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隊沿著漢水繼續東行,在漢津稍作休整並確認“暗線”安全的消息後,便未再過多停留,徑直朝著江夏郡治所——夏口進發。
經歷長阪坡的慘敗和顛沛流離,所有人都迫切需要一個能夠暫時立足、喘息修整的地方,而目前看來,劉表長子劉琦所鎮守的江夏,是唯一的選擇。
隨著船隊逐漸靠近夏口,江面愈發開闊,水流也變得更為湍急,隱隱已能感受到大江的氣息。
遠遠望去,夏口城依山傍水,城郭雖然算不上雄偉,但城牆看起來頗為堅固,旗幟林立,隱約可見往來的士卒,顯示出此地並非毫無防備。
與我們這支剛剛經歷潰敗、疲憊不堪的殘兵敗將相比,夏口至少還維持著一個郡治應有的秩序和威嚴。
我站在旗艦的甲板上,與孔明、元直並肩而立,默默觀察著這座即將成為我們臨時棲身之所的城池。
我知道,劉琦公子早已通過他自己的渠道,以及我們這邊提前派出的信使,得知了襄陽的變故和主公一行南撤的消息。
他會如何迎接我們?是真心實意的援手,還是迫于形勢的虛與委蛇?
這關系到我們接下來能否在此地站穩腳跟,進而謀求聯絡江東這至關重要的一步。
船隊緩緩靠近夏口碼頭。遠遠地,便看見碼頭上早已站滿了人,為首一人,身著官服,雖然身形略顯單薄,面色也帶著幾分蒼白,但氣度尚算沉穩,正是江夏太守劉琦。
他的身後,是夏口的一眾文武官員,皆整齊排列,神情肅穆地等待著。
如此陣仗,顯示出劉琦對主公這位同宗皇叔的到來,至少在表面上給予了足夠的尊重和禮遇。
這讓我心中稍安。
無論他內心真實想法如何,這份姿態是必要的,也為我們爭取了寶貴的緩沖時間。
旗艦緩緩靠岸,跳板搭上。
主公在關羽、張飛的護衛下,率先走下船來。
經歷了連日的奔波勞頓和精神打擊,主公顯得有些憔悴,但此刻他強打精神,整理了一下略顯凌亂的衣冠,臉上帶著幾分落魄英雄的感慨,朝著劉琦走去。
“琦佷!”主公的聲音帶著一絲沙啞和疲憊,但語氣中充滿了真摯的情感,
“備,兵敗流離,幸得賢佷收容,感激不盡!”說著,便要躬身行禮。
劉琦連忙快步上前,一把扶住主公,眼中也流露出真切的同情之色,聲音帶著年輕人特有的誠懇︰
“皇叔言重了!備聞皇叔在當陽遭遇,憂心如焚。同為漢室宗親,理應守望相助,何言收容二字?快快請起!”
他扶著主公,目光掃過我們這些跟隨主公一同下船的文武,尤其是看到關羽、張飛那凜凜的神威,以及我和孔明、元直等謀士時,眼神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既有對這支力量的倚重,或許也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忌憚。
畢竟,以他目前在江夏的根基,突然接納這樣一支實力不俗的武裝力量,不可能毫無顧慮。
“父親不幸病逝,荊州基業,竟落入蔡瑁、張允奸賊之手,獻與曹操,琦未能盡孝守土,實乃不孝之子!”
劉琦說著,聲音哽咽,眼圈泛紅,既有對父親去世的悲痛,也有對自身無力回天、被排擠到江夏的憤懣和委屈。
主公見狀,亦是感同身受,拍了拍劉琦的肩膀,嘆息道︰
“景升兄英明一世,豈料身後事如此……琦佷不必過于自責。眼下曹賊勢大,非一人之過。當務之急,是保全有用之身,共圖恢復大業。”
兩位同病相憐的劉氏宗親,在這碼頭之上,執手相看,唏噓不已。
周圍的夏口官員們見此情景,也大多面露戚容。寄人籬下的尷尬,同宗相認的親近,共同面對強敵的憂慮,種種復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微妙而凝重的氛圍。
我站在主公身後,冷靜地觀察著這一切。劉琦的態度比預想中要好,至少表面上的功夫做得很足。
他的悲傷和憂慮看起來也並非全是偽裝。
畢竟,覆巢之下無完卵,一旦曹操大軍拿下江夏,他這個前任荊州牧的長子,下場恐怕比主公好不了多少。
共同的危機,是促成我們暫時聯合的最大基礎。
但我也注意到,劉琦身後的某些官員,眼神閃爍,似乎對我們的到來並非全然歡迎。
這印證了我的判斷,劉琦在江夏的掌控力並非絕對穩固,內部並非鐵板一塊。
這既是隱患,或許,也是未來可以利用的機會。
寒暄過後,劉琦親自引路,將主公一行迎入城中。
他早已命人收拾好了城內最好的館驛,供我們暫住。
一路行來,夏口城內的秩序尚算井然,百姓雖然也面帶憂色,但並未出現大規模的恐慌逃竄,顯示劉琦在此地還是有一定威望和控制力的。
進入館驛安頓下來之後,屏退閑雜人等,劉琦便與主公,以及我們這些核心的文武,進行了第一次正式的會談。
“皇叔,”劉琦率先開口,面帶憂色,
“如今曹操已得襄陽、江陵,水陸大軍不日將順江而下,江夏首當其沖,旦夕恐難保全。
佷雖有心抵抗,奈何兵微將寡,糧草亦不充裕,實不知如何是好啊!”
他將自己的困境和盤托出,既是訴苦,也是試探我們的態度和實力。
主公面色凝重,沉聲道︰
“曹賊勢大,鯨吞荊襄,其志絕非僅在于此。
若江夏失守,則江東危矣,天下亦將落入其手。我等雖兵敗新野,兵力折損,但尚有水軍萬余指關羽部),將士亦有死戰之心。
願與琦佷合兵一處,共守江夏,以抗曹賊!”
這是表明了願意共同防守的態度。
孔明適時補充道︰
“江夏雖地處要沖,但孤木難支。
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南下,實則水土不服,疾疫必生,其水軍更非我荊楚及江東水師之敵。
為今之計,唯有聯合江東孫權,方能形成犄角之勢,共破曹賊。此事,刻不容緩!”
孔明直接點出了聯孫的核心策略。
劉琦聞言,精神一振,似乎看到了一線希望︰
“孔明先生所言極是!孫仲謀虎踞江東,兵精糧足,若能得其相助,或可與曹操一戰!
只是……江東與我荊州素有紛爭,孫權會否願意出兵相助?”
他又露出了猶豫之色。
這時,我開口道︰
“太守勿憂。曹操南下,江東亦是唇亡齒寒。孫權乃英明之主,必能看清此中利害。
關鍵在于遣何人出使,如何措辭,方能打動孫權。
此事,我等尚需仔細計議。”
我將話題引向了具體的執行層面,也暗示了我們這邊有能力處理好這件外交大事。
元直也點頭道︰
“子明所言甚是。聯合江東,乃當下唯一生路。
我等當盡快選定使者,備好說辭,即刻動身。”
經過一番討論,初步的共識已經達成︰
堅守江夏,聯合孫權。至于具體如何部署防務,如何分派兵力,以及由誰出使江東等細節問題,則留待後續再議。
初次會談結束,劉琦起身告辭,臨走前再三囑咐驛館官員好生照料,態度可謂無可挑剔。
送走劉琦,船艙內的氣氛略微緩和了一些,但依舊沉重。
“皇叔,我等總算有了一個落腳之地。”關羽沉聲道。
張飛哼了一聲︰“那劉琦小子看著文弱,倒還算懂些禮數。只是不知這夏口城,能擋得住曹操幾天?”
主公嘆了口氣︰“翼德休得無禮。琦佷能在此危難之時收留我等,已是仁至義盡。眼下,我等需盡快計議聯孫之事,這才是重中之重。”
他將目光投向了孔明和我。
我知道,接下來的舞台,將聚焦于如何說服江東。
而我,除了要配合孔明完成這“明線”上的外交任務,更要利用這寶貴的喘息之機,悄然啟動“暗線”的下一步部署,將我們秘密保存下來的力量,真正在這荊江南岸,扎下根來。
初臨夏口,長子相迎。
這只是萬里征程中的一個小小驛站。
真正的風暴,還在前方等待著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