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五年的初夏,荊南的暑氣已漸漸彌漫開來。
公安城在經歷了南征四郡的喧囂後,正逐步恢復秩序,劉備集團的根基日益穩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然而,就在這看似平靜的表象之下,來自江東的一則急報,卻如同一道驚雷,驟然劃破了公安上空的寧靜。
彼時,我正在自己的臨時府邸中,對照著玄鏡台最新傳回的川蜀地形圖,
與腦海中模糊的歷史碎片相互印證,推演著未來攻略漢中、進而窺伺雍涼的種種可能。
指尖劃過地圖上“葭萌關”、“陽平關”等一個個關鍵節點,心中正思緒萬千,
親衛石秀腳步匆匆地走了進來,臉上帶著少有的凝重之色。
“主公,”他低聲稟報,將一枚經過特殊加密處理的玄鏡台信息符遞到我面前,“江東柴桑,最高密級急報。”
我的心猛地一沉。
最高密級,通常意味著發生了足以影響天下大局的重大事件。
我接過信息符,指尖靈力微吐,符文閃爍間,一行行經過特殊編譯的密文浮現在眼前。
僅僅掃了幾眼,我的瞳孔便驟然收縮,呼吸也為之一滯。
“公瑾……去了?”我幾乎是下意識地喃喃自語,聲音中帶著一絲難以置信。
密報的內容簡潔而殘酷︰
江東大都督、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字公瑾,于巴丘病逝,時年三十六歲。
三十六歲!
一個多麼令人扼腕嘆息的年紀!
縱然與他立場對立,縱然曾在他手下擔任“江東參軍”時彼此心照不宣地提防、試探甚至暗中角力,
但此刻,听到這位江東柱石的死訊,我的心中還是涌起一股復雜難言的情緒。
揮手示意石秀退下,我獨自一人走到窗前,望著窗外漸漸暗下來的天色,思緒翻騰。
周公瑾……
腦海中不由浮現出那個英姿勃發、顧盼自雄的身影。
初見時,在江畔觀操,他治軍嚴謹,意氣風發;
赤壁戰前,他力排眾議,舌戰群儒雖然後世演義多歸功于孔明,但其內部作用不可磨滅),最終促成了孫劉聯盟;
赤壁戰場上,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一把大火燒盡了曹操席卷天下的野心,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這是一個真正的天縱奇才,文武雙全,雅量高致。
他有睥睨天下的雄心,也有輔佐孫氏、鞏固江東基業的忠誠。
他的存在,是江東得以在亂世中屹立不倒的重要支柱,也是懸在劉備集團頭頂的一把利劍。
赤壁之戰後,他對南郡的志在必得,
他對劉備勢力的警惕與壓制,無不顯示出其高明的戰略眼光和強硬的政治手腕。
若非我利用江東參軍的身份,巧妙斡旋,並以荊南四郡為交換,恐怕劉備集團在荊州的立足會遠比現在艱難得多。
“既生瑜,何生亮”,
後世廣為流傳的這句話,固然是對諸葛孔明神機妙算的贊嘆,但也從側面印證了周瑜那令人無法忽視的光芒。
雖然我知道歷史的真相並非如此簡單,孔明更多的是在外交和後勤上發力,赤壁前線的主導者始終是周瑜。
但他的英年早逝,無疑給這個時代留下了一聲沉重的嘆息。
我輕輕吁了口氣。
拋開立場,單從個人角度而言,失去這樣一個對手,是令人遺憾的。
棋盤之上,少了一個旗鼓相當的弈者,總歸是少了幾分樂趣。
然而,從戰略層面考量,周瑜的死,對整個天下格局的影響,卻是無比深遠的。
首當其沖的,自然是江東。
孫權失去了一位最得力、也最信任的臂助。
周瑜不僅是軍事統帥,更是孫策托孤的重臣,在江東軍政兩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他的離去,勢必會在江東內部引發權力的重新洗牌。
魯肅子敬,這位一直主張聯劉抗曹的溫和派,極有可能接替周瑜的位置。
這對于緩和孫劉之間因荊州問題而日益緊張的關系,短期內或許是利好。
但長遠來看,失去周瑜這樣一位強硬派的主心骨,
江東內部主張奪回荊州的聲音是否會暫時沉寂,抑或是以另一種方式爆發出來?
這都是未知之數。
其次,是對孫劉聯盟的影響。
周瑜是堅定的“鷹派”,一直視劉備為心腹大患,甚至曾有過假途伐虢、意圖吞並劉備勢力的計劃。
他的死,無疑讓劉備集團在荊州的壓力驟減。
魯肅主政,至少在表面上,孫劉聯盟的根基會顯得更加穩固。
然而,聯盟的本質是利益。
當曹操的威脅暫時減弱,荊州的歸屬問題,遲早會再次浮出水面,成為雙方矛盾的焦點。
周瑜的死,只是暫時掩蓋了這個問題,並未真正解決。
再次,是對曹操的影響。
赤壁大敗後,曹操元氣大傷,暫時無力南征。
周瑜的死,對曹操而言,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江東失去擎天柱,內部必然需要時間整合,這給了曹操喘息和恢復實力的機會。
但曹操的主要戰略方向,恐怕會暫時轉向西邊的關中和涼州,以穩固後方。
短期內,南北對峙的格局不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最後,是對我陸昭自身的影響。
周瑜的死,意味著我在江東最大的潛在制約者消失了。
雖然魯肅為人寬厚,但其政治手腕和軍事才能,與周瑜相比,終究還是有所差距。
這為我未來在江東的活動,甚至是從江東獲取資源,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間。
同時,江東內部的權力調整,也可能給我帶來新的機會,去影響甚至滲透江東的決策層。
我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夜色已經完全籠罩了大地。
玄鏡台的密報仍在不斷傳來,描述著柴桑城內外的景象︰
周瑜府邸外,前來吊唁的江東將領官員絡繹不絕,哭聲震天;
孫權聞訊,哀慟不已,親自趕往柴桑主持喪儀;
魯肅臨危受命,暫代都督之職,穩定軍心……
一幕幕悲傷而肅穆的畫面,通過冰冷的文字傳遞到我的眼前。
巨星隕落,天地同悲。
柴桑的夜哭,不僅僅是在為一個早逝的英雄送行,更像是在為一個時代的落幕而哀鳴。
赤壁之戰的光芒尚未完全散去,新的陰影卻已悄然降臨。
周瑜死了,但他留下的影響,卻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的漣漪將層層擴散,波及深遠。
他生前未能完成的遺志
——無論是徹底將劉備趕出荊州,還是進一步圖謀益州
——是否會以另一種形式,被他的繼任者,或者說,被那位雄心勃勃的江東之主孫權,繼續推行下去?
尤其是……關于那位弓腰郡主,孫尚香的安排。
周瑜生前,似乎就對利用孫尚香與劉備聯姻,以達到政治目的有所謀劃。
如今他驟然離世,孫權是否會接過這個“遺計”,將其付諸實施?
畢竟,對于急于穩定江東局勢、並試圖在荊州問題上重新掌握主動權的孫權而言,這似乎是一步頗具誘惑力的棋。
我的手指無意識地輕輕敲擊著窗欞。
夜風帶來一絲涼意,吹散了白日的暑熱,卻吹不散我心中的重重疑慮。
周公瑾,你這一去,倒是留下了一個更加復雜難測的局面啊。
江東的權力真空,孫劉聯盟的微妙變化,以及那即將浮出水面的“美人連環計”……
這一切,都預示著新的風波即將掀起。
而我陸昭,身處這風波的邊緣,卻早已暗中布下了棋子。
無論是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挑戰,還是為了抓住這亂局中稍縱即逝的機遇,我都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柴桑的哭聲,終將停止。
但歷史的車輪,卻永遠不會停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