測,發現其受到的干擾在不斷加劇,宇宙的能量平衡和時空結構已經開始出現一些微妙但不容忽視的變化。如果不能盡快找到解決方案並實施,後果將不堪設想。
為了加快研究進度,聯盟內部各成員文明紛紛伸出援手。不同文明的科研機構和專家們分享了各自的技術和經驗,為解決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一些擅長材料科學的文明,提供了新型的超導材料和能量傳導介質,有助于提高能量發生裝置的性能;而在量子技術方面有專長的文明,則協助優化量子場調控技術,提升能量共振的精度和穩定性。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科研團隊在穩定“宇宙之心”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宇宙之心”固有頻率的推算逐漸趨于精確,能量發生裝置的設計也在不斷完善。然而,科研團隊深知,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滿艱辛,每一個小的突破都只是漫長征途中的一步。他們必須繼續攻堅克難,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技術研發和實際應用的轉化,才能真正實現穩定“宇宙之心”的目標,拯救宇宙于危難之中。
喜歡星河間聯盟與基石傳奇請大家收藏︰()星河間聯盟與基石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