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確實,李浮生今天干的活比他們更多,尤其是一些出力更多的活,都是李浮生一個人承擔了。
劉光齊和閆解成兩人盡管被噎的難受,但也找不到什麼理由來說李浮生的不是。
能怪的也就只有他們倆自己硬件配置不如別人。
更何況要不是今天李浮生來了,光是只有他們四個人忙活,早就忙不過來了。
食堂的火爆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了預期。
這還是現在有五個人在工作,過段時間蔡全無的廚藝成長起來,他還要回小酒館工作。
方別考慮著還是要再招一個人進食堂才行。
這段時間食堂剛剛開業,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還是有著一股新鮮勁,等這股勁兒過了之後,人流量就會逐漸趨于正常了。
那時候蔡全無走了,食堂同樣還是剩下五個人。
這樣的配置剛剛好,每個人的工作強度也不大,都能適應。
方別考慮的十分周到,並不是因為他和李浮生,何大清的關系好,就算換別人來食堂也是一個樣。
他又不是資本家,壓榨勞動力,像前世某些工作,把女人當男人使,男人當叉車使,叉車藏起來不讓使這麼缺德的事情,方別干不出來。
招人也很簡單,這個年代工作崗位緊俏,不說農村,就算是在城里,一個工作指標也是相當難得。
隨便放出風就會有許多人來報名。
所以這件事方別也沒再多考慮。
方別朝著李浮生笑道︰“在食堂工作,現在能填飽肚子了吧?”
李浮生點頭應道︰“能,能吃飽肚子了。”
听到李浮生的回答,方別也是點了點頭。
食堂對比澡堂,收入的差別不大,甚至于按照規定,李浮生剛進食堂,是拿不到之前在澡堂那麼高的工資的。
方別沒在這一點上給李浮生開後門,而是考慮到了李浮生另外一點的困境。
就是這小子忒能吃了一點。
方別還記得,當初傻柱請他吃飯,當時都還不知道李浮生的胃口有多大,傻柱把李浮生一塊兒給叫上。
剛開始時,李浮生還很有禮貌,只是一點點就克制著不再繼續吃下去。
傻柱當時還不信邪,讓李浮生只管敞開肚皮吃,結果就這麼一頓,把傻柱都給吃的有些肉疼,方別現在想起傻柱的表情都還感覺有些好笑。
雖說這里面有著李浮生在大街上流浪,餓了幾頓的原因,但也足以證明李浮生的胃口超乎常人。
李浮生平常雖說保持著克制,餓不死但也吃不飽。
李浮生人也不錯,方別沒能力兩說,現在有這個能力,這種不費吹灰之力的小忙,他一句話就能解決的事情,還是吝嗇出手的。
方別沒再多說,拍了拍這個一米九大高個的肩膀。
“好好工作,在食堂雖然收入不一定高,但讓你填飽肚子不再挨餓,還是輕而易舉的。”
李浮生回道︰“工資無所謂,拿不拿都可以,反正我領了工資也是用來買糧食,現在已經能填飽肚子了。”
這孩子也太實誠了一點兒。
“工資該拿還是要拿的,以後有什麼事也能用上。”
現在是票證時代,現金的作用被削弱,但也僅僅是削弱,而不是沒用,許多東西,就算是沒有票,在鴿子市,黑市上依舊是能用錢掏到。
接著方別轉身出了廚房。
樂瑾已經幫他打好了飯菜。
吃過飯之後,方別又回到了診室。
一下午的時間過去,下班之後,方別騎上摩托車,回到了家里。
樂瑤今天早上回了趟娘家,這會兒已經回來了,在廚房里忙活著晚飯。
看著廚房里多出的一大袋子糧食,方別問道︰
“媳婦兒,這你搬回來的?”
樂瑤點點頭,“怎麼樣,我厲害吧?”
方別提著口袋掂量了一下,“這都有上百斤重了,你怎麼帶回來的?”
樂瑤解釋道︰“就捆在自行車後座上啊,我媽幫我抬上車,捆好我就帶回來了。”
方別接著道︰“你騎著車,帶一百多斤的糧食,多危險。”
樂瑤撒嬌道︰“哎呀,你別嘮叨了,我這不是沒事兒嘛。”
方別臉色一肅︰“不行,以後可別干這種事了,有什麼東西要帶的,叫上我一塊兒,就算我沒時間,那你也可以找個拉貨的,不然你要是哪摔著了,我會心疼的。”
樂瑤听著方別關心的話,心里甜滋滋的。
“好,我記住了,之前我回院子的時候,我一個人搬不動,秦京茹剛從外面回來,是她幫我一塊兒搬回來的。”
秦京茹沒有工作,就和現在的樂瑤一樣。
雖然身份有差別,但兩人接觸過幾回,倒也相處的很愉快。
方別問道︰“今天你回去,就是咱媽叫你去搬糧食?”
“那倒不是。”樂瑤搖搖頭,接著道︰
“回去是我媽給我商量咱們婚宴的事。”
方別點頭道︰“哦,還挺巧,今天師父也剛好來醫院跟我商量過。”
樂瑤也沒說回家具體商量了什麼,倒是接著說起了糧食。
“前段時間你不是讓咱媽屯點糧食嗎,現在糧食都已經到位了,不過四合院這邊人多眼雜,運回來太多的糧食容易生是非,所以那些糧食就放在了咱媽那邊,我們家里糧食吃完了,隨時過去拿就行了。”
這一點母女倆考慮的倒是十分到位。
樂家雖說現在許多房產都捐了出去,不再是以前的大雜院,但仍舊保留著獨門獨戶,一家人住著一個不算小的一進四合院,隱私有保障,存放糧食也很方便。
獨門獨戶在各方面都碾壓著大雜院。
至于沒有這麼多的鄰居,不夠熱鬧這一點。
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方別也是琢磨著,要不干脆買個獨門獨戶的四合院來住算了?
三進和二進的太過于高調,同時也可遇不可求。
但一進的四合院,以他現在副處的級別,也不算是什麼高調之舉吧。
買四合院的計劃算是造下了,現在糧食也已經到位。
眼瞅著已經年底了,這馬上就要來臨的三年災荒,也不再是個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