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女士的話一直在胡逸的耳邊打轉兒呢,就像一根針直直地扎進了他的心窩子。
“環保音樂啊,听著都差不離兒,太沉悶、太愛說教了,很難讓大眾心動。”
她說話的調調里帶著些無奈,還有藏著的擔憂。
張女士可是長時間撲在環保事業上的公益組織者,她心里明鏡兒似的,理念要傳播開,關鍵是得讓人樂意接受,而不是硬塞給人家。
胡逸安靜了一小會兒,沒馬上頂嘴,只是微微點了點頭。
他心里明白,張女士說得在理。
現在市面上那些環保主題的音樂,大多都是溫情脈脈的路子,拿自然的聲音采樣,再配上輕柔的旋律,就這麼號召大家保護地球、愛護生態。
可這種千篇一律的風格啊,就跟那些從來不變的宣傳口號似的,早就沒了新鮮勁兒,更別說能讓人產生共鳴了。
他眼楮瞅著手里剛拿到的任命通知,上頭寫著“首席創意官”。
這頭餃可不是啥榮譽,那是沉甸甸的責任。
要是不能沖破風格上的限制,讓環保音樂不只是干巴巴的環保理念,那這音樂永遠就只能是“理念的跟班兒”,成不了“生活里的節奏”。
想到這兒,胡逸就站起身來,把張女士送出了門,接著就撥通了阿輝的電話。“明兒上午十點啊,都到錄音棚來,咱開個會。”
第二天一大早,陽光從玻璃窗照進錄音棚,那空氣中滿是咖啡香和一種好像能催生靈感的味兒。
阿輝早早就到了,手里攥著好些草稿紙呢,可那表情有點迷糊。
“你真打算弄三首完全不一樣的環保歌曲啊?”他一邊翻著資料,一邊皺著眉頭說,“這風格差別這麼大,听的人會不會覺得不連貫啊?”
“他們不會覺得不連貫的,只會覺得挺新鮮呢。”胡逸坐在調音台那兒,眼楮亮晶晶的,“咱們不是光寫‘環保’這倆字,咱們得寫‘情緒’。”
他停了一下,接著說“每一個環境問題的背後啊,都有相應的情緒。像希望啊、憤怒啊、寧靜啥的……這些才是真正能推動人的東西。”
阿輝听了,像是在琢磨著,然後點了點頭。
“來唄。”胡逸站了起來,拿了支白板筆,在牆上寫了三個關鍵詞
希望 —— 清新電子
憤怒 —— 重金屬
寧靜 —— 自然氛圍
這可不只是把風格分成三種,這是在環保這個話題上對情感層面的深入挖掘呢。
很快,會議就進入正軌了,團隊里的人都開始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有人提議從森林采樣開始搞起,弄出輕快的節奏;還有人覺得應該加上城市噪音,好凸顯出工業污染帶來的那種壓迫感。
胡逸听著他們在那兒討論,心里其實已經有想法了。
他把系統界面打開,找出剛解鎖的新玩意兒——【歌詞風格適配器】。
然後把受眾畫像輸進去18到30歲的都市年輕人,關心社會上的事兒但是討厭被人說教,就喜歡有節奏感的、能讓人沉浸其中的東西。
系統一下子就分析完了,還給出了三組風格比較匹配的建議。
胡逸輕輕一笑,點了確認鍵。
第一首歌的初步樣子很快就有了。
胡逸自己走進錄音室,戴上耳機就開始編曲了。
他在一段清脆的鳥叫聲里加了輕快的鼓點節奏,再用合成器打下基礎,這麼一來,就營造出一種好像早晨陽光剛照進森林的感覺。
隨著旋律一點點往前發展,一首充滿活力又有未來感的電子樂就慢慢成形了。
“《綠意新生》。”這個名字一說出來,整個錄音棚一下子安靜了那麼一小會兒。
“這可不像環保歌啊。”阿輝小聲嘀咕著。
“但是它能讓人心情變好啊。”胡逸看著窗外的陽光,眼神特別堅定,“這就是改變的開端啊。”這首曲子一句口號式的歌詞都沒有,可听了之後就特別想走出屋子,去抱抱大自然。
第二首歌就完全不一樣了。
胡逸是從城市里那些像鋼鐵叢林一樣的地方找的靈感,他把地鐵呼嘯而過、工廠轟隆隆響、人群嘰嘰喳喳的聲音片段都收集起來,然後跟那種很厚重的吉他即興重復的樂段,還有特別猛的鼓點混到一塊兒。
他站到麥克風跟前,小聲念了幾句詞
“這天兒都變成灰色的了,誰還管呼吸要付出啥代價啊?”
“不說話才是最嚇人的武器呢,咱們現在正悄沒聲兒地被毀掉。”
阿輝听了,頭皮直發緊。
這可不是流行音樂該有的樣子,不過這正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聲音。
胡逸慢慢說道“這首歌叫《沉默的吶喊》,這不是在勸人咋做,而是在控訴呢。”
錄音棚里一下子安靜了一小會兒。
沒人吭聲,就只能听見機器運轉時那輕微的動靜。
但他們心里都明白,這首特別有沖擊力的作品,肯定會在環保這個話題上,在社會上引起一陣震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天慢慢黑了,錄音棚里還亮堂堂的。
胡逸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陽穴,可腦子里還在琢磨第三首歌的結構呢。
他一閉眼,一個名字就在腦海里冒出來了。有個聲音療愈師,這人可厲害啦。他特會用海浪聲啊、雨滴聲還有冥想的旋律,能把人心靈深處的那份寧靜給喚醒呢。
有個叫胡逸的人,他都等不及了,就聯系上了這個聲音療愈師,這療愈師叫林淺。林淺這人可低調了,但在自然音律采集這塊特別有天賦。她曾經弄了個三分鐘的音軌,是把雨聲和海浪聲融合在一起的,就靠這個,不知道治好了多少失眠人的夜晚呢。
沒一會兒,他倆就在錄音棚踫上面了。林淺還帶了一整套自己錄的自然原聲素材,像潮汐拍打礁石那種低沉的聲音、晨露滴到苔蘚上清脆的響聲、風從樹林間穿過時那細微的顫動聲啥的。每一秒的聲音都好像能把人一下子拉到一個離城市的吵鬧特別遠的地方。
胡逸就對林淺說“我想讓你的聲音變成這首歌的呼吸,可不是光當個背景音,而是要成為旋律的一部分呢。”林淺听了先是愣了一下,然後就點頭了。她心里明白著呢,這可不只是一次簡單的音樂創作,這是在試著讓心靈產生共鳴啊。
他倆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把冥想的旋律和那些自然采樣的聲音攪和在一塊兒,再配上胡逸自己寫的一段歌詞。這歌詞特別簡單,但是特別有勁兒的副歌“听,我們還未失去……”
等這首歌弄完了,歌詞系統就自動開啟了一個隱藏的功能,叫【情緒共振評估】。結果呢,《大地呼吸》這曲子的情緒引導指數可不得了,高達91呢。差不多听個前30秒,人就能放松下來,直接就進入冥想的狀態了。
等這首曲子徹底完成的時候啊,錄音棚里安靜得很,就好像所有人都被它輕柔地給裹住了似的。
阿輝瞅著胡逸,沒忍住就問了“你真覺得音樂能改變這個世界啊?”
胡逸就笑了,眼神還是那麼堅定“我也說不好它能不能改變世界,但是我能肯定,它能改變一個人。每一個被改變的人呢,那可就是這個世界開始改變的啊。”
這麼著,三首風格完全不一樣的環保主題曲都做完了。
為了看看大眾啥反應,胡逸打算不寫自己名字就發布出去。把這幾首歌以盲測的方式傳到社交平台上,還設了個話題標簽叫“環保音樂新嘗試”。
嘿,還不到24個小時呢,《綠意新生》一下子就上熱搜了。它那節奏輕快又特別朗朗上口的旋律,好多網友都拿它當短視頻的背景音樂了,播放量都破千萬了。
《沉默的吶喊》呢,在音樂圈和評論區可引起了一場熱熱鬧鬧的討論。
有人夸這歌特別犀利,有鋒芒。也有人懷疑是不是太沉重了。不過不管怎麼說,這首歌確實把環保這個事兒推到大眾眼前了,讓大家更多地去反思生態方面的問題了。《大地呼吸》這曲子呢,它傳播的速度比不上之前那兩首,不過在深夜情感電台還有冥想社區里,就這麼靜悄悄地火起來了。好多听眾都留言說“頭一回感覺環保不是啥累贅,倒像是一種很貼心的陪伴呢。”
胡逸瞧見這些留言,就站在窗邊,嘴角微微往上翹了翹。
他把歌詞系統的界面打開,就有個提示彈出來了
“檢測到三種風格的環保音樂都已經弄好了,任務進度有更新啦環保音樂風格拓展計劃已經完成了。”
跟著呢,一條新的任務消息冒出來了
“下一步就是得讓公眾對環保音樂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往上提提。任務目標是認知度要到60以上。”
就在這個當口兒,助理小夏敲了敲門就進來了,遞過來一份文件說“胡先生,李女士剛送過來一份最新的調研報告。”
胡逸接過來,隨便翻了幾頁,眼神就變得越來越嚴肅了。
首頁明晃晃地寫著一行字
“現在公眾對環保音樂的認知度才48。大部分接受調查的人都覺得這種音樂‘沒什麼創意’‘表達方式老套’‘很難讓人產生共鳴’。”
他把文件合上,手指頭在桌面上輕輕敲著。
看起來啊,真正的難題這才剛開始呢。
喜歡被打臉後,我靠歌詞系統征服全球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被打臉後,我靠歌詞系統征服全球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