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風卷著江水的濕氣,穿過回廊,吹得人衣袂翻飛。
我緩步走在返回臨時館舍的路上,身後那座高聳的望樓早已隱沒在濃重的夜色里,但周瑜那如炬般的目光,似乎仍舊灼燒在我的背脊之上,久久未散。
魯肅並未同行,想必是被周瑜留下了,要進行更深層次的密談,或者說,是周瑜單方面需要一個傾听者和緩沖帶來消化今夜的沖擊。
這恰好給了我獨自思考和復盤的空間。
回想方才望樓上的交鋒,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話語的潛台詞,都在我的腦海中反復回放、拆解、分析。
周瑜最後的態度,既在意料之中,又超乎預期。
他的驚疑是真實的,那份對未知力量的探究和警惕也是真實的,但最關鍵的是,在那層層包裹的復雜情緒之下,我敏銳地捕捉到了一絲微妙的變化
——那層原本橫亙在他與聯盟之間的堅冰,似乎在今夜,悄然融化了一角。
不再是單純的基于利弊權衡的猶豫,也不再是僅僅被諸葛亮的言語所“激”。
我那些“有的放矢”的戰術構想,特別是針對水戰細節的“奇思妙想”,像一把精準的鑿子,敲開了他作為頂尖水師統帥內心最深處的壁壘。
他或許仍在懷疑我的來歷和動機,但他絕不會忽視那些構想背後所蘊含的、足以改變戰局走向的可能性。
這種可能性,對于一個驕傲而務實、正面臨強敵壓境的統帥來說,是無法抗拒的誘惑。
我幾乎可以肯定,他接下來會對魯肅透露出更明確的抗曹意向,甚至可能已經開始在腦海中調整原有的軍事部署,將我提到的那些“可能性”納入考量。
他或許會命令心腹去秘密查證“琉璃透鏡”和“猛火油”的傳聞,甚至嘗試進行初步的仿制或試驗。
無論他信與不信,疑與不疑,我這顆“石子”已經投入了江東決策的核心池塘,激起的漣漪,必將擴散開去。
我成功地在他心中,留下了一個極其深刻、且與諸葛亮截然不同的印記。
不再僅僅是“劉備的說客”,而是一個擁有獨特戰略眼光、掌握著某些“未知知識”的、值得他認真對待的“變數”。
這為我後續更深層次地介入江東軍事核心,甚至在關鍵時刻施加影響、引入“科技線”,打下了至關重要的基礎。
這步棋,險,但值得。
回到寂靜的館舍,屏退侍從,我坐在燈下,攤開一張空白的絹帛,提筆卻久久未落。
腦海中飛速運轉,將今夜的得失一一梳理。
諸葛亮的“舌戰群儒”與“智激周瑜”,是堂堂正正的陽謀,是正面戰場的沖鋒,為聯盟掃清了表面的障礙,凝聚了人心,這是“明線”的勝利。
而我的行動,則是隱秘的穿插,是側翼的突破,直擊核心人物的內心,撬動了最關鍵的決策杠桿,這是“暗線”的布局。
我們二人,一明一暗,一公一私,看似各自為戰,實則形成了某種奇妙的互補與增效。
沒有孔明在前台吸引火力、營造氛圍,我的私下接觸便難以順利進行;
而沒有我的“點楮之筆”,僅憑孔明的激將,周瑜或許會主戰,但未必會如此快、如此堅決,更不會對我這個“外人”產生如此復雜的興趣。
這“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正是我們此次“雙使赴吳”戰略的核心所在。
鋒芒,已經初露。堅冰,亦見微融。
但,這僅僅是開始。
周瑜的態度轉變是關鍵,可最終拍板的,還是那位深居簡出、心思難測的江東之主——孫權。
接下來,壓力將匯聚到他的身上。
我需要玄鏡台立刻調整重心,全力收集關于孫權及其核心決策圈尤其是張昭等主和派)的最新動向,以及江東內部,特別是水師開始備戰的具體情報。
同時,我也必須為自己下一步的行動做好準備。
周瑜的“驚疑”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意味著我將受到更嚴密的監控和審視。
如何在不暴露核心秘密的前提下,繼續施加影響,甚至將那些“奇思妙想”轉化為實際的助力,將是對我智慧和應變能力的更大考驗。
燈火搖曳,窗外江濤聲隱隱傳來,仿佛預示著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
我放下筆,走到窗前,望著沉沉夜色籠罩下的柴桑城。
心中既有完成階段性目標的成就感,更有對未來重重挑戰的清醒認知。
自那夜與周瑜在江畔望樓一番密談,又過了三日。這三日里,柴桑城表面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
我與孔明雖同為劉備使者,居于驛館,但各自的活動軌跡已悄然不同。
孔明繼續周旋于江東文臣武將之間,以其雄辯之才,力促孫劉聯盟的大勢;
而我,則更多時候選擇留在驛館,一方面消化整理玄鏡台傳來的各類情報,
另一方面,也在靜靜等待著那個關鍵人物——周瑜的下一步動作。
我知道,那夜的沙盤推演和水戰之議,雖然令周瑜對我刮目相看,甚至可能產生了一絲驚疑,但這絕不意味著他已完全信任我,更不代表他會輕易將我這個“外人”納入他的核心圈層。
江東大都督的城府與警惕,遠非表面那般溫文爾雅。
他需要時間去消化、去驗證,甚至去試探。
果然,在第四日的清晨,魯肅便親自來到了驛館。
“子明先生,昨日公瑾差人傳話,言及先生對水戰頗有見地,非紙上談兵之輩。”
魯肅依舊是那副溫和誠懇的模樣,但眼神中卻多了幾分探尋的意味,
“今日恰逢水軍進行日常操練,公瑾特意囑咐肅,若先生有暇,不妨同往江畔一觀,也好讓先生對我江東水師的實力,有個更直觀的了解。”
“都督相邀?”我故作訝異地挑了挑眉,心中卻是一片了然。
這名為“邀請觀摩”,實為“實地考較”的意圖,再明顯不過了。
周瑜是想看看,我這個能提出些新奇水戰思路的人,是否真的具備觀察和理解一支龐大水軍實際運作的能力,抑或是僅僅懂得些奇技淫巧的空談之輩。
這正合我意。
與其在驛館中枯坐,依靠玄鏡台那些雖精準卻終究隔了一層的文字情報來推斷,不如親身去那水軍大營走一遭,用自己的眼楮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分析。
江東水軍,這支即將在赤壁戰場上扮演決定性角色的力量,它的真實面貌、訓練水平、裝備優劣、士氣高低,乃至中下層軍官的素質,都是我迫切需要掌握的關鍵信息。
“公瑾都督盛情,昭豈敢辭?”我微笑著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有勞子敬先生引路了。”
魯肅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贊許,似乎對我的爽快頗為滿意。
他側身讓開通路,做了個“請”的手勢︰“先生這邊請,車馬已備好。”
驛館外,兩輛樸素卻堅固的馬車早已等候。
我與魯肅同乘一車,車輪緩緩啟動,朝著柴桑城外的江畔水軍大營駛去。
車廂內,氣氛略顯沉靜。魯肅並非多言之人,而我此刻的心思,也早已飛向了那即將映入眼簾的江東水師。
為了打破沉默,也為了進一步獲取信息,我主動開口問道︰
“子敬先生,昭初來江東,對貴軍水師雖有所耳聞,卻終究了解不深。不知可否請先生略作介紹?”
魯肅沉吟片刻,似乎在斟酌言辭,既要滿足我的好奇心,又不能泄露核心機密。
他緩緩說道︰“子明先生客氣了。我江東立足,全賴長江天險與這支水師。
自先主孫策)奠基,至如今主公孫權)勵精圖治,水師規模日漸壯大,戰船種類亦不斷改進。
主力戰船有艨艟、斗艦,亦有走舸、赤馬等輕便快船,以適應江上不同作戰需求。”
“艨艟、斗艦……”我低聲重復著,腦海中浮現出相關的知識。
艨艟體型狹長,外覆生牛皮以防火攻,主要用于沖擊敵陣;
斗艦體型高大,設有樓櫓、戰格,如同水上堡壘,便于士兵居高臨下射擊和接舷作戰。
這些都是這個時代水戰的主力艦種。
“想必貴軍在船只建造與運用上,定有獨到之處。”
魯肅微微頷首︰
“公瑾治軍極嚴,于戰船保養、士卒訓練,皆有嚴苛規章。
尤其注重各船之間的協同配合,以及對江流水文的熟悉運用。
所謂‘習流知水’,乃我江東水師將士的基本功課。”
“協同配合,習流知水……”我默默記下這幾個關鍵詞。
協同配合意味著良好的指揮體系和訓練水平,而熟悉水文則是在長江這種復雜水域作戰的關鍵優勢。
看來周瑜確實是個內行,抓住了水軍建設的核心。
“听聞公瑾都督麾下,有一支精銳,號稱‘錦帆衛’,不知……”
我話未說完,便適時打住,露出一副好奇又不敢深問的表情。
魯肅眼中精光一閃,隨即又恢復了溫和︰
“呵呵,子明先生消息靈通。
‘錦帆衛’確是我軍精銳中的精銳,乃都督親手調教,多由擅長水性、武藝高強的勇士組成,裝備精良,行動迅捷,常擔負突襲、偵察、護衛等特殊任務。
不過,其具體編制與行動,乃軍中機密,肅亦不甚了了。”
他回答得滴水不漏,既承認了錦帆衛的存在和重要性,又巧妙地回避了核心信息。
我微笑著點頭︰“原來如此,是昭冒昧了。”
心中卻暗忖︰錦帆衛,听起來像是後世的特種部隊或海軍陸戰隊雛形。
這支力量,在即將到來的大戰中,很可能會扮演奇兵的角色。玄鏡台需要重點關注。
馬車漸漸駛離了柴桑城的繁華區域,周遭的景象也隨之變得肅殺起來。
道路兩旁的巡邏兵士明顯增多,甲冑鮮明,目光警惕。不時有快馬信使擦身而過,卷起一陣煙塵。
空氣中,似乎彌漫著一股無形的緊張氣息。
越靠近江邊,這種感覺越是強烈。
遠遠地,已經能听到隱約傳來的操練號子聲,以及江水拍岸的濤聲。
道路開始變得泥濘,車輪碾過,留下深深的轍印。
顯然,這里是軍用物資和人員頻繁通行的區域。
前方出現了一道堅固的木質寨牆,箭樓高聳,旗幟飄揚。
寨門緊閉,守衛森嚴。
我們的馬車在寨門前停下,魯肅出示了腰牌和一份手令,守門軍官仔細核驗後,才沉重地拉開了寨門。
進入寨門,眼前的景象豁然開朗。
這是一個龐大得超乎我想象的水軍基地。
無數的營帳沿著江岸鋪展開去,旌旗林立,刀槍如林。
寬闊的校場上,有步兵正在操練陣列,吶喊聲此起彼伏。
更遠處,靠近江邊的區域,則是一排排巨大的船塢和停泊區,桅桿如林,各式各樣的戰船密密麻麻地停靠在岸邊,仿佛蟄伏的巨獸。
一股濃烈的鐵血氣息和水腥味混合在一起,撲面而來。
魯肅指著遠處江面上正在往來的船只說道︰
“今日操練的主要是外圍水域的協同巡防,以及一些基礎的駕船和攻防演練。核心區域的演練,則需視都督安排。”
我點了點頭,目光掃過那些正在進行操練的士卒。
他們大多身材精悍,皮膚黝黑,顯然是常年在江上風吹日曬。
隊列雖然不如我麾下經過現代方法訓練的士兵那般整齊劃一,但也透著一股彪悍之氣。
船只的操作也頗為熟練,進退有據。
“公瑾治軍,果然名不虛傳。”
我由衷地贊嘆了一句。
這並非完全是客套話。
以這個時代的標準來看,眼前的江東水軍,無疑是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強大力量。
尤其是考慮到他們即將面對的是剛剛吞並荊州、士氣正盛、號稱八十萬實則二三十萬)的曹操大軍,這份從容和秩序,就更顯得難能可貴。
然而,我的目光並未停留在這些表面的強大上。
我在觀察他們的裝備細節,船只的保養狀況,士兵的精神狀態是真正的昂揚還是強作鎮定),指揮官的口令傳遞效率……
玄鏡台的情報網絡固然強大,但很多細節,只有親眼所見,才能做出最準確的判斷。
這支水軍,將是孫劉聯盟對抗曹操的基石。
它的強弱,直接關系到我們所有人的命運。
周瑜讓我來看,是想展示肌肉,堅定我代表劉備)聯合抗曹的決心,同時也是在考量我。
而我來看,則是要透過這層肌肉,看清它的骨骼與脈絡,找到它的優勢,也洞悉它可能存在的弱點。
江風獵獵,吹動著我的衣袍。遠方的江面上,戰船往來,水花飛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