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帝國興亡史

第149章 夏竦罷官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海歷 本章︰第149章 夏竦罷官

    縱觀此次宮廷血案事件,最後受益和獲利的人只有一個,那便是張美人。她只是一聲嬌滴滴的問候就換來了趙禎的無比感動,而且這次事件過後,後宮第一人曹皇後遭人猜疑,而在皇宮之外的那個本就被人稱作陰險小人的夏竦也是因為此事給自己惹來了一身的騷,但事實上那些看似手腳干淨的局外人才是嫌疑最大的人。

    不過,這類事情向來都講究一個“疑罪從無”,你盡管可以懷疑我,但你最終還是拿我無可奈何。夏竦是這樣,那些被夏竦所懷疑的人同樣也是如此,既然大家都沒法被定罪,那就唯有加倍努力地表現自己的忠誠才能讓皇帝陛下對自己徹底放心。本著這個理念,夏竦緊跟趙禎的思路堅決要求提升張美人在後宮的地位和待遇。

    夏竦對趙禎說道︰“既然張美人對陛下有扈蹕之功,那老臣覺得我們這次就應該對張美人行尊異之禮!”

    夏竦這里沒有說人話,他很文縐縐地提到了這個尊異之禮。通俗地講,這個尊異指的就是有別于常法的賞賜或者恩典,也可以解釋為對某人或者某物的一種格外的偏愛或喜歡。夏竦的意思就是贊同趙禎對張美人進行破格賞賜,之所以說到破格和尊異,原因就在于趙禎這次準備繞開曹皇後而行事,他只會對張美人單獨行賞,可這在封建禮法上說不過去。

    宰相陳執中這一回就吃了在這方面沒文化的虧,他不知道夏竦所謂何雲,因為這個尊異之禮他壓根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所以他對夏竦的提議也沒有提出什麼不同的意見。可是,他沒文化不代表別人沒文化,此時已經由一個言官被提升為翰林學士的張方平在下朝之後就找到了陳執中。

    張方平對仍然一頭雲里霧里的陳執中說道︰“我說宰相大人,你是不是真的傻?你難道不知道夏竦剛才是在給你挖坑嗎?當年西漢的馮婕妤為漢元帝擋住了一頭熊的攻擊,但漢元帝卻並沒有對她進行破格的賞賜,原因就在于當時所有的嬪妃包括皇後在內都躲了,所以她即使有功也不能賞,因為這會讓皇後的顏面蕩然無存。如今陛下準備繞開皇後而專賞張美人,這將是前古未有之不合禮法之事,如果這事真的做成了,那麼全天下的人都會指責你這個做宰相的人不稱職,這就會成為你這一輩子都洗刷不掉的污點。夏竦這分明就是想把你搞下台,然後他便可以做宰相了,你懂不懂啊?”

    陳執中這才恍然大悟,他馬上轉身去找趙禎,他說他改變主意了,他不同意對張美人單獨行賞。由于宰相對皇帝的詔令具有封駁之權,這事趙禎終究沒能做成,那位張美人的貴妃夢也就此碎了——當然,這只是暫時性的。有了趙禎對她的專寵,即使現在她當不了貴妃,可以後的機會大把的是。

    通過種種跡象和事後的分析來看,慶歷八年的這場宮廷縱火行凶案其實具有很強烈的宮斗色彩。歷代王朝的後宮佳麗們都有光榮的內斗傳統,其凶險詭譎的程度絲毫不遜色于朝堂上那些文武大臣之間你死我活的明爭暗斗,關鍵是這些女人可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她們背後的家族勢力以及暗中攀附于她們的朝廷大臣都或多或少地會卷入其中,而這些所謂的男子漢大丈夫也是寄希望于通過她們為自己謀取更大更多的政治資本和利益。

    都說好男兒要憑真本事建功立業,但身處環境復雜且險惡的帝國頂級官場,如果背後沒有這些女人的支持,那麼你基本上也是很難立足,反之你就會飛黃騰達。關于這一點,剛剛榮升為帝國宰相的文彥博無疑是深有體會。

    我個人認為文彥博幾乎稱得上是北宋所有宰相里面權術最高明的那一位,很多事你都找不到他的影子,但這些事的發生最終卻都讓他從中受益匪淺。這才是真正的權術高手——同樣是去河里撈魚,但文彥博從不濕鞋更不濕身,可他最後撈的魚比誰都多比誰都大。

    說來也是很耐人尋味,自從在成都被文彥博給陰了一把之後,御史大人何郯同志就像突然被開了光一般開始頻頻地在史書里出現,其活躍程度堪比慶歷新政時期整天上躥下跳的歐陽修。當年歐陽修高舉君子和道德的大旗對那些反對新政的人予以無情地批判,有人據此送了他一個“護法使者”的稱號,而何郯同志則是高舉道德和忠義的大旗對那些凡是他看不順眼的官員大肆聲討直到最後將其一個個地全部趕出京城。那麼,何郯又是在為誰做事呢?還是說他純粹就是出于自己對國家和皇帝的一片赤膽忠心才不遺余力地去打擊這些人?

    開什麼玩笑,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包拯這種人在我們的各種民間傳說里哪還有什麼立足之地?我們如今听到和看到的就應該是有關于何郯的各種傳說,而非什麼包拯包青天,那就應該是何青天。那何郯的背後又是誰呢?各位,這個問題還有必要回答嗎?

    在成功地脅迫趙禎將宮內的五位大太監貶出京城後,何郯又把槍口對準了樞密使夏竦,他還是拿上次的宮廷血案說事。在這道奏疏里,何郯首先指責夏竦是個看似忠厚但實則陰險的小人,而且還說夏竦貪戀權貴並一直都在覬覦宰相之位,最後他才說夏竦作為主管軍事的樞密使應該為此次的宮廷血案負主要領導責任。何郯的意思就是說單單只處罰幾個太監根本不頂用,夏竦才是最該被嚴懲的那個人。

    也就是在這一次的彈劾奏疏里,何郯給趙禎爆了一個猛料。他說夏竦之前之所以要替趙禎身邊的大太監楊懷敏求情是有原因的,因為楊懷敏正是夏竦在宮中的耳目,就是他負責為夏竦提供了大量的宮中秘事。

    緊接著,更多人也開始緊隨何郯的步伐上疏彈劾夏竦,這些奏疏幾乎都是在千篇一律地揭露夏竦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奸邪小人。倒霉的是,這時候就連上天也跟夏竦過不去,彈劾夏竦的時候開封城連續數日陰霾漫天,而且城里還在一天之內發生了五次規模不算很大的地震。按照古人的說法,這就是朝中有奸惡橫行以致蒼天震怒。

    趙禎在得知楊懷敏與夏竦私下交通之後表現得極其憤怒,楊懷敏可是他的近侍太監,可這樣的一個人卻經常把自己的一舉一動以及所思所想傳遞給一個宮外的大臣。此舉不但讓趙禎感到憤怒,更是讓他感到心寒且內心有種遭人背叛的刺痛感。

    趙禎命人找來翰林學士張方平想讓他立馬草寫夏竦的罷官制。當張方平一路小跑地趕到趙禎身前時,怒氣未消的皇帝陛下沖他嚷道︰“沒想到夏竦這個老東西竟然把手伸到朕的身邊了,此人真乃奸邪也!如今他的行為已經導致天怒人怨,朕必須要罷了他!”

    張方平見趙禎龍顏震怒便小聲地問了一句︰“那這罷官制里關于夏竦的罷官理由該怎麼寫呢?”

    按照趙禎先才的態度,張方平以為趙禎會讓他在制書里對夏竦予以嚴厲斥責,務必要深刻地揭露夏竦的種種卑劣之舉。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趙禎突然在這個時候再度老好人毛病發作,在對夏竦一頓臭罵之後他竟然不那麼憎惡夏竦了。

    沉吟良久之後,趙禎嘆息道︰“還是就寫不想讓他過度操勞吧!”

    夏竦得知自己即將丟官便請求趙禎能給自己封一個“大學士”的職餃,如果得了這個職餃,那夏竦就可以繼續留在繁華熱鬧的京城當一個老學究,何郯得知此事後立馬對其進行追打。他對趙禎說道︰“夏竦這樣做簡直是不知廉恥,他這種品行的人有什麼資格做大學士?陛下你趕快把他趕出京城,別讓他在京城里繼續逗留了!”

    夏竦的美夢就這樣被何郯無情地給擊碎了,但他其實也不算很慘,因為他的新職是判河南府,要知道繁華程度僅次于開封的大宋西京洛陽可就在此地。說實話,無論是從新的官職還是罷官制辭,夏竦都不像是被責罰,反而更像是趙禎為了照顧他年老而給他的一份特殊的恩典。

    如此可見,所謂仁宗,可謂名副其實也!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北宋帝國興亡史》,方便以後閱讀北宋帝國興亡史第149章 夏竦罷官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北宋帝國興亡史第149章 夏竦罷官並對北宋帝國興亡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