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用九年義務教育打天下

第186章 確保劉錚有糧的兩大法寶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放魚的咸 本章︰第186章 確保劉錚有糧的兩大法寶

    “是,我會好好教導他的。”鄭任點點頭,知道怎麼做了。

    雖然劉錚說正常對待,但少爺給自己的人,自己能簡單對待嗎?!

    開玩笑!

    少爺後面都說了,看看他能不能成材,以後好報答黃忠的救命之恩,目標都給出來!

    要是不能給他成材,自己這個掌櫃的就當的太差了!

    “嗯,現在手上有多少糧食。”劉錚把玩著茶杯,思索著接下來的事情。

    鄭任連忙回稟︰“能供應五千大軍一月的用度。”

    听見鄭任的話,劉錚微微一驚,抬頭看向他︰“你做的不錯。”

    好家伙!

    一個小城,而且還是經歷過戰亂的城市,他居然手上存了可以供應五千兵馬一月用度的糧草!

    不得不說,非常讓劉錚吃驚,這個鄭任是個人才啊!

    要知道,現在大漢已經連年干旱了,很多地方都種不出糧食,要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人餓死,吃樹皮、樹根求生了。

    而且吃這些東西的人,也算是好的,更狠的就是那些易子而食的了,什麼都沒有吃了,換孩子吃。

    而且這也不是民間才這樣,其實軍隊都也存在不少這種情況!

    就像歷史上,劉備軍隊也吃過人肉,他天天被人追著跑,沒有個固定根據地,為人又和善,不搶百姓糧食,沒有吃的,最後只能是吃同伴的尸體存活。

    現如今很多打仗的地方也是如此。

    畢竟連年戰亂,勞動力基本都拉去打仗了,就算沒有干旱,也沒多少人種田產量!

    更別說又是連年戰亂、又是連年干旱了!

    二者合一,整個大漢,幾乎就沒有什麼地方能安穩生產糧食的!

    而大家都是在吃老本罷了。

    這些人出來打仗,幾乎都是靠那些沒有什麼地位的商人世家捐贈糧草,拉起一支隊伍。

    像劉備就是靠中山大商張世平、甦雙捐助起家的。

    畢竟一分錢難倒英雄好漢嘛,沒有錢糧,誰給你賣命啊?!

    至于為什麼那些商人什麼的,非要捐助這些有野心的人,而不自己拉起隊伍開干呢?

    其實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們是世家,不能把一大家子人命賭在這里,他們懂風險控制的。

    當然起兵成功了,他們全家稱霸天下,家族到達最頂峰。

    但也要想想失敗啊!

    一旦敗了,那現在家族不僅沒有了資產,人都會被滅光!

    這一個天一個地,劃不來!

    世家需要的是穩中求進,而不是二極管思維。

    所以他們世家都喜歡把雞蛋分散在不同的籃子里。

    這就不得不提諸葛亮家里了。

    他們家算是最懂得分散投資的了!

    歷史上,一個投資了劉備,成了蜀漢托孤大臣,一個投資了孫策、孫權,成了開國元勛。

    都位極人臣,將自己家族帶到了很高的位置。

    扯遠了,說回糧食的事情,如今除去劉錚勢力下青州、冀州,大漢其他地方幾乎就沒怎麼有糧食收成,而這也讓劉錚迅速斂財了不少。

    可以說劉錚在這里面利用糧食,掙到了非常大的收益。

    其中鐵礦、銅礦、煤礦都非常的多。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這兩州之地有非常多的人!

    很多流民都被吸引了過去,極大程度的為劉錚保障了兵員的來源,同時也保障了充足的人力在這兩個地方開墾荒地,種著糧食。

    可以說這兩地因為有穩定的糧食供應,吸引來了足夠多的人,而有足夠多的人,又可以開墾新田,增加更多糧食,如此循環,非常良性。

    而能保證青州、冀州二地糧食供應,不絕收的重要一點是,劉錚提出的海鹽項目。

    當初劉錚想要利用鹽來發財的,就想到了海鹽,用海水來弄鹽,然後加工去買。

    畢竟這個時代鹽太稀缺了,而又是必須品,指定能大掙一筆的!

    然後劉錚就讓人去用海水制鹽。

    但劉錚也是二把手,不懂具體的工藝,只知道曬干,把水蒸發就行,剩下就是鹽其實還有其他工藝,劉錚不懂,以為水沒了就剩鹽。)。

    于是劉錚就吩咐了後勤部去研發海鹽技術,告訴他們把海水煮沸,剩下的就是鹽,具體怎麼弄,讓後勤部去想。

    後來後勤部也成立了小組,研究了不少制鹽技術,發現海鹽確實可以,但比較粗,雜質也多,也就達到能吃的地步。

    最後經過不斷的改進,才把這門技術精進,如今在關羽入駐青州後,大規模在青州建立了海鹽制造廠。

    而為什麼說這個技術讓青州、冀州兩地沒有干旱的干擾呢?

    那是因為有工人在蒸煮海鹽的時候,發現水蒸氣凝聚在天花板上形成了水滴,滴下來了,他以為這些也是海鹽,就都接下來了。

    結果最後發現就是普通的水,甚至連普通水都不是,因為沒有一點味道!

    本來他想直接倒了,暗道自己吃飽了沒事干的。

    但突然想起了劉錚規定過,有新發現可以上報,錯了沒關系,對了又獎的制度。

    本著有棗沒棗先打三桿子的原則,這位工人提交上去了這個發現。

    一級一級傳到了夏侯蘭這里,夏侯蘭一看,好家伙!

    本來自己情報中,就有大量地方報上來缺水灌溉,結果這邊制鹽的地方居然可以產生水,當即就告訴了劉錚。

    劉錚當時愣了愣。

    一下就想到了,蒸餾水!

    因為這些水沒有任何雜質,沒什麼營養,如果人長期喝的話,會出問題。

    但現在面臨干旱,能有水就不錯了!

    還管它出什麼問題呢!

    當即就讓後勤部拿出方案來,最大程度的收集這些蒸餾水,然後告訴他們滴灌技術,一邊開源一邊節流。

    雙管齊下,這才讓劉錚控制下的青州和冀州沒有產生什麼大面積的干旱,顆粒無收的情況。

    這也是確保劉錚手下糧食不斷的兩大法寶。

    雖然減產了,但也沒多大影響,因為劉錚最大糧食供應的土豆,一直都是高產。

    可能會吃的差,但絕對不會因為沒有吃的而餓死。

    至于其他地方,他們沒有劉錚這種技術,全是靠天吃飯。

    那些諸侯要麼是靠人資助或購買,要麼就是縱兵搶糧,壓根就沒辦法種糧。

    因為他們等不到那個時候,而且干旱,也種不出多少。

    喜歡我在三國用九年義務教育打天下請大家收藏︰()我在三國用九年義務教育打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在三國用九年義務教育打天下》,方便以後閱讀我在三國用九年義務教育打天下第186章 確保劉錚有糧的兩大法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在三國用九年義務教育打天下第186章 確保劉錚有糧的兩大法寶並對我在三國用九年義務教育打天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