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

第18章 我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春秋時代5.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陸坪 本章︰第18章 我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春秋時代5.

    《詩經》

    6、七月

    分析︰

    一)《七月》是《詩經•國風》中最長的一篇,它屬于《豳風》,是用豳地樂調創作的民歌。《豳風》產生的時代較早,而且本詩又包含著夏、商兩種歷法,因此可以斷定它基本上是西周初期編定的。

    當然,其中的一些素材,如長久流行于豳地的許多農業節令歌謠詞句,可能來源更早些。西周是我國奴隸制社會鼎盛的時代,而且早在周族的先人古公覃父由豳遷歧今陝西歧山)以前,便已利用奴隸從事生產,開始進入了階級社會。《七月》所反映的正是當時奴隸社會的社會生活。

    本詩並不是一個人的創作,它是長期在勞動人民中間傳誦、吟詠,不斷豐富,最後由采詩的人收集編纂起來的。全詩是勞動者自述的口吻,描寫的對象是農奴。

    二)《七月》的內容,主要是敘述農奴一年四季所從事的農業勞動,並反映了當時的生產關系和農奴的艱苦生活。全詩以時令為序,共分八章。

    首章總括全詩,從歲寒寫到春耕開始;二、三兩章寫婦女為奴隸主貴族從事蠶桑勞動;第四章寫農事既畢,為奴隸主獵取野獸;第五章寫農奴修理房屋準備過冬;第六章寫采集果蔬和造酒;第七章寫收成完畢,為奴隸主貴族服家內勞役;第八章寫鑿冰的勞動和年終宴飲。

    全詩描寫了兩個對立階級的現實生活,客觀上反映了西周奴隸社會的本質。從詩中可以看到農奴在奴隸主貴族的管家田)的監督下,長年累月地從事繁重的農業勞動和其他苦役。

    如男子要為奴隸主貴族耕田、打獵、“築場圃”、“納禾稼”、打草、搓繩、修屋、鑿冰;婦女則要為奴隸主貴族采桑、養蠶、織染絲麻。盡管他們終年辛勤勞動,但所創造的財富卻被奴隸主貴族剝削了去,自己只能過著“采荼薪𤧣G薄 拔摶攣蘚幀鋇娜兆印br />
    而奴隸主貴族卻過著防寒有裘,御暑有冰,食膏粱,飲春酒,養尊處優的寄生生活。 ,

    從這里開始可以看到當時社會的狀況,奴隸們不僅在生活上毫無保障,而且毫無獨立的人格,受盡侮辱和精神上的折磨,就連他們的妻女也隨時隨地都有被貴族公子侮辱蹂躪的危險。

    “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這樣的思想感情,正是當時廣大勞動婦女的不幸遭遇的真實寫照。

    另外,本詩對于周代社會的風俗、節令和習慣,特別是有關周代社會的生產情況,都保存了許多具體的記載。

    如從詩中有關農業的記敘來看,當時的農業已經很發達,作物的品種相當多,顯然農業已是社會經濟的主要部門。

    而狩獵只在冬季農閑時進行,已退居次要的地位。作為農業的副業,如紡織、染色、釀酒等,這些手工業生產也具有了一定的水平。

    三)本詩在寫作上有以下兩點值得注意︰

    第一,是節令歌的形式。全詩大體上都是以時間為序來描寫一年四季的各種勞動的。這一形式,帶有濃厚的農歷歌謠的色彩。

    它以首章為總起,以末章為總結。除了第一、二、三章的開頭兩句,屬于起興性質,采用復唱以外,其余各章開始兩句的月令,都不重復,在次序上基本也是餃接的。

    同時,節令的變化能與生產的敘述相結合,季節性的景物描寫和季節性的人物活動能融為一體,從而大大加強了本詩的生活氣息和感染力量。

    第二,是對比的表現手法。本詩描寫的主要對象,雖然是勞動者,但在反映農奴痛苦生活遭遇的同時,也不放過對奴隸主貴族的剝削寄生生活的描敘。

    由于采取了對比的表現手法,從而能較鮮明地反映當時的階級對立的社會現實。

    《七月》,可說是一份農奴的血淚控訴書,它描繪了當時農奴一年到頭生活勞作的淒慘縮影圖。

    這首詩是《詩經》里最長的一首詩,也是反映農奴生活比較完整的一首詩,文字鮮明,用詞準確、生動,我們可以把它當作史詩來看。

    喜歡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方便以後閱讀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第18章 我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春秋時代5.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第18章 我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春秋時代5.並對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