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瑋在西北的大勝固然可喜可賀,但對趙恆來說此時他最關心的還是眼前這讓他頭疼不已的蝗災。為了給自己討個好彩頭,趙恆在公元1017年下詔改年號為“天禧”。
天禧這個年號總共存在了五年,這個倒沒什麼好說道的,我們需要提到的是,在這五年里相繼誕生了幾個對北宋乃至是中國歷史和文化影響深遠的人物,他們分別是︰出生于天禧元年的理學始祖周敦頤,出生于天禧三年的司馬光和曾鞏,另外一個就是出生于天禧五年的王安石。
眼下的這個歷史時段當然是與上面這幾位名流千古的大人物扯不上什麼關系的,而趙恆的改元也並未收到他理想中的好彩頭。在熬過了公元1016年的寒冬之後,蝗蟲們在次年的初春時節再又生龍活虎起來,而且它們變得比上年更為猖獗,它們不但肆虐中原和江淮大地,陝西、湖南、湖北等地相繼受到波及,整個大宋共計有一百三十余個州府相繼向朝廷奏報境內蝗災泛濫。這場災禍甚至還波及到了遼國,遠在遼國的幽燕之地這年夏天也是飛蝗遍野的景象,如此規模的蝗災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堪稱罕見。
趙恆在命令各地大力治蝗之時還分路派出專員前去督導滅蝗工作,同時,他也沒忘記繼續去祈求各位神仙大老爺的幫忙。他命人分別把京城的各處宗教場里的神仙和菩薩挨個祭拜一番,此外他還下詔讓全國各州的官員在當地設立祭台向上蒼祈福。
在這場天災面前,趙恆其實可以說是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但結果卻是令人無比的沮喪。礙于當時的科學技術和生產條件,人們幾乎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法去滅蝗,這效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更讓趙恆感到沮喪無助乃至是悲痛的是,這些年來一直為他所倚重的宰相王旦在這一年也迎來了他的人生告別之時。
這年五月,宋朝的太子太保、平章事王旦由于病重向趙恆請求辭去宰相之職,趙恆當然不同意。為示恩寵,趙恆特意加授王旦為太尉和侍中,另外還準許其從今以後五日一朝,遇有軍國大事才去中書省參理機要。此舉對一個臣子來說可謂是極度的恩寵,不說別的,單是侍中這個頭餃可是好多重量級大臣死後才能得到的追贈,而五日一朝卻仍然擔任宰相就更是讓某些人既眼紅嫉妒又憤恨難平。比如說,那位距離宰相之位不過咫尺之遙的王欽若。
正所謂在其位謀其政,在王欽若看來,你王旦既然身體不行了,既然你不能每天都去上班,而中書省每天又有那麼多的事要處理,那你能不能把你的位置讓給我啊?你屁股下那把椅子我可是望眼欲穿好多年了。什麼?陛下不允許?他不允許但你可以繼續請辭啊,只要你堅持到底,那陛下還能拿刀逼著你當宰相不成?
覬覦相位多年的王欽若在這邊是干著急,而王旦其實比他還要著急。當趙恆的旨意傳達到他府中以後,王旦對此恩遇是惶恐不安,他很清楚趙恆這樣做以及一旦他接受了趙恆的這份恩典會給他招來何等的非議。他再度上疏請求辭職,可趙恆就是打死也不松口。幾個來回的文書傳遞之後,最後的贏家還是趙恆,王旦除了堅決不接受增食封邑的賞賜外,趙恆的其他恩典他都領受了。
需要說明的一點就是,王旦此時請辭絕非是他想給自己留幾年養老的時間,就像呂蒙正那樣可以回到自己的老家享受人生最後幾年的天倫之樂。王旦這次是真的已經病入膏髓,此時的他已經近乎于油盡燈枯的狀態,而趙恆顯然根本不知道他的宰相已是病得如此嚴重。對于趙恆這十幾年來給予自己的信任和恩德,王旦最後真的是做到了對其以死相報。
再又強撐病體兩個月後,王旦在這年的七月是再也沒法熬下去了,他再次上疏請求辭去宰相的職務。趙恆在滋福殿親自召見了他,而王旦這時候也已經病得無法行走,他是在左右的攙扶下才得以進入殿內見到了趙恆。此情此景讓趙恆也是大驚失色,他絕對沒有想到王旦竟然病得如此之重,而王旦那明顯消瘦憔悴的面容更是讓他無比的心酸。
趙恆對王旦說道︰“朕最近感覺自己的身體越來越不行了,朕正想以國家大事托付于愛卿,可實在是沒有想到愛卿你竟然病得這麼嚴重,這可叫朕如何是好啊?”
趙恆所謂的“國家大事”其實就是想讓王旦輔佐他的兒子,因為他深感自己的身體已經撐不了幾年了。一陣嘆息之後,趙恆隨即讓自己唯一的兒子趙受益即後來的宋仁宗趙禎)向王旦行參拜之禮,此舉無疑是趙恆對王旦再一次的示恩。當此時年僅七歲的小皇子向王旦行禮之時,王旦慌忙走避示意自己不敢受此大禮,可未來的仁宗陛下卻很是機靈地小跑著繞到王旦的身前並向其鄭重而拜。
瘦骨嶙峋的王旦望著眼前的這位甚是可愛且又乖順懂事的帝國皇位接班人,再又想到自己已是時日無多,一時間他不由得是感慨萬千以至于老淚縱橫。他對趙恆說道︰“小皇子如此盛德,將來必能不負陛下所望,老臣無憂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臨別之前,王旦向趙恆舉薦了十余個人並說這些人今後皆可堪當大任。回到家中,王旦再一次地向趙恆上疏請辭,這一次趙恆終于是答應了。不過,王旦雖然被罷相,但趙恆卻下令每年仍然給王旦發放半年的宰相俸祿。趙恆的這個願望當然是好的,只是這份恩德王旦卻已是無福消受。
次月,趙恆正式任命樞密使、同平章事王欽若為尚書左僕射兼平章事,王欽若從而接替王旦成為了大宋的新任宰相。這一天王欽若是終于等來了,當他在中書省的政事堂正式坐上宰相的那把椅子後不禁是嘆息良久,然後他對身邊的人感嘆道︰“如果不是王旦從中作梗,我早在十年前就該坐在這個位置上了。”
王欽若上台干的第一件事不是如何把精力集中在治理蝗災上面,而是清除異己。在他的不斷挑撥下,一直跟他不對路數的參知政事王曾被逐出了中書省並罷為禮部侍郎,趙恆隨即讓自己跟前的大紅人、翰林學士兼右諫議大夫李迪趙受益的老師)頂替了王曾出任參知政事。
前樞密使王欽若出任宰相,樞密院這邊就需要新的長官,而趙恆選定的這個人也著實讓王欽若有些如芒在背的感覺,因為此人正是他的死對頭馬知節。趙恆任命馬知節為知樞密院事,曹利用、任中正、周起同知樞密院事。
馬知節回京且開始掌理樞密院盡管讓王欽若感到不爽,但他現在是一國之宰相且趕走了不听話的王曾,這讓他自然是好不春風得意。而王旦呢?在得知趙恆選定王欽若出任宰相後,本已是行將就木的他因此而病情再度加重。他向趙恆舉薦了那麼多人,可他的皇帝陛下最後還是把宰相之位交給了王欽若,帝國的未來將會在王欽若這種善于鑽營之人的帶領下走向何方?王旦為此是憂心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進入這年九月,王旦的病情開始急劇惡化,趙恆曾在一天之內先後數次派遣太監前去探視。當得知王旦大限將至後,趙恆更是親自到王旦的府中去探視並親手為王旦和藥,這二人彼此間的君臣情分在此是顯露無遺。然而,無論趙恆是如何的不舍,但這告別的日子終究還是到來了。
公元1017年9月10日,北宋的一代名相王旦病逝,享年六十一歲。听聞噩耗,同樣是疾病纏身的趙恆御駕出皇宮並在王旦的靈前放聲大哭。回到宮中後,他又下令為王旦之死而廢朝三日,京城禁樂十日,同時他下詔追贈王旦為太師、尚書令、魏國公並賜謚號“文正”。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北宋帝國興亡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