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白陸離開五年後……
白陸走後月下時常呆呆的望著天空似乎是在等待著某個人的歸來。
但數年的等待讓月下心中越發孤獨,哪怕卡蓮偶爾也會過來陪月下一段時間但作用也不是很大。
月下是不老不死的吸血鬼有著無窮無盡的壽命,但也正因如此孤獨對月下的影響比常人還要大上很多。
白陸走前的承諾也成為了月下每天堅持等待的原因。
......…………
一個看起來很普通的門被推開,月下走進屋內開燈,在燈光的照耀下整個屋子里面看起來十分整潔。
月下熟練的拿出當初白陸留給她的血液喝了一小口。
而看著剩下的血液月下嘆了口氣,雖然那些血液只用喝一小口就能支撐月下幾乎一個月的能量消耗,而剩下的血液看起來也還夠喝幾年的。
不過這種血液終究比不上白陸身上的新鮮的血液,雖然沒有變質這種說法,但終究少了種韻味。
喝完後月下就躺在床上睡覺了。
在白陸走後的每一天幾乎都是重復的一天。
晚上起床出去看著月亮思念白陸,然後一直到日出回去睡覺。
也就只有卡蓮來的時候月下可能會多一些其他行動。
這種孤獨的煎熬讓月下不禁有些懷疑他會不會回來了,但這種想法轉瞬即逝,畢竟他答應過自己啊……
………………
而在白陸離開六年後的一天這一切的轉機終于出現了。
月下和平常一樣坐在大樓上看著月亮發呆,而後一股奇異的氣息出現在了月下的感知中。
“你是什麼人?”
月下手持兩柄血紅色的雙劍指向眼前這個頭頂長著兩個粉色長耳朵奇怪的女人。
“抱歉,在下還有任務在身。”
女人說完就幾步跳上高樓向著滄海市的中心趕去,而月下的直覺告訴她應該追上這個神秘的女人。
等月下再次見到了那個神秘的女人的時候她拿著一個和水晶一樣的東西正準備離開。
不過月下自然不能讓她就這麼一走了之,很快兩人爆發了戰斗,但很明顯月下的實力並不如身著黑色裝甲的神秘女人。
但那個女人明顯想要快速離開這里,而月下眼見如此也終于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我不管你這家伙想要帶走什麼,答應我一個條件,否則你絕對不會輕易帶走的。”
听到月下開出來條件女人也松了一口氣直接詢問月下的條件。
“教我如何離開這個世界。”
那個女人思索了一番後將離開世界泡的方法告訴了月下,而月下也放那個女人離開了這個世界。
在女人離開後月下回到了高樓上看著潔白的圓月想了很久最終也做出了決定。
隨後月下回到自己的房子里收拾自己需要帶的東西,白陸留下的血和那一把槍。
在天亮後月下先去找了卡蓮,在和卡蓮告別後就按照那個神秘女人教她的方法脫離了世界泡。
………………
身處世界之外的月下看著眼前這一片無邊無盡的量子之海深吸一口氣下定了決心。
月下從這時候開啟了量子之海的旅程,雖然剛開始還有些不適應。
但在穿越多個世界泡後也已經習慣了在量子之海中一個又一個世界泡後也已經熟悉如何在量子之海中旅行了,
而量子之海中月下也失去了時間的概念,也只是按照思念之羽的方向感尋找一個又一個世界泡。
就這樣月下自己也不知道過了多久,而後在一個世界泡中遇到了一個叫亞歷山德拉的可憐的女人。
而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答應她的遺願,不過自己既然答應了就一定要做到。
最後按亞歷山德拉留下的地址月下找到了她已經死去的丈夫還有奄奄一息的孩子。
而這時候月下發現這個孩子和亞歷山德拉送給她的“珍珠”產生了共鳴,而月下要一直尋找白陸也沒辦法帶孩子。
所以月下決定將這個孩子和“珍珠”一同安置在一個安全的世界泡。
而後月下也是成功找到了一個符合條件的世界泡,將她安置好後就離開了這里繼續尋找白陸的旅程。
直到一個世界泡……
看著幾近被毀滅的世界泡月下皺了皺眉最終決定打算直接離開,因為她能感覺到這里面有什麼很危險的東西。
等等,不對勁!
月下突然感覺到一陣危機感連忙側身躲閃。
而後一個巨大紫色的爪子瞬間砸向剛才的位置,月下也終于看見了襲擊自己的怪物是什麼東西。
一個數千米高的暗紫色量子生物,四只巨大的爪子正對準月下的方向準備隨時發動攻擊。
月下咬了咬牙將手中血紅色的雙劍收起來,隨後從裙子底下拿出了一柄巨大的黑紅色巨斧。
那只怪物很快就大吼一聲向著月下發起了攻擊,而月下也揮動巨斧向著那如同龍蝦一樣的軀體劈去。
不過很快月下就發現自己對這只怪物造成的傷害十分有限,甚至需要全力才可以勉強破防。
但怪物的攻擊卻讓月下無法硬抗只能盡力躲閃,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而後月下嘗試了各種方法也沒辦法從這個怪物手中逃脫,很明顯這個怪物已經盯上自己了。
在雙方逐漸的交鋒中月下受了不輕的傷,而看著即將對自己發動致命一擊的怪物月下不甘的說道︰
“怎麼可能,我不甘心!我還沒有找到你,我怎麼可能死在這里!”
突然月下想到了什麼拿出了當初白陸留下的槍,隨後舉過頭頂向著上方扣動了扳機。
“人類,你說過的,只要我遇到危險開出這一槍你就一定會來救我的……”
只見一道藍色的光芒飛射而出,上方怪物的攻擊並沒有因此而停下。
月下看著越來越近的攻擊不由得閉上了眼楮。
“人類...你一定會來的......對吧……”
喜歡崩壞︰異鄉之行請大家收藏︰()崩壞︰異鄉之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