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關閉了屏幕,鐘元和其他同伴看完之後,都感到震驚和難以置信。
鐘元感到極度的震驚,這種震驚源于對傳統認知的顛覆。
一直以來,關于銀河系、太陽系和地球的形成是基于科學理論,
而現在得知是由圓宇宙大主教谷和三體宇宙的魁和涅創建,
這完全打破了他們的常識框架。
“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楮,這完全是一種全新的、超乎想象的解釋。”
鐘元瞪大了眼楮,腦海中不斷回蕩著剛剛看到的內容。
他的同伴可能會充滿好奇,同時也有諸多疑惑。
對于這兩個來自不同的圓宇宙和三體宇宙如何合作創建這些天體系統感到好奇。
“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是運用了什麼特殊的能力或者技術嗎?”同伴皺著眉頭,心中充滿了問號。
鐘元和她的同伴對這種未知的力量和存在產生敬畏之情。
這種超越人類理解範疇的創造行為,讓他意識到宇宙中存在著遠超人類想象的強大力量。
“我們一直以為自己對宇宙的了解在不斷增加,但現在看來,我們知道的還太少太少了。”
他帶著一種崇敬又有些恐懼的心情想著。
鐘元首先打破了沉默︰“這簡直顛覆了我們對宇宙起源的一切認知。
圓宇宙大主教谷和三體宇宙的魁和涅竟然共同創造了銀河系、太陽系以及地球……這怎麼可能?”
阿塔拉皺著眉頭,試圖理清思緒︰“這意味著我們的存在不僅僅是自然演化的結果,
背後還有更復雜、更高層次的力量在操控。”
鐘元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復雜的情感︰“是啊,這讓我們對命運、
自由意志以及宇宙的本質產生了新的疑問。我們真的了解自己所處的世界嗎?”
安德烈插話道︰“天哪,我們竟然是由這些高等文明創造的。”
其他同伴也應和道︰“我也是,這太不可思議了。圓宇宙和三體宇宙的概念本來就很復雜,
現在他們居然和地球的創建有關。”
鐘元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或許,這只是我們目前無法理解的更高維度的邏輯。
我們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真正搞清楚這一切。”
鐘元接著說︰“我在想,這會不會是一種隱喻或者是我們還沒有理解的新科學理論呢?
畢竟,我們現在的科學也有很多未解之謎。”
其他同伴搖了搖頭說︰“如果是新理論,那這也太超前了。但是,如果是真的,
那我們人類的命運將何去何從啊。”
他們彼此對視,心中那份對未知世界的迷茫和探索欲望愈發強烈了。
影、老莫、老肯、何濤他們听著鐘元和他同伴們的討論,一言不發,
想讓他們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可能更有助于他們自己對人類地球文明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伊西斯和安東在手機上一直在搜索著地球文明起源的相關信息,突然他們看到一條如下的信息︰
科學家的裂變模型發現了以前從未在恆星中直接觀察到的核過程的清晰痕跡。
這是一篇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的科普信息。大致意思如下︰
元素周期表中鐵以上的元素,被認為是在兩顆中子星合並等災難性爆炸或在罕見的超新星中產生的。
最新研究表明,在重元素的產生過程中,宇宙中可能會有裂變發生。
通過梳理古老恆星中的各種元素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了裂變的潛在特征,
並表明自然界可能會產生超出元素周期表中最重元素的超重原子核。
利用最新的觀察結果,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發現了銀等
輕質精密金屬與銪等稀土原子核之間存在相關性。
當其中一組元素上升時,另一組中相應的元素也會增加,其相關性為正。
研究人員表示,不同恆星之間都出現這種情況,唯一可能的方式是,
在重元素形成過程中存在一致的過程。
團隊測試了所有的可能性,裂變是唯一能夠重現這一趨勢的解釋,
這也是宇宙中裂變發生的第一個證據。
研究還表明,原子質量質子加中子數)為260的元素比元素周期表最重的元素更重)可能存在。
團隊開發了用于預測和指導觀測的裂變模型。
這些模型允許物理學家解釋實驗並在缺乏測量時填充數據。
與測量數據相比,這些模型表現得非常好,因此在沒有測量數據的情況下,它們的推斷更加可信。
研究重元素形成需要短壽和長壽物種的核輸入。
裂變產率是將相對較重原子分裂成較輕原子過程中的產物,這與核武器和反應堆中使用的過程相同。
伊西斯驚訝說道︰“我的天吶,根據這個信息,發現了以前從未在恆星中直接觀察到
的核過程的清晰痕跡,
可以推測得知,我們銀河星系、太陽系、包括地球的形成,是在核爆炸和核裂變的作用下形成的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也就是說你們圓宇宙和三體宇宙的高層就是利用核裂變這種超級能量改變星際空間結構和能量分布,
從而按照你們高層所設計的模型完成了銀河星系的構造,我分析得對嗎?”
影回應道︰“伊西斯,你分析的非常準確,你果然很有天賦呢。”
阿塔拉說道︰“也就是說你們在萬億年前就掌握了核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真是難以置信啊。”
老莫說道︰“核能聚變所產生的能量相對于源力石的能量來說,那是小巫見大巫呢,
你們可沒有見識過源力石真正的能量,你見過之後,那才是超乎想象的能量啊。”
鐘元問道︰“老莫,那你見識過嗎?”
老莫回應道︰“我可沒有見識過,在我們宇宙世界里,好像也就只有我們的高層見識過。”
鐘元繼續問道︰“源力石主要是由什麼元素組成的啊?”
影回應道︰“源力石的元素在你們人類地球上是不同的,在你們人類元素周期表中是找不到的,
是一種很古老的元素,好像叫鴣元素。”
鐘元查詢了一下現代元素周期表和解說得知,地球上有94種天然元素,包括氫1到鐶94。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種,其他24種是合成的。
如果排除了人造元素,那麼在宇宙中可能確實存在地球上天然不存在的化學元素。
根據標準宇宙模型,我們地球所處的宇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38億年前的無窮小奇點。
宇宙之初,既沒有我們今天所知的物質,也沒有空間。
宇宙從大爆炸誕生大約10秒後,膨脹的宇宙逐漸冷卻,宇宙開始了持續十多分鐘的原始核合成過程。
在此期間,質子氫原子核)和中子逐漸形成,質子和中子結合形成氦原子核。
由于宇宙的進一步膨脹和冷卻,密度和溫度顯著下降,宇宙沒有條件繼續核聚變反應。
雖然早期的核合成只持續了十幾分鐘,但這個過程產生了今天宇宙中所有的物質基礎。
由于光子與重子的比例,宇宙合成的氫質量佔近75,氦質量佔近25,還有少量鈹和鋰。
宇宙誕生約1億年後,在完全冷卻的宇宙中,氫和氦雲結合形成了第一代恆星。
在恆星中,氦是通過氫的核聚變反應形成的。當氫耗盡核心區)時,
氦將發生進一步的核聚變反應,形成宇宙中尚未出現的新元素。
由于第一代恆星的質量非常高,它們會在鐵26合成後死亡,導致劇烈的超新星爆炸。
通過中子捕獲過程,超新星爆炸期間將合成更重的元素。然而,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
合成所需的條件越來越苛刻,因此元素豐度也會越來越低。
在第一代恆星死亡後,它們合成的重元素將分散到星雲中。
從那時起,從這些星雲誕生的恆星將含有重元素。
太陽最初是從上一代死恆星的部分殘骸中誕生的,因此地球上會有一系列重元素,生命可以進化。
如果星雲受到大質量恆星超新星爆發的影響,那麼由這些星雲形成的天體的元素類型與地球相似,
但只是在豐度上有所不同。
此外,原子序數特別高的元素不太可能出現在其他行星上,因為超鈾元素非常不穩定,
它們很容易衰變成更穩定、更輕的原子。因此,94號以上的合成元素只能儲存很短時間。
除了由各種元素組成的普通物質外,還可能存在至今尚未被理解的暗物質。
根據觀測結果,暗物質遠不止普通物質,它們的組成也不再是我們所知道的化學元素。
鐘元和他同伴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形成過程知識後,也查詢了相關資料,
確實沒有發現有“鴣”這種元素。
鐘元還是很納悶道︰“源力石殘塊已經存放在我們的地球這麼多年了,
為何我們的科學家就沒有發現這種元素呢?”
影回應道︰“這不難理解啊,我們的大主教谷和魁、涅在保存源力石殘塊的時候,
特意在源力石殘塊周邊設置了一個很難打破和檢測到的宇宙符文保護結界,
憑你們人類現在科技技術水平遠遠打破和檢測不到的啦。”
“哦,原來是這樣啊。”
時間過得真快,已經到了傍晚時分了,大家停止了討論,影帶領大家走出信息室,準備一起共進晚餐。
喜歡我眼中的宇宙世界請大家收藏︰()我眼中的宇宙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