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 rev b”的設計數據已經發送到台積電,如同撒入大海的漂流瓶,開始了它為期數周乃至數月的 基生命孕育之旅。這段等待的時間,對于度日如年的芯啟科技團隊來說,既是短暫的喘息,更是另一種形式的煎熬。asic流片,尤其是對于初創公司而言,每一次都是一場豪賭,結果揭曉之前,誰也無法預料是驚喜還是驚嚇。
林軒深知,單純的等待只會徒增焦慮。他決定利用這段時間,主動出擊,為“麻雀”芯片未來的市場推廣,提前進行預熱和試探。恰逢一年一度的香港秋季電子產品展覽會即將在灣仔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這是亞洲乃至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子產品商貿平台之一,是觀察行業動態、結識潛在客戶和合作伙伴的絕佳機會。
盡管芯啟科技目前還沒有可以正式銷售的芯片產品,甚至連工程樣品都還要等上幾個月,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先去“亮個相”,發個聲。
“我們要參展!”林軒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宣布了這個決定,讓黃耀龍和市場部目前只有兩個人)的同事都吃了一驚。
“大佬,我們現在沒產品,去參展能展示什麼?會不會太早了點?”黃耀龍有些猶豫,“而且,租展位、搭建、印資料……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啊。”在“現金為王”的當下,任何非必要的支出都讓他心疼。
“不早。”林軒搖搖頭,語氣堅定,“我們確實沒有量產芯片,但我們有‘麻雀 rev a’的fpga原型,有rev b的詳細技術規格書,有我們對未來數字音頻市場的分析和判斷!更重要的是,我們有我們自己!”
他解釋道︰“我們這次參展的目的,不是為了簽訂單,而是為了︰第一,向業界宣告芯啟科技的存在,讓大家知道香港也有一家專注于高性能多媒體芯片設計的公司;第二,收集市場信息,了解潛在客戶對p3芯片的具體需求、價格預期和功能痛點;第三,結識人脈,特別是來自歐美市場的潛在買家、分銷商或者技術合作伙伴;第四,也是一個側面的展示,讓關心我們的人比如投資者)看到,我們並沒有因為金融危機而停滯不前,而是在積極布局未來。”
至于開銷,林軒指示要本著“簡約而不簡單”的原則。“展位不需要大,位置也無需最好,但設計一定要突出科技感和專業性。重點展示我們的技術實力和願景。宣傳資料要精煉,突出‘麻雀’芯片的核心優勢和與眾不同之處。”
于是,在緊張的研發工作之余,芯啟科技又開始了緊鑼密鼓的參展準備。林軒親自審定了展位的設計方案——以代表芯片的藍色和代表科技的銀灰色為主色調,用簡潔的線條勾勒出未來感,背景板上是“麻雀”soc的架構示意圖和幾項關鍵性能指標如超低功耗、高信噪比),以及一行醒目的標語︰“xinqi tece audio experience”。
黃耀龍則帶領團隊,精心制作了中英文雙語的技術手冊和公司介紹,反復演練著如何在短時間內向不同類型的訪客介紹芯啟科技和p3技術的未來。陳家俊則將那塊立下汗馬功勞的“麻雀 rev a” fpga原型板重新進行了封裝和美化,使其看起來更像一個可以演示的產品。
十月中旬,香港秋季電子展如期開幕。灣仔會展中心人潮涌動,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展商和采購商匯聚一堂,尋找著新的商機。
芯啟科技的展位位于一個相對偏僻的角落,面積也不大,在一眾財大氣粗的國際大廠和香港本地老牌電子公司的豪華展台映襯下,顯得有些不起眼。然而,其獨特的技術定位專注于新興的p3芯片)和充滿未來感的展位設計,還是吸引了不少目光。
展會開始後,黃耀龍和他的迷你銷售團隊立刻投入了戰斗。他們熱情地向前來問詢的訪客介紹p3技術和“麻雀”芯片,派發資料,收集名片。訪客形形色色,有對p3技術一無所知、需要從頭科普的;有對成本和專利問題刨根問底的;也有本身就是競爭對手派來刺探情報的。
黃耀龍使出渾身解數,憑借他多年在電子行業摸爬滾打練就的口才和應變能力,耐心地解答著各種問題,努力地將芯啟科技的專業形象和技術優勢傳遞出去。
林軒也抽出了一部分時間,親自坐鎮展台。當遇到一些真正懂技術的工程師或者對p3市場有深入思考的潛在客戶時,他會親自上陣,與對方進行深入的技術交流。他對于p3算法的精髓、soc架構的理解、甚至對未來閃存技術發展的預測,常常讓對方感到驚訝和佩服。他身上那種屬于頂尖技術專家的自信和前瞻視野,本身就具有強大的說服力。
期間,也發生了一些有趣的插曲。
一位來自美國的中年白人,自稱是某家小型高端音頻設備品牌“aurasound”的技術總監,在芯啟展台前駐足良久,仔細研究了“麻雀”的技術規格,並和林軒就音頻保真度、dac性能等問題進行了長達半個多小時的深入探討。臨走時,他鄭重地留下了自己的名片,表示對芯啟的技術非常感興趣,希望在芯片樣品出來後能第一時間獲得評估機會。這讓林軒和黃耀龍精神一振,看到了打開海外市場的希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ate、ti等潛在競爭對手公司的工程師,裝作普通訪客前來打探。他們的問題往往非常刁鑽,試圖刺探“麻雀”芯片的具體實現細節和成本構成。林軒和黃耀龍都心知肚明,巧妙地回避了核心機密,同時又不失專業地展現了自信。
讓林軒有些意外的是,展會的第二天下午,他在展位上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趙雅凝。
她今天穿著一身米白色的休閑西裝,少了幾分律師的嚴肅,多了幾分知性優雅。她並沒有直接走向芯啟的展位,而是像普通觀眾一樣,在附近幾個展位隨意看著,目光卻不時地飄向正在與一位外國客戶用流利英語交談的林軒。
林軒注意到她後,微微有些驚訝。他找了個空隙,走了過去。
“趙律師,這麼巧,你也對電子展感興趣?”
趙雅凝轉過身,臉上露出一絲自然的微笑︰“剛好路過,順便進來看看。沒想到你們公司也來參展了,看起來……還挺熱鬧的。”她的目光掃過芯啟展位前不時駐足的人流。
“小打小鬧,主要是來感受一下市場氣氛,認識些朋友。”林軒謙虛道,然後指了指自己,“要不要過去看看?我給你介紹一下我們未來的‘革命性產品’?”
趙雅凝欣然點頭。林軒便帶著她回到展位,像對其他重要客戶一樣,認真地向她介紹了p3技術和“麻雀”芯片的理念。雖然趙雅凝未必能完全听懂那些技術細節,但她能感受到林軒在談論自己熱愛的事業時,眼中閃爍的那種光芒,以及他對未來的那種篤定。
“看起來很有前景。”趙雅凝听完,由衷地贊嘆了一句,隨即又恢復了她職業性的敏銳,“不過,林先生,市場推廣和知識產權的問題,仍然是關鍵。尤其是要進入歐美市場,專利壁壘不容忽視。”
“你說得對。”林軒點點頭,“這也是我們下一步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對了,關于ip方面,我可能還需要再向你請教。”
兩人在嘈雜的展會現場,就著展板上的架構圖,低聲交流了幾句。趙雅凝從法律和商業風險的角度,再次提醒了林軒需要注意的幾個關鍵點。這種在非正式場合下的專業交流,讓兩人都感覺頗為融洽。
臨別時,趙雅凝說道︰“希望你們能成功。如果有什麼需要法律方面支持的,隨時聯系我。”
“一定。”林軒目送著趙雅凝融入人群的背影,心中若有所思。
除了這些,林軒還利用展會的機會,進行了一項“秘密活動”。他邀請了一位之前通過鄭家誠關系認識的、在某家國際知名vc擔任技術顧問的朋友,來到展位附近的一家咖啡館,進行了一次非正式的、閉門的技術演示。
演示的內容是“追光者”sta引擎的最新測試結果!
當那位vc顧問看到“追光者”在處理復雜的基準電路時,展現出的遠超業界標桿prietie的速度和精度時,臉上的表情從最初的隨意,變成了震驚,最後是難以置信的興奮!
“in,你們……你們這個sta工具,是真的嗎?!”他激動地抓住林軒的手臂,“如果這個性能是真實的,那它的價值,可能比你的p3芯片還要大得多!eda可是真正的高利潤、高壁壘行業!”
林軒微微一笑︰“這只是我們eda布局的第一步。目前還不成熟,也暫時沒有商業化的計劃。今天只是想請您這位專家,幫忙評估一下它的技術水平。”
那位顧問連連點頭,看向林軒的目光已經充滿了敬畏。“in,你這家公司,隱藏得太深了!如果這個工具能做出來,我可以幫你對接 谷最頂級的vc!”
林軒知道,他拋出的這塊“誘餌”,已經成功地引起了對方的興趣。雖然eda工具的商業化還很遙遠,但提前在投資圈內釋放一些積極信號,對于未來可能的b輪甚至c輪融資,無疑是極其有利的鋪墊。
為期四天的香港電子展很快結束了。盤點下來,芯啟科技雖然沒有簽下任何訂單,但收獲頗豐︰收集了大量一手市場信息,結識了包括“aurasound”在內的一批潛在海外客戶和合作伙伴,向業界初步展示了公司的技術形象,並在投資圈內成功地進行了一次“技術肌肉”的展示。
最重要的,是這次參展,讓整個團隊,尤其是負責市場的黃耀龍,看到了p3技術並非無人問津,海外市場確實存在機會。這為他們在漫長的等待芯片歸來的日子里,注入了新的動力和希望。
當然,林軒心中清楚,展會上的“初試啼聲”終究只是前奏。真正的考驗,還在台積電那幾片薄薄的 晶圓上。只有當“麻雀”芯片成功通過測試,他們才有資格真正登上市場的舞台。
等待,仍在繼續。但空氣中,似乎已經多了一絲黎明前的氣息。
喜歡國芯崛起︰從香江到 谷請大家收藏︰()國芯崛起︰從香江到 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