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

第692章 邸報擴版,聲入萬家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貓啃月亮 本章︰第692章 邸報擴版,聲入萬家

    平定閻圃叛亂的硝煙尚未完全散盡,南鄭城中彌漫的緊張氣氛也未徹底消解,

    但我深知,僅僅依靠武力鎮壓和事後的安撫是遠遠不夠的。

    思想的陣地,人心的向背,同樣是一場沒有硝煙卻更為關鍵的戰場。

    之前草創的《漢中邸報》,在對抗士族謠言污蔑、傳遞官方聲音方面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但這僅僅是被動防御。

    如今,漢中初定,新政推行的阻力被強行掃除了一大半,

    是時候將這塊陣地,從簡單的“闢謠板”,升級為真正能夠引導輿論、開啟民智、凝聚人心的——官方喉舌了。

    這日,我召集了徐庶,以及暫時負責邸報編撰刊印的一位名叫“文林”的老吏。

    這位老吏原是張魯手下的一個小文書,字寫得還算工整,為人也算勤勉,

    在之前的邸報工作中表現尚可,便暫時讓他負責具體事務。

    “元直,文老,”我開門見山,

    “邸報之事,雖是小道,卻關乎民心向背,不可不察。

    前番邸報在澄清吏治、駁斥謠言上小有成效,但其功用,遠不止于此。”

    徐庶微微頷首,顯然明白我的意思

    “主公所言極是。民智未開,易受蒙蔽。

    邸報若能持之以恆,以正視听,確是善政。”

    文林則有些惶恐地躬身道

    “小老兒愚鈍,不知太守大人有何新的示下?定當竭力去辦。”

    我走到沙盤前,那上面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軍事部署,而是開始標注一些民生相關的區域。

    “我意,擴充邸報之內容,增發其數量,務求使其聲入萬家,至少要覆蓋南鄭及周邊各縣的主要鄉鎮。”

    “擴充內容?”徐庶眼中閃過一絲興趣,“主公有何想法?”

    “其一,政令宣講,要更細致,更通俗。”

    我說道,

    “不能僅僅是張貼法令條文,那對目不識丁的百姓而言,形同天書。

    要用最簡單直白的語言,解釋清楚為何要推行軍功授田?

    為何要統一度量衡與貨幣?

    新政對他們究竟有何好處?

    要讓他們听得懂,看得明白。”

    “其二,要揚善懲惡,樹立典型。”

    我繼續道,

    “新政推行中,涌現出的忠勇將士、勤勉官吏、積極擁護新政的百姓,

    他們的事跡要登上去,廣為傳頌。

    比如,此次授田,哪些士兵分到了好地,他們是如何奮勇殺敵立功的?

    哪個鄉屯積極配合丈量土地?

    哪個工坊的匠人改良了工具?

    這些活生生的例子,比空洞的口號更有說服力。”

    “其三,要普及常識,惠及民生。”

    我想到了剛剛起步的醫署,

    “醫署新立,衛生防疫至關重要。

    可以在邸報上,用淺顯的語言,介紹一些基本的清潔衛生習慣,

    如何處理污水,如何預防常見疾病。

    還有,軍功授田後,許多士兵成了自耕農,可以介紹一些簡單的農業技巧,

    如何選種,何時播種,如何應對病蟲害。

    這些看似瑣碎,卻直接關系到百姓的生計與健康。”

    “其四,可酌情增加一些通俗易懂的故事。”

    我補充道,“不必長篇大論,可以是一些短小精悍的歷史典故、民間傳說,甚至是改編的故事,

    但核心思想要與我們的施政理念相符,潛移默化地宣揚忠誠、勤勞、誠信、互助等品質,破除一些陳規陋習。”

    徐庶听得連連點頭,目光越來越亮

    “主公此策,高明!

    如此一來,邸報便不再是冷冰冰的官府文告,

    而是與民生息息相關,既能教化,又能安撫,更能凝聚人心。

    只是……”

    他略一沉吟,

    “內容如此豐富,編撰、刊印所需人手、物力,以及……”

    他頓了頓,“執筆者之文采,恐非易事。”

    文林也面露難色

    “太守大人,小老兒勉力為之尚可,

    但要寫得既通俗易懂,又要引人入勝,還要……那些故事……小老兒才疏學淺,恐難擔此重任。

    且如今城中識字之人本就不多,擅長舞文弄墨者,更是寥寥。

    印刷之事,全靠手抄或少量技術粗劣的雕版,效率極低,要增發數量,恐怕……”

    他們提出的困難,都在我的意料之中。

    漢中偏遠,文化本就不及中原繁盛,加之張魯以宗教治民,對世俗文化教育並不重視,人才凋敝是現實。

    至于印刷技術,這更是時代的局限。

    我不由得在心中輕輕一嘆。

    唉,若是文姬在此,這邸報的文采與格調,何至于如此捉襟見肘?

    她那冰雪聰明的才智,信手拈來的文采,定能將這些政令道理,寫得既典雅又易懂,深入人心。

    那些科普知識、通俗故事,在她筆下,定然妙趣橫生,引人入勝。

    她不僅能寫,更能深刻理解我那些超越時代的理念,

    將其轉化為這個時代能夠接受的語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也不知她和老吳他們,在江東是否安好?

    算算時間,糜貞的信應該快到了,希望一切順利,他們能早日啟程……

    甩開這片刻的思緒,我看向徐庶和文林,語氣堅定“困難是有的,但辦法總比困難多。”

    我對文林道

    “文老不必過謙。

    你先盡力去做,我會讓府中略通文墨之人協助你。

    至于文采,初期不必強求華麗,清晰、準確、通俗是第一要務。

    故事可以先從搜集民間傳說開始,選擇積極向上的進行簡單整理。

    往後,我會逐步建立專門的編撰隊伍。”

    然後我轉向徐庶

    “元直,印刷之事,要多想辦法。

    閻圃等叛逆之家,抄沒了不少家產,其中應有紙張、筆墨等物,可調撥一部分給邸報使用。

    另外,城中可有擅長雕刻的工匠?

    無論是木雕還是石刻,都可招募來,嘗試改進雕版印刷。

    我有一些……嗯……想法,或許可以提升些許效率,稍後與你詳談。”

    我腦中閃過活字印刷的雛形,但眼下條件還不成熟,

    只能先從優化現有雕版技術入手,比如流水線作業,標準化字模大小等等。

    “人手方面,”我補充道,

    “張貼和宣講邸報,可以發動那些剛剛獲得田產、對新政充滿感激的士兵,

    以及一些腦子靈活、願意為官府效力的年輕人。

    讓他們深入鄉里,為不識字的百姓誦讀、講解。

    這既是宣傳,也是一種變相的識字教育。”

    徐庶目光一閃,撫掌道

    “主公此法甚妙!發動受益者宣傳新政,事半功倍!屬下這便去安排。”

    接下來的幾日,負責邸報的小小官署變得異常忙碌。

    在徐庶的統籌下,人手得到了補充,抄沒來的紙墨也運抵了倉庫。

    文林老當益壯,帶著幾個識字的年輕人,開始按照我的要求,重新編排邸報的內容。

    我抽空去看了幾次,親自審閱稿件,對一些過于生硬的措辭進行修改,力求通俗易懂。

    我還特意找來幾個略懂雕刻的匠人,和徐庶一起,嘗試改進雕版工藝,雖然進展緩慢,但終究是開始了。

    數日後,第一期擴版後的《漢中邸報》終于面世了。

    篇幅比之前大了不少,內容也豐富了許多。

    除了最新的幾條安民告示和太守府令,還刊登了第一批獲得授田士兵的名單和簡短事跡,

    介紹了簡單的漚肥方法,提醒大家注意飲水衛生,

    甚至還有一篇改編自《孟母三遷》的小故事,強調環境對人成長的重要性。

    邸報張貼出去後,立刻引起了轟動。

    告示欄前圍觀的百姓比以往多了數倍。

    識字的人高聲朗讀,不識字的人側耳傾听。

    “快看!王二狗的名字上報了!他真的分到地了!”有人驚喜地喊道。

    “這里說,喝生水容易拉肚子?真的假的?”

    “這個漚肥的方法……听起來好像有點道理,回去試試!”

    “孟母三遷……這個故事有點意思……”

    各種議論聲此起彼伏。

    雖然仍有疑慮和不解,但邸報傳遞出的信息,無疑是積極的、具體的、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

    那些曾經被謠言攪得惶恐不安的心,開始被新的信息所填充,

    對太守府的疑慮和恐懼,也開始被好奇和一絲期望所取代。

    我站在不遠處,靜靜地看著這一切,心中充滿了感慨。

    文化的建設,思想的改造,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這擴版後的邸報,就像一顆投入湖中的石子,雖然只能激起小小的漣漪,

    但只要持續不斷地投入,終有一天,能夠改變整個湖泊的流向。

    聲入萬家,道傳千里。

    這,便是我以文“化”成的第一步。

    前路漫漫,但我已經看到了那一點,足以燎原的——星光。

    喜歡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方便以後閱讀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第692章 邸報擴版,聲入萬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第692章 邸報擴版,聲入萬家並對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