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的一把大火,雖然燒出了孫劉聯軍的赫赫威名,也為劉備集團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和擴張的跳板,
但于我而言,那隱藏在烈焰之下的“秘火”,其意義遠不止于錦上添花。
它驗證了我將超越時代的知識與這個時代的技藝相結合的巨大潛力,
更堅定了我必須建立一個更安全、更隱秘、更能支撐長遠發展的技術研發核心——“格物工坊”的決心。
夏口附近的臨時工坊,在戰時應急尚可,
但隨著荊南四郡的底定,劉備集團在此立足,江東方面的目光也必然會更加頻繁地投射過來。
將技術研發的核心繼續放在那里,無異于將我最大的秘密暴露在潛在的風險之下。
無論是孫權的有心探查,還是周瑜那敏銳的直覺,
甚至將來可能出現的曹軍細作,都可能順藤摸瓜,觸踫到我最不願意被外人知曉的根基。
因此,在荊南戰事方歇,百廢待興之際,我便通過玄鏡台的秘密渠道,向徐庶下達了最優先的指令︰
在荊南四郡範圍內,尋找一處絕對安全的所在,重建格物工坊。
這項任務的難度,遠超常人想象。
它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偏僻的地點,更需要綜合考慮地形、資源、隱蔽性、防御能力以及後勤保障等諸多因素。
而負責此事的,正是我最為倚重的左膀右臂
——徐庶,以及玄鏡台負責行動與安全的絕對核心——石秀。
徐庶負責統籌全局。
他深知此事對我未來大業的重要性,幾乎是傾盡心力。
他首先調閱了玄鏡台早已繪制的荊南四郡詳細堪輿圖,
結合各地物產、水文、人口分布等情報,初步篩選出十幾個備選區域。
這些區域大多位于湘水、沅水支流的上游,或是深入武陵、零陵邊界那些人跡罕至的深山之中,
地形復雜,官府勢力薄弱,尋常人等絕難進入。
而石秀,則發揮了他作為玄鏡台資深行動專家的特長。
他並未直接參與那些基礎工匠的工作,他的職責,是安全,是反偵察,是確保整個計劃萬無一失。
他親自帶領精干的玄鏡台斥候小隊,對徐庶篩選出的每一個備選地點,進行了長達數周甚至數月的實地勘察。
我不斷收到他們通過玄鏡台加密渠道傳回的報告。
石秀的報告總是言簡意賅,充滿了專業術語和冷靜的判斷︰
某處山谷雖隱蔽,但易受洪水威脅;
某處洞穴雖險要,但缺乏可靠水源;
某處山坳雖易守難攻,但周邊百里人煙過于稀少,一旦有生人靠近極易引起懷疑,反而不利于長期潛伏……
他不僅評估自然環境,更用他那雙鷹隼般的眼楮,審視著每一個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從山民的眼神,到林間偶然出現的野獸足跡,甚至風向的變化可能帶來的氣味擴散,都在他的考量範圍之內。
最終,他們的目光鎖定在了零陵與桂陽交界處,一片被當地人稱為“迷魂嶂”的廣袤山區中的一處隱秘山谷。
這處山谷入口極為狹窄,被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天然的石壁所掩蓋,
只有一條蜿蜒曲折、僅容一人一騎通過的小道,且常年被瘴氣籠罩玄鏡台自有驅散和適應瘴氣的藥物)。
谷內卻別有洞天,地勢相對平坦,有穩定的山泉水源,
甚至還有一小片天然的溶洞群,可以作為天然的屏障和工坊主體。
更重要的是,此地距離最近的村落也有數十里之遙,且山路崎嶇,等閑獵戶都不會深入此地。
選址確定後,徐庶便開始了他細致周密的組織工作。
工坊的建設,沒有動用任何一名普通民夫。
所有參與建設的人員,都是從玄鏡台內部挑選,
或是從那些絕對忠誠、經歷過戰火考驗的老兵中選拔,分批秘密進入。
石秀則負責外圍的安全警戒和反偵察,確保在建設期間,不會有任何一絲風聲泄露出去。
他甚至設計了一套復雜的“偽裝”方案,即便有人偶然闖入外圍區域,
也只會被引導向其他方向,或者看到一些似乎是獵戶或采藥人留下的假象。
建設格物工坊,最核心的還是人
——那些掌握著各種技藝的工匠。
赤壁之戰前的準備,已經讓我網羅了一批薄有技藝且相對可靠的匠人。
但這一次,標準更高,審查也更為嚴苛。
徐庶負責初步篩選,他利用玄鏡台的情報網絡,
搜集那些在戰亂中流離失所、身懷絕技卻又家世清白、少有牽連的工匠信息。
而最終的甄別和背景審查,則交由石秀負責。
石秀動用了玄鏡台所有的手段,對每一個候選工匠的過往經歷、人際關系、性格品行,乃至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都進行了反復核查。
甚至還設計了一些巧妙的“考驗”,在不經意間測試他們的忠誠度、保密意識和抗壓能力。
任何有一絲疑點,或是在考驗中表現出動搖、貪婪、多嘴等跡象的人,都會被毫不留情地排除。
最終能夠進入這座秘密工坊的工匠,不足篩選名單的三成。
他們或許不是技藝最高超的,但絕對是背景最干淨、心性最可靠、
且對給予他們安穩生活和施展才華機會的我雖然他們未必直接知道是我)心懷感激的。
他們被分批秘密接入山谷,與家人也暫時隔絕當然,玄鏡台會妥善安置他們的家人,並給予豐厚的供養,免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進入工坊前,他們都立下了最嚴苛的血誓,並被明確告知泄密的後果。
當第一縷爐火在谷中那經過精心改造的溶洞深處升起時,我收到了徐庶和石秀聯名發來的密報。
雖然只是寥寥數語,但我能感受到字里行間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感和如釋重負的喜悅。
新的格物工坊,終于初步運轉起來了。
根據我的指示,工坊初期的工作重點並非急于制造什麼驚天動地的“神器”,而是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
徐庶組織工匠們首先改良現有的工具,打造更精密的測量、冶煉、加工設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個道理亙古不變。
其次,是進行基礎材料的研究。
利用從曹軍那里繳獲的一些兵器鎧甲赤壁之戰的戰利品中不乏此類),
以及在當地勘探到的礦石樣本,進行成分分析、冶煉試驗,嘗試提升鋼鐵的品質,尋找更合適的合金配方。
當然,之前已經驗證成功的技術也不能丟下。
徐庶安排了最核心、最可靠的幾名老工匠,
在絕對保密的核心區域,小規模、分批次地進行“猛火油”提煉工藝的改進研究,
目標是提高燃效、增強粘附性並降低意外自燃的風險。
同時,對小型爆破裝置的引信可靠性、外殼強度和防水性能,也進行著持續的優化測試。
每一次試驗的規模都受到嚴格控制,所有數據和樣品都由專人保管,知情範圍被壓縮到最小。
我深知,科技的進步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時間,需要投入,需要無數次的失敗和嘗試。
但這座隱藏在荊南深山中的格物工坊,
就像一顆埋藏在地下的心髒,開始為我未來的霸業,輸送著雖然微弱、卻至關重要的——動力。
徐庶的運籌帷幄,石秀的鐵壁守護,再加上那些匠人們默默揮灑的汗水與智慧……
這一切,都將是支撐我未來敢于挑戰強權、逆勢崛起的底氣所在。
秘谷幽深,匠心匯聚。
格物致知,爐火熊熊。
這隱秘的爐火,不僅煆燒著鋼鐵,提煉著猛油,更在悄然鍛造著一個嶄新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