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若即若離”地尾隨著獻帝東歸的隊伍,雖然大部分時間都刻意保持著距離,以避免被卷入不必要的紛爭。但命運的絲線,有時就是如此難以捉摸。
一次意外的遭遇,卻讓我們與這支隊伍的核心人物,產生了意想不到的交集。
那是在我們離開長安已有十余日,行至華陰附近的一處狹窄山谷時。根據玄鏡台斥候我們隊伍中那幾位身手最好、最擅長偵察的弟兄)提前探得的情報,獻帝的大部隊因為糧草不濟,加上內部將領的爭執,行進速度極為緩慢,並且似乎在前方不遠處的谷口遭遇了李�G庀麓蠼 偶盟 康睦菇兀 br />
我知道,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
張濟以勇猛著稱,其部下也多是涼州精銳。獻帝那支疲憊不堪、士氣低落的隊伍,一旦被纏住,後果不堪設想。
按理說,我們應該立刻選擇繞行,遠遠避開這場可能發生的惡戰。然而,就在我們準備轉向、尋找其他路徑時,前方突然傳來了激烈的喊殺聲和兵器踫撞聲!
顯然,戰斗已經打響!
而且,听聲音的激烈程度,獻帝一方似乎……正處于下風!我立刻命令隊伍停下,隱蔽在山谷側翼的一處密林之中,用望筒觀察前方的戰況。
只見谷口處,塵土飛揚,殺聲震天。數百名衣甲相對齊整、護衛著幾輛馬車其中一輛裝飾明顯不同,想必是獻帝的御駕)的漢軍,正在與數倍于己的、裝備精良的涼州追兵進行著殊死搏斗!
漢軍雖然人數劣勢,但顯然是為了保護身後的重要人物,爆發出了驚人的勇氣,死戰不退。領頭的幾位將領,我依稀能辨認出,正是後將軍楊奉,以及國戚董承!
他們身先士卒,揮舞著刀劍,奮力廝殺,但涼州軍攻勢如潮,他們的防線正在被一點點地壓縮,眼看就要崩潰!
特別是側翼,一支涼州騎兵利用速度優勢,正在迂回包抄,試圖切斷漢軍的退路,直撲那幾輛關鍵的馬車!一旦被他們得手,後果不堪設想!
看到這一幕,我的內心陷入了激烈的掙扎。
救,還是不救?
救,意味著我們要暴露自己,卷入這場實力懸殊的戰斗,很可能將我們這支小小的隊伍也拖入覆滅的深淵!
我們攜帶的典籍,也可能因此而毀于一旦!
這與我們之前定下的“保持距離、避免沖突”的策略完全相悖!不救,則眼睜睜看著獻帝落入叛軍之手,或者楊奉、董承等人全軍覆沒。
雖然他們未必是值得完全信賴的盟友,但至少,他們是目前唯一能與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