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天色並未因昨夜的風雨而放晴,反而陰沉得更加厲害,鉛灰色的雲層低低地壓在下邳城上空,仿佛預示著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空氣中彌漫著潮濕而滯重的氣息,令人胸口發悶。
我幾乎一夜未眠,腦中反復推演著各種可能的情勢變化,以及應對之策。天剛蒙蒙亮,便有主公府上的侍從前來傳喚,言主公已在議事廳等候,召集眾文武共商要事。我不敢怠慢,匆匆整理好儀容,帶上昨夜與貂蟬共同繪制的最新形勢圖和幾份關鍵的情報摘要,快步趕往皇叔府邸。
議事廳內,氣氛比昨夜的“承德堂”更加肅穆。主公端坐于主位,面色雖仍有倦意,但眼神卻比昨夜堅定了幾分,顯然經過一夜的思考,他已有所準備。二將軍關羽)和三將軍張飛)分立左右,二將軍撫髯閉目,神態沉穩如山;三將軍豹頭環眼,雖未言語,但眉宇間已隱隱透出幾分按捺不住的戰意。簡雍先生、糜竺先生、還有負責文書與部分外聯事務的孫乾公佑)先生皆已在座,神色各異,但無一例外都帶著凝重。
見我進來,主公微微頷首︰“子明來了,坐吧。”
我依言在下手位置坐定,將帶來的圖卷和文書輕輕放在案幾上。
“諸位,”主公環視一圈,聲音低沉而有力,“昨夜子明徹夜分析,已有初步結論。今日召集大家,便是要共商應對之策。子明,你且將你的判斷,詳細說與大家听听。”
我站起身,深吸一口氣,盡量讓自己的聲音保持平穩和清晰︰“遵命。諸位將軍、先生,屬下陸昭,依據連日收集分析的情報,以及對當前天下大勢的推演,得出以下幾點判斷,請諸位參詳。”
我走到廳中央,將那幅繪制了中原核心地帶的形勢圖緩緩展開,鋪在地上。圖上用不同顏色的標記,清晰地標示出了曹操、袁紹殘余勢力、以及我方和周邊各勢力的控制區域與兵力大致部署。
“其一,曹操于官渡大勝之後,河北袁氏覆滅在即,已無力南顧。其統一北方的大局基本已定,下一步必然是掃平肘腋之患,鞏固後方,而後圖謀天下。而環視中原,能對其構成直接威脅、且地緣位置最為關鍵者,唯我徐州。”
我指著地圖上徐州的位置,它像一把楔子,深深插入曹操控制的兗州、豫州之間。“徐州若在我手,則曹操南下荊襄、東進江東,皆受牽制。此乃臥榻之側,曹操豈能容忍?”
“其二,時機。曹操剛剛擊敗袁紹主力,士氣正盛,威望如日中天。但他同樣需要時間消化河北之地,整頓內部。然而,相較于徹底平定北方所需的時間,拔除徐州這顆釘子,更為快捷,也更能震懾天下。因此,我們判斷,曹操極有可能在徹底解決袁氏殘余之前,先行解決徐州問題。這個時間窗口,可能就在最近數月之內,甚至更短。”
“其三,借口與實力。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奉詔討賊’是其慣用手段。我主雖為皇叔,但在他眼中,任何不受其絕對掌控的力量,皆是‘不臣’。此前呂布盤踞徐州,曹操已有征討之意,如今主公入主徐州,他更不會坐視。實力對比上,曹軍經官渡之戰洗禮,兵精將勇,糧草充足,遠勝我軍。這一點,無需諱言。”
我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看到二將軍緩緩睜開了眼,眸中精光一閃,三將軍則鼻孔中發出一聲低哼,顯然對實力不如人的說法有些不服,但並未發作。
“綜上所述,”我加重了語氣,“最終結論是︰曹操攻伐徐州,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其勢洶洶,絕非虛張聲勢。我等必須立刻拋棄一切幻想,將此視為迫在眉睫的、最嚴峻的威脅,並即刻著手準備。”
我的話音落下,廳內一片寂靜,只剩下窗外偶爾傳來的風聲。主公默默地看著地圖,手指在徐州的幾個主要城池上輕輕敲擊著。
良久,他抬起頭,看向我︰“子明的分析,條理清晰,論證明確。為我等預警于未然,當記首功。”
他先是給予了肯定,然後話鋒一轉,帶著他特有的溫和卻又堅定的語氣問道︰“那麼,依子明之見,我等當如何應對?”
這才是今日議事的關鍵。我定了定神,繼續說道︰“主公,屬下以為,當務之急,有三策需並行。”
“其一,強兵備戰,固守待援。立刻下令,全境加強軍事戒備,檢修城池,加固工事,清點府庫軍械糧草,整頓兵馬,嚴明軍紀。尤其下邳、彭城等關鍵城池,必須確保萬無一失。同時,派出精銳斥候,嚴密監視曹軍動向,特別是其主力集結方向與後勤轉運情況。”
這一點,在座諸位,尤其是兩位將軍,都微微點頭表示贊同。這是最基本的應對。
“其二,遣使結援,分其兵勢。曹操雖強,亦非全無敵手。荊州劉景升坐擁九郡之地,兵精糧足;江東孫伯符虎踞江東六郡,亦是雄主。我等可遣能言善辯之士,曉以利害,言明唇亡齒寒之理,尋求結盟,或至少使其在側翼對曹操形成壓力,令其不敢傾全力東向。”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孫乾先生聞言,眼中露出一絲意動,顯然這是他擅長的領域。
“其三……”我略作停頓,知道這最後一點最為敏感,也最可能觸動主公內心深處的東西。“主公,昭斗膽直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等既要做好堅守的準備,也要……也要做好最壞情況下的打算。”
我迎著主公詢問的目光,沉聲道︰“若曹軍勢大,遠超我等承受之極限,死守徐州不僅無益,反而可能導致全軍覆沒,更會令徐州百姓再遭兵禍。屆時,‘保存實力,以圖再起’,或許才是上策。屬下建議,應秘密制定一份戰略轉移的預案,明確一旦事不可為,我軍主力及核心人員的撤退路線、接應地點,以及……最終的去向。或南下依附劉景升,或另尋他處立足。這並非怯懦,而是為了保留復興漢室的火種,是為了……‘以空間換時間’。”
“不可!”
我的話音剛落,三將軍張飛便猛地一拍大腿,瞪著環眼喝道︰“好你個陸昭!仗還沒打,你就先想著跑了?俺哥哥乃堂堂漢室皇叔,豈能做那棄土而逃的懦夫!徐州百姓擁戴俺哥哥,俺們就得跟他們共存亡!曹賊來了又如何?俺這丈八蛇矛,正好飲他的血!”
“翼德,不得無禮!”二將軍關羽低喝一聲,制止了張飛。但他看向我的目光中,也帶著一絲不認同。顯然,在他看來,“撤退”二字,同樣刺耳。
主公擺了擺手,示意張飛稍安勿躁。他看著我,眼神復雜,既有對我的坦誠和深謀遠慮的認可,也有深深的憂慮和不忍。
“子明,”他緩緩開口,聲音帶著疲憊,“你的顧慮,備明白。你所言三策,前兩者備皆贊同,當即刻施行。只是這第三策……‘戰略轉移’……”
他嘆了口氣,站起身,走到地圖前,手指輕輕拂過“徐州”二字。“備自入主徐州以來,日夜所思,皆是如何撫民生,安社稷。徐州百姓飽經離亂,方得喘息。如今曹軍將至,備身為徐州之主,豈能未戰先怯,便想著棄百姓而去?若如此,備與那棄信背義之徒何異?將來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間?又如何對得起‘皇叔’之名,對得起萬民之望?”
他的聲音充滿了情感,帶著一種近乎固執的堅持︰“民心,乃我軍之根本。仁義,乃備立身之基石。一旦失了這兩樣,縱有再多兵馬,再廣闊的土地,亦不過是無根之萍,轉瞬即逝。過度的軍事動員,或會引發百姓恐慌;而早早準備撤退,一旦泄露,軍心民心必將動搖,未戰先敗矣!”
他看向我,目光懇切︰“子明,備知你智慮深遠,一切皆為大局著想。但……此事關乎備之信念,關乎萬千百姓之生死。備以為,當前或應以‘固守待變’為主。一面加緊備戰,一面……或可再遣使往許都,面陳利害,探探曹丞相的真實意圖?或許……他短期內的目標並非徐州?或許,尚有轉圜之機?”
分歧,就在這一刻,清晰地顯現了出來。
我心中微微一嘆。主公的仁德之心,令人感佩。他將“民心”與“道義”看得比什麼都重,這正是他能夠屢敗屢起,聚攏人心的關鍵。然而,在冷酷的戰爭機器面前,過于理想化的期待,往往是致命的。
我躬身道︰“主公仁德,昭深感佩。然以曹操之雄猜多疑,野心勃勃,恐非言語可以打動。官渡之戰前,他尚需隱忍;如今大勝在握,其勢已成,豈會再受言語束縛?遣使或許可以一試,以作緩兵之計,但絕不可寄望于此。備戰方為萬全之策,外交僅能為輔助。至于戰略轉移之預案,並非要立刻執行,而是‘有備無患’。若真到了山窮水盡之時,保全有用之身,方能圖謀將來,為主公,也為天下蒼生保留一線希望。屆時,如何安撫百姓,如何有序撤離,亦需周密計劃。”
我堅持我的觀點,因為我知道,歷史的軌跡往往比最悲觀的預測還要殘酷。玄鏡台的推演並非空穴來風,那是基于無數情報和嚴密邏輯的冰冷計算。
主公沉默了,眉頭緊鎖,顯然內心仍在激烈地斗爭。他看重我的分析,卻又無法輕易放下他所堅守的原則。
二將軍此時開口了,聲音低沉渾厚︰“主公,子明所慮,亦非全無道理。兵法有雲,‘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也;勿恃敵之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無論如何,加強戰備,總是沒錯的。至于……後路,主公可暫且思量,不必急于定論。”他這話,既安撫了主公,也給了我一定的肯定。
主公點了點頭,似乎也覺得關羽的話有理。“雲長言之有理。此事……容備再思。今日議事,便先定下前兩策。憲和、公佑,遣使結援之事,便交予你二人負責,務必盡快拿出章程。子仲,糧草軍需,你要費心多多籌措。雲長、翼德,城防軍備,便由你二人主持。子明,你收集情報,繼續密切關注曹軍動向,一有異動,立刻稟報。”
“喏!”眾人齊聲應道。
我知道,關于“戰略轉移”這個最關鍵的問題,主公暫時擱置了。他需要時間,去平衡他內心的“仁義”與殘酷的現實。而我,也只能暫時接受這個結果,盡力在自己負責的範圍內,做好一切可能的準備。
議事結束,眾人散去。我走出議事廳,抬頭望向那陰沉的天空,心中卻比來時更加沉重。分歧已現,主公的猶豫,在我看來,無異于將徐州置于更大的風險之中。曹操的鐵蹄,絕不會因為仁德之名而停留片刻。
我必須想辦法,在不違背主公意願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推動更充分的準備,甚至……暗中為那最壞的情況,留下一些後手。因為我知道,留給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玄鏡台的燭影深處,映照出的未來,依舊是一片濃得化不開的陰霾。
喜歡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請大家收藏︰()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