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營那邊,“鳳雛獻策,鐵索連舟”的消息尚未完全冷卻,江東這邊,另一場無聲的風暴,已在悄然醞釀。
數日後,一次關于前線糧草調度和巡防布置的軍議在周瑜的中軍大帳內舉行。
參與者皆是江東核心將領,氣氛一如既往地嚴肅,各項事務按部就班地討論、布置。
我以“江東參軍”的身份列席,大部分時間保持沉默,仔細觀察著每一個細微之處。
會議本身並無異常,討論的都是常規軍事部署。
然而,當議題接近尾聲,眾人即將散去之時,我敏銳地捕捉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氣氛。
周瑜的目光,在不經意間掃過老將黃蓋時,似乎多停留了那麼一瞬,
眼神復雜,既有倚重,又似乎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沉痛與決絕。
而黃蓋,這位歷經三世的老臣,今日顯得尤為沉默。
他端坐在席位上,脊背挺得筆直,臉上皺紋深刻,古銅色的皮膚在帳內昏暗的光線下顯得愈發堅毅。
當周瑜的目光掃過時,他微微頷首,眼神中沒有絲毫退縮,反而透出一股令人心悸的決然,
仿佛已經做出了某種重大的、不可逆轉的決定。
這種決絕,甚至超越了沙場老將面對生死時的悍勇,更像是一種…主動擁抱犧牲的悲壯。
他們之間的眼神交流極其短暫,隱晦,若非我時刻保持著高度警惕,幾乎難以察覺。
但正是這電光火石間的信息交換,結合我腦中迅速閃過的玄鏡台近期收集到的零散情報,
一幅驚人的圖景開始在我心中慢慢拼接成形。
玄鏡台布置在江東各處的“鏡眼”,雖無法深入到如此核心的軍事機密層面,
但一些外圍的異常動向,卻逃不過他們的監視。
近幾日,有密報提及︰
黃蓋將軍營中,有幾艘特制的、速度極快的走舸一種小型突擊船)被秘密調撥出來,
進行著頻繁的夜間演練,演練內容似乎與快速突進和…引火有關?
黃蓋私下召見了幾位跟隨他多年的心腹老兵,密談良久,
隨後這些人便開始暗中準備大量的干柴、硫磺、魚油等引火之物。
黃蓋本人,數次獨自前往江邊,遙望曹營方向,長時間佇立不動,神情凝重。
這些零散的信息,單獨來看,或許可以解釋為備戰的常規舉動,或是一位老將對戰局的憂慮。
但將它們與剛才軍議結束時周瑜和黃蓋之間那短暫而深刻的眼神交流聯系起來,
一個在中國歷史上無比經典的計策,如同閃電般劃過我的腦海——苦肉計!
為了讓詐降顯得無比真實,為了消除曹操尤其是經歷了蔣干盜書、龐統獻策之後)可能存在的疑慮,
必須上演一出足夠逼真、足夠慘烈的“決裂”戲碼!
而黃蓋,這位三朝元老,德高望重,他的“反叛”與“投降”,才最具有欺騙性,最能讓曹操放下戒心!
要讓曹操相信黃蓋是真的走投無路、憤而降曹,
就必須有一個足夠分量的“導火索”,以及一場足夠公開、足夠嚴厲的“懲罰”!
周瑜在大庭廣眾之下,因為某個“過失”或“頂撞”,對黃蓋施以重刑,
打得他皮開肉綻,臥床不起,再由黃蓋“憤而”遣密使聯系曹操,表達投降之意…
如此一來,連環計、苦肉計雙管齊下,曹操焉能不信?!
想通此節,我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心中對這位老將軍涌起深深的敬意。
這不僅僅是皮肉之苦,更是名譽上的巨大犧牲!
一位戰功赫赫的老將,要在眾目睽睽之下,承受主帥的“無情”杖責,背負“叛徒”的罵名,這需要何等的忠誠和勇氣!
為了進一步確認我的推斷,在散會之後,我特意放慢腳步,與同樣若有所思的魯肅並行。
“子敬先生,”
我看似隨意地開口,
“觀黃公覆將軍今日神色,似有重重心事,莫非是為前線戰事憂慮?”
魯肅聞言,腳步微微一頓,他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只是輕嘆一聲,
目光復雜地望了一眼黃蓋離去的方向,聲音低沉而帶著一絲感慨︰
“公覆將軍,乃我江東砥柱,其忠勇之心,日月可鑒。
有時候…為了大局,總有一些人,要承擔常人難以想象的重擔啊。”
他沒有明說,但語氣中的沉重和暗示,已經足夠清晰。
他知道一些內情,但礙于紀律,無法對我這個“外人”即使是參軍)明言。
但這句語焉不詳的話,已經證實了我的猜測。
“老將軍風骨,令人欽佩。”我微微頷首,不再追問,心中卻已了然。
看來,周瑜和黃蓋已經下定了決心。
這場驚心動魄的“苦肉計”大戲,即將上演。
我深知此計的凶險與必要性,它成功的關鍵在于︰
第一,表演必須足夠逼真,騙過所有人,尤其是曹營可能存在的探子;
第二,黃蓋送出的詐降書信必須恰到好處,讓曹操深信不疑;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黃蓋必須能在那一夜,頂著巨大的風險,
將那些滿載引火物的“投降”船只,準確地送入曹軍連環船陣的心髒!
我的角色,依然是旁觀者,或許,也是一個保險絲。
我需要做的,就是讓玄鏡台密切關注曹營對這件事的反應,
確保沒有任何來自我們這邊的信息泄露,破壞這場用血肉和忠誠上演的大戲。
江風吹過,帶著刺骨的寒意。
我仿佛已經能聞到,那即將彌漫在江東營寨上空的,血腥與決絕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