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民國撿漏,開局百萬倍利潤

第414章 死生禍福有命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國寶幫幫主 本章︰第414章 死生禍福有命

    “跟你帶來的這三卷字畫有關?”曹子建伸手,指了直還系在王伍背上的包袱。

    “對。”王伍點頭︰“三爺說,這三卷字畫,他看不準,所以就讓我過來找曹爺您掌掌眼。”

    “興許以曹爺的見解,能看出一二也說不定。”

    這話,讓曹子建雙眸一亮。

    他知道,萬三雖然在字畫方面不及青銅器那麼全面,但也算小有研究。

    連他都看不準,那這三幅畫多少有些來頭。

    這會,王伍已經背上的包袱給解下來,將其中三卷書畫給放到了桌上。

    這三卷書畫,兩長一短。

    短的那卷是以手卷的裝裱方式。

    看其卷曲厚度,估摸著有三四米的樣子。

    如此橫幅的手卷,曹子建沒有急著將其打開。

    而是同劉淑芬等人先將店里的四張桌子拼湊成一張後,確保桌上沒有任何的水漬等物後,這才將手卷給緩緩打開。

    隨著完全攤開,曹子建先是大致掃了一眼。

    該畫是絹本設色,橫長三米五,縱長30厘米。

    雖然有這麼長,但是手卷上,畫的內容只佔三分之一,後面的兩米多,是那些收藏過這幅手卷之人的題跋和各方鑒藏印。

    可能是年歲有些長的緣故,畫面的顏色趨于一種很自然的偏淡。

    但是保存的相當完好,畫面十分清晰。

    畫作的內容很簡單。

    遠處的山水籠罩在霧氣之中,近處有兩塊山石。

    山石狀如蝸牛,盤旋如渦,似有運動感,顯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石下長出幾叢雖然稀疏,但生命力頑強的幼竹。

    這竹子跟清代畫家鄭板橋的截然不同。

    鄭板橋的竹子筆法勁𠸖挺拔,布局疏密相間,竹葉間有一股孤傲之氣。

    而面前這幅畫的竹子參差錯落,用墨色的濃淡著重描繪了竹子的整體形態和神韻,而不是局部的細節。

    兩塊山石和幼竹給曹子建的整體感覺,就如同畫主人對身處逆境的不滿和抗爭。

    “這風格,怎麼有點像那位大文豪的...”曹子建心中這麼想著,在畫卷上尋找起有沒有落款或者鈐印。

    然而,並沒有落款。

    倒是找到了一枚鈐印。

    只是這方印並不是人名,也不是齋室,職官、藏書印等。

    而是‘死生禍福有命’六字。

    看著這枚印章,再結合畫作的整體特點。

    曹子建對于該畫的創作者,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判斷。

    大文豪,甦軾。

    甦軾,北宋文學家,宋四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總之,集各種頭餃于一身。

    其書寫的《寒食帖》更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他的字寫的很好這件事,可謂人盡皆知。

    但鮮少有人知道,這位文豪還是華國繪畫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

    他倡導和開創了文人畫的先河,對華國古代繪畫影響深遠。

    只是,他的一生大起大落。

    從21歲考中進士走進仕途之日起,便陷入錯綜復雜的政治旋渦中。

    踏上了一條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華國古代文人,往往以畫抒情,以畫明志。

    生活的坎坷和仕途的不順,反映到繪畫中,就變成頑石和幼竹的奇妙組合。

    畫中,幼竹沖破巨石的重壓而頑強生長。

    倒是很貼切甦軾對險惡逆境的抗爭。

    而且根據記載,“死生禍福有命”正是他用過的一枚閑章。

    為了確定自己的判斷,曹子建查看起了畫作後半卷部分。

    其上是一代又一代收藏家的手跡和印章。

    尤其是卷首位置,最顯目。

    居然是元代趙孟的題跋。

    趙孟,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著名的書法家、畫家、文學家,同時還是一名收藏家。

    接著是明代初期幾位文人的題詩。

    除此之外,還有三十多方鑒賞印。

    有明代收藏家項元汴,還有文征明這樣的文人。

    只是這鑒賞印實在太多,有些曹子建還能認得,有些連他也不清楚。

    不過,都是元明兩代為主,至于清代的知名藏家鑒賞印,曹子建愣是一個都沒看到。

    這說明,這幅手卷並沒有在清代流傳過。

    甚至,連乾隆都沒得到。

    不然,以‘章總’對于書畫作品的痴迷,這手卷上勢必要再多幾十方印章。

    從這些印章和題跋可以看出,這幅手卷受到了歷代收藏家們的喜愛。

    甦軾的畫作,在他生活的年代,就已經有很大的名氣了。

    有著“枯木竹石,萬金爭售”的景象。

    可謂是千金難求一畫。

    只是同他的傳世書法作品相比,他的傳世畫作,就有點稀少了。

    目前得到認可的,僅僅只有三幅。

    兩幅在華國,還有一幅《木石圖》在18年的時候在拍賣場出現過。

    當時,這幅《木石圖》被人以4.636億港元拍走。

    其實,根據宋人一些典籍的記載,甦軾創作過的畫作其實有很多。

    之所以留存下來的這麼稀少。

    除了一千多年的戰亂以外,還跟當時宋徽宗下令禁毀過甦軾的詩文集有很大的關系。

    烏台詩案後,不僅甦軾的詩詞被朝廷監控著,繪畫也是。

    唯一能留下來的,就是轉給好友。

    所以相較于北宋時期繪畫者不落款,只鈐印的習慣,甦軾是不敢落款。

    哪怕鈐印也不敢用自己的名和號。

    這也是曹子建推測,這畫卷的鈐印為什麼是‘死生禍福有命’的原因。

    就好比周樹人先生一樣,不停的換自己的筆名。

    至于面前這幅手卷是不是甦軾的真跡,在沒有得到儲物戒指的確認。

    即便曹子建,也不敢百分百肯定。

    畢竟目前收藏在華國美術館的《瀟湘竹石圖》,以及魔都博物館《甦軾枯木竹石、文同墨竹合卷》,對于是否為甦軾真跡,還一直爭論不斷呢。

    喜歡我在民國撿漏,開局百萬倍利潤請大家收藏︰()我在民國撿漏,開局百萬倍利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在民國撿漏,開局百萬倍利潤》,方便以後閱讀我在民國撿漏,開局百萬倍利潤第414章 死生禍福有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在民國撿漏,開局百萬倍利潤第414章 死生禍福有命並對我在民國撿漏,開局百萬倍利潤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