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上了戰場了,還在那里爭吵不休,意見不一。”
晉文公看了看霸主榜,晉國已經完全掉出了霸主榜,回到了次強榜上。
霸主榜上只剩下了楚國一個國家。
”荀林父在兩軍陣前,既拿不定主意,下不了決定;又管不好下屬,三軍一盤散沙。”
“他不適合當這個元帥。”
“公父創立一直延續到我弟弟的晉國霸業就這麼被葬送了。”晉襄公捶胸頓足。
"荀林父、先軫、趙氏兄弟等人皆有罪責!”
“誒?等等!突然想起來,我弟弟成公怎麼沒有進來?”
“趙盾派干掉你兒子的趙穿去接他繼位。”系統解釋道。
“他看到趙穿那莽夫的滿嘴橫肉,再想想你兒子的結局,早就被嚇破膽了。”
“當了幾年的橡皮圖章,一切以趙盾馬首是瞻,還不如你兒子呢!”
“不能算霸主,拉進來干什麼?”
“在趙盾的淫威下,黑臀無所作為也是很正常的。”晉文公說道。
“現在我大晉敗于城濮,對于晉國是一場災難,對于國君倒未必不是壞事。”
“就看孫 能不能抓住機會了。”
“哈哈!齊侯,我楚國霸業遠勝你齊國霸業!”
“哈哈!重耳,終究是我楚國嬴了!哈哈哈哈!”
楚成王對齊桓公、晉文公笑道。
與晉文公、晉襄公這邊冷冷清清的氣氛相比,楚王殿那邊早就開香檳了。
楚成王看到這位孫子侶實現了他奮斗了一輩子也沒有實現的夙願,十分激動。
一激動之下,赦免了楚穆王,暫時不罵他是逆子了。
畢竟沒有這個逆子,也輪不到他這麼牛批的孫子當上楚王。
楚穆王也十分激動,不過當然不是因為楚成王廢除他的“逆子”稱呼一事。
老家伙在那自娛自樂,什麼逆子不逆子的,他根本不當回事。
“楚君,一時之勝而已,現在就贏麻了,也未免太過自負了吧。”晉文公笑道。
“就是就是,現在晉國霸權崩潰。“
”我齊國機會來了,你楚國䱇瑟不了多久了!”齊桓公說道。
“那我秦國...”秦穆公也跟著說道。
“你倆就算了吧。"
”此次我晉國大敗,只是敗于卿士不和,並不是我晉國實力不行了。”晉文公笑道。
“等我晉國君臣痛定思痛,卷土重來,你們沒有機會的。”
“呵呵!重耳!還在這嘴硬呢!敗了就是敗了,不要找借口!”
楚成王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懶得繼續和晉文公辯論,去狩獵場打野味慶祝去了。
“大王!沒想到真如伍參說的,這晉軍一觸即潰啊。"
在一路追擊晉國潰軍至黃河沿岸後,孫叔敖連忙回來向楚王侶請罪。
“一直到現在,我到現在還心驚肉跳呢,就跟做夢一樣!”孫叔敖下拜道。
“是我判斷失誤,多虧了大王明智,沒有听我的建議,差點錯過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還望大王治罪!”
“ 卿說哪里話?你 氏可一直都是我王室的股肱之臣!”楚王侶把孫叔敖扶了起來。
“沒有你主持修築水利工程,以身作則,明刑嚴法,處置奸吏,使我楚國大治。“
”哪有如此強大的國力支持寡人北上爭霸!”
“而且你做事為人持重穩健,有不想與強大的晉國爭鋒的想法也很正常,此次大勝也算是有驚無險了。”
“與伍參只是政見不同,又有何罪可以談起呢?”
“ 氏?是霄敖之後吧。”
正坐在楚王殿前,等待子孫們打來野味來孝敬他的楚武王總感覺這個這個氏有些熟悉。
“父王,多久之前的事了還提他做甚。”楚文王笑道。
“要是伯父一脈繼續為敖,我楚國怕是沒有今日之強盛。”
“說不定到現在還流竄于荊蠻之間呢!”
“我楚國歷來推崇強人,伯父要是能看到今日的楚國,怕也會支持父王當年的行為吧。”
“好家伙,不愧為蠻夷!”宋襄公十分鄙視。
“把弒君奪位說的這麼清新脫俗、理所應當,也是沒誰了。”
“咋了宋公?你還沒被我兒收拾夠啊!”楚文王嘲笑道。
“拳頭才是硬道理!我看你的小宋,馬上又要臣服于我楚國的鐵蹄下了!”
宋襄公啞口無言,現在這個晉楚爭霸的形勢,他宋國怕是要和隔壁鄭國一樣,成為大國爭霸的戰場了。
孫叔敖再次拜謝楚王侶,與楚王侶一同檢閱戰勝後的楚軍。
按照慣例,戰勝之軍要把失敗之軍的士兵尸體給堆積起來,築成京觀,以彰武功。
很多楚將準備這樣做,但被楚王侶拒絕了。
“汝等匹夫小子懂什麼?“
”‘武‘字是‘止’、‘戈’二字組成的,真正的武德不是以武力恐嚇諸侯,而是為了消除戰爭。”
“古之聖王那都是伐無道之國,才築京觀。”
“晉國又不是什麼暴虐之國,晉君也沒有什麼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晉國士卒都是為國盡忠而死,怎麼能拿他們的身體築京觀呢?”
于是楚王侶妥善埋葬了晉軍尸體,班師回朝。
“這小子從哪學來的中原的說辭,整起來一套一套的?”楚文王有些懵逼。
“中原那套太麻煩了,也沒啥意義。我覺得我楚將做的沒啥問題。”
“這叫觀念的力量,怪不得你們楚人被人叫蠻夷呢!”系統笑道。
“你一個謚號文的怎麼連這都不懂,有時候軟實力比硬實力還能起到作用。”
楚文王還想反駁,直接被帝辛一聲陰陽怪氣給打破了。
“服氣!姬發,你們家姬旦實在是令人服氣!”
“雖然你們姬周徹底已經徹底變成洛邑城主了,不如我大邑商遠矣!“
”但這個聖王之說可真是厲害,一個跟著一個信,現在連這南土楚蠻都來開始說這套了。”
“什麼狗屁聖王伐無道?打死我也不承認你是聖王,我是無道!”
“呵呵!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是老樣子。“
”還不承認自己失天命,你不無道誰無道?”武王發反駁道。
兩人又開始舊事重提,唇槍舌劍。
東周君主們豎起耳朵來仔細聆听,听到了好多他們在傳世文獻中只看到只言片語的事情,令他們頗為震驚,不得不感慨周公之厲害,果然名不虛傳。
楚王侶的止戈為武在諸夏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中原諸國對楚國歷來是瞧不起的,覺得那就是群蠻人。
雖然打不過,罵還是敢罵的。
就算嘴上不敢罵,心里還是敢罵的。
楚王侶這波輿論攻勢讓中原東方諸國對于楚國有了不小改觀。
鄭伯堅及穆族出身的正卿子良也借機一舉掃除文族勢力。
回到晉國的荀林父也听到了楚王侶的禮義德行,十分羞愧。
整出如此大禍不說,他一想起自己撤退的時候。
被楚軍嚇破了膽,在渡過黃河途中方寸大亂,給中軍下軍下了極其愚蠢的命令。
告知中下軍,先渡過黃河的重重有賞。
導致中軍下軍敗兵互相爭奪船只,先上船的人拿起刀劍砍向,要上船的人的手指。
河流里到處都是被砍斷的手指,斷指可掬,十分淒慘。
和楚王侶一比較,他感覺自己簡直就是爛透了。
“國君,此次潰敗而歸,先文公以來的霸業喪失殆盡,臣萬死難辭其咎!”
他跪倒在晉侯 面前,晉侯 臉上依然擺著那詭異的微笑,似乎沒有被這場戰爭的大敗給影響到。
“臣願以死謝罪!”
“準!”晉侯 立即開口。
諸卿︰???
荀林父之弟荀首也是呆住了,這國君怎麼不按常理出牌啊!
荀首因為分于智邑,所以也以智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