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號那一天,是所有參加春晚節目的最後一次審查。
    而這一回,則是需要王多余整體的裝扮起來。
    把自己裝扮的美美噠,這一點王多余自己就可以做到,但是演唱京劇的戲服,卻有一些不太好淘換了。
    原來他也想著自己在市面上隨便買一套,看了一圈下來以後,這些衣服太過于簡陋了,想要重新定制一套,時間明顯是不夠用了。
    <tv上為他化妝的那位老李頭。
    王多余撥通了老李頭的電話,接電話的卻不是本人,對方說李老師正在台上表演,一會才可以回電。
    王多余暗自揣測︰這老李頭不會大冷天在什剎海或者北海公園唱戲吧。
    七八分鐘後,老李頭回電了。原來京劇票友們正在老舍茶館聚會。
    老李頭興奮地邀王多余過去,不過活動快結束了;若不急,下午去湖廣會館,那兒有京劇票友活動。
    借服裝的事不好在電話里說,王多余便決定立刻前往。
    等他坐車趕到老舍茶館,活動已近尾聲。
    原來是兩位新加坡的京劇票友回國探親組織了這場活動。
    老李頭正想盡地主之誼安排吃飯,被王多余攔下。
    王多余誠懇地說︰“李老師,上次您給我化妝我還沒感謝您。”
    “接下來還有事麻煩您,這次吃飯就讓我安排,順便和票友們認識認識。”老李頭听他這麼說,便不再推辭。
    接著,老李頭拉著王多余來到小舞台,非要他露一手。
    王多余沒有推辭,近一個多月來,每晚在睡夢空間里,他已練熟了幾個曲目。
    他告訴伴奏師傅,要唱一段《穆桂英掛帥》。
    只見王多余深吸一口氣,緩緩走上舞台中央,雙腳穩穩站立,雙手自然下垂,眼神瞬間變得堅定而明亮,仿佛一下子化身為穆桂英,渾身散發著女英雄的豪邁氣概。
    他微微抬起頭,目光掃視全場,那眼神中既有對京劇舞台的敬畏,又有自信滿滿的從容。
    隨著伴奏聲起,王多余輕輕張開嘴,寬厚嘹亮的嗓音如同洪鐘般響起︰“猛听得金鼓響畫角聲震,喚起我破天門壯志凌雲!”
    他的聲音清脆明快,在茶館的小舞台上回蕩,仿佛真的將眾人帶到了金戈鐵馬的戰場。
    唱到“喚起我破天門壯志凌雲”時,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光芒,像是被穆桂英的壯志所點燃,整個人的氣勢陡然提升。
    在演唱過程中,他巧妙地運用了真假聲結合的唱法。當唱到高音部分時,他的真聲飽滿有力,穿透性極強,讓人為之振奮。
    而在一些婉轉的曲調中,他又靈活地切換到假聲,如行雲流水般自然,細膩地表現出穆桂英內心的情感變化。
    他的面部表情也隨著唱詞和曲調不斷變化。
    唱到穆桂英回憶往事時,他微微皺眉,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感慨;而當唱到出征的豪情時,他揚起下巴,嘴角微微上揚,展現出無畏的勇氣。
    他的雙手隨著節奏輕輕舞動,仿佛手中真的握著兵器,在戰場上奮勇殺敵。
    台下的票友們都被王多余的演唱吸引住了,有的微微閉上眼楮,沉浸在他的歌聲中。
    有的則目不轉楮地盯著舞台,臉上露出驚嘆的神情。隨著他的演唱,大家的情緒也被帶動起來,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個充滿激情和熱血的時代。
    一曲唱罷,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叫好聲。
    大家紛紛站起身來,為王多余的精彩表演喝彩。
    王多余微微鞠躬,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這時,排骨回來告知飯店已安排好。
    王多余招呼眾人去飯店,還笑著說︰“下午還有時間,想听的話咱們下午繼續。”
    吃飯時,王多余說出自己入選春晚,需要借套京劇戲服。
    老李頭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還笑嘻嘻地說︰“你只要下午給大家唱一個全本的《穆桂英掛帥》,你上春晚的服裝我來操辦,再給你找個專業化妝師陪你去。”
    王多余欣然點頭,他知道,這不僅是一個借到戲服的機會,更是一次在京劇舞台上證明自己的挑戰。
    吃過飯的眾人,稍作休息以後,全都來到了湖廣會館。
    只見湖廣會館內雕梁畫棟間浮動著絲竹余韻,當幾位身著墨綠團花長袍的專業京劇演員踏入後台時,空氣里悄然漫開一絲微妙的緊張。
    他們目光掃過正對著戲服發怔的王多余,繡著金線的蟒袍在他臂彎里垂落,蟒紋的鱗片仿佛都透著疑惑。
    老李頭和好友張老師默契地交換眼神,三兩下便將繁復的戲服披掛妥當。
    鳳冠上的珍珠流甦輕晃,將王多余襯得英氣逼人。
    當他緩步踱至台前,報出要唱《穆桂英掛帥》全本時,台下頓時響起細碎的私語聲。
    專業演員們眉間的褶皺更深了——這出戲需要深厚功底,豈是半路出家之人能輕易駕馭?
    鑼鼓聲驟然響起,仿佛驚蟄的春雷。
    王多余啟嗓的剎那,滿堂皆靜。“猛听得金鼓響畫角聲震”,那聲線如出鞘的青鋒,既有大青衣的婉轉,又裹挾著沙場點兵的豪邁。
    水袖翻飛間,他仿佛真成了五十三歲重披戰袍的穆桂英,眉眼間的威嚴與柔情交織。
    唱到“我不掛帥誰掛帥,我不領兵誰領兵”時,尾音高高揚起,穿透雕花窗欞,驚得梁間燕雀撲稜稜飛起。
    專業演員們攥著折扇的手漸漸收緊,眼底的輕視化作了驚愕。
    新加坡票友舉著照相機的手微微顫抖,鏡頭里王多余的身影與戲台上的光影融為一體,聲浪裹挾著千年的家國情懷,在會館內激蕩回響。
    余韻未散,眾人便起哄著讓他演唱春晚曲目。
    王多余坐到電子琴前,指尖輕觸琴鍵,舒緩的旋律流淌而出。
    “花開又花謝 花漫天
    是你忽隱又忽現
    朝朝又暮暮 朝暮間
    卻難勾勒你的臉
    我輕嘆浮生 嘆紅顏
    來來去去多少年
    半生的遺憾 誰來寫
    唯有過客留人間……”。
    當京劇唱腔與流行旋律踫撞,剛柔並濟的嗓音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全新的听覺世界。
    那幾位專業演員們起初蹙著眉,可隨著旋律推進,他們不自覺地跟著節奏輕點起腳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